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中国必须谨防“另类金融战”——高度关注美国国内的经济动作

基于“有岗无人”的劳动力短缺,必然导致工资上涨,而“跳槽潮”实际也是在工资不断走高的带动下,一种劳动力流动的必然结果。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历史地看,金融战的核心是“玩价格”,汇率、利率、市盈率的剧烈波动、甚至崩溃都是价格问题,而且是金融价格问题,但当下我们有必要防范的却是商品价格问题。如果说是针对汇率、利率、市盈率,那还基本属于针对某个国家的金融战,但如果是针对商品价格的“另类金融战”,那则是针对全球。当然,其中受冲击最明显的将是实体经济为本、向世界供给商品的国家,比如中国。

为什么现在必须防范这件事情?因为,在欧洲动荡、疫情频发的掩护下,美国国内的一些经济动作可能会被遮掩,而这些事情又值得我们的高度重视。最近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在职员工呈现“跳槽潮”。比如美国劳工统计局最近发布报告称:今年2月,美国共有约440万人离职或跳槽,这个数据比1月增加了9.4万人。

为什么要跳槽?美国劳工部给出的理由是:美国各行各业仍有很多岗位严重缺人。根据美国企业上报数据:2月份有约1130万岗位空缺需要填补。

基于“有岗无人”的劳动力短缺,必然导致工资上涨,而“跳槽潮”实际也是在工资不断走高的带动下,一种劳动力流动的必然结果。据《华尔街日报》4月中旬的一则报道,许多美国员工正在考虑通过跳槽实现大幅涨薪。此前,美国“招聘网”对2064名成功跳槽的美国员工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过去6个月,约64%的跳槽员工拿到更高的薪资。在这些人中,近一半的人加薪11%或以上;近9%的人比以前至少多赚了50%。最近,又有消息说,诸如微软、亚马孙这样的美国大公司开始加薪,以留住员工,并帮助他们对抗剧烈的物价上涨。

美国劳动力参与率10年变化图:

图片1

与有岗无人、跳槽潮、涨薪、高就业低失业相对的是:美国劳动参与率不断下降(正在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人口比例),如上图所示。这说明,美国经济政策已经导致部分美国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尽管今年以来的情况有所好转,但2、3、4三个月再呈下降读数,4月劳动力参与率降至62.2%,为今年最低水平。

当然,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比如,美国国内加息,挺高美元指数,这显然有利于美国降低进口价格,抑制国内物价上涨。但问题是:华尔街大佬还在拼命叫嚣大宗商品价格还会再涨40%。而现在,传统意义上美元指数和大宗商品价格的“负相关走势”已经很不明显,甚至经常显示正相关。有人认为,这意味着美元地位受到挑战,对美国不是好事。但是,这里恐怕没有简单结论。

美国会不会一方面通过加息刺激美元升值而压低国内物价,另一方面却在国内刻意营造“工资和物价循环上涨”的氛围,以此对抗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时维护其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如果真是这样,那是否意味着通胀并未改变美国经济的舒适度?但问题是:在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贸易货币的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前提下,大宗商品价格因美元刻意的恶性贬值而上涨,那这个价格上去了还下得来吗?

如果大宗商品价格果真上去了下不来,那会给像中国这样以制造业为本的国家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

其实,最好的防范是主动化解。如何主动化解?最近,人民币“换锚”再掀声浪,而《中国经济周刊》5月9日发文提出“3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如何破解”的建议,实际都与人民币换锚相关。为什么此时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依据各种态势判断:现在可能恰恰是人民币换锚的绝佳时间窗口。所以建议:中国应当主动出手,制服“灰犀牛”,这不仅是“化被动为主动”的有效方法,而且是中国货币政策未来更加自主有为的基础。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我们应尽早摆脱“货币主义理论”对中国经济、金融手段的束缚。这样的束缚很可能为他人合谋狙击中国制造业留下机会——大幅拉高中国原材料输入成本,冲击中国制造业。如果我们确信不能提供这样的机会,那我们就该主动作为,在化解“灰犀牛”过程中,建立新的金融手段、效率和秩序。还是那句话:拖而不决等于贻误战机。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