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必须拦住毁麦“恶手” ——坚决防止人为造成粮荒

真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中国大地上的小麦正值灌浆期,忽从网上曝出一则图文:有人以1500元/亩的价格大量收购青麦,说是要用它去做青贮饲料。据说,一些农民虽有不舍,但仔细算算,相对于小麦成熟后每亩700元进项而言,现在卖出1500元,腾出土地再去种其他,显然很划算。

但就是这个简单的“划算”,会不会导致严重后果?据说,对养殖户而言,青贮饲料古而有之,但一般是青贮玉米,它的营养比青贮小麦高许多,价格也不过1200到1300元。所以,对养殖户而言,放着青贮玉米每亩3吨多的生物量不要,而用1500元去买每亩只有一两吨的草(刚开始灌浆的小麦没多少营养),这是为什么?

敏感的记者做出调查:养牛几十年的山东省鲁西黄牛原种场负责人高翔,奶牛养殖行业工作多年的圣牧乳业养牛负责人燕生茂,长期从事青贮饲料工作的上海牧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鹏标,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高级畜牧师赵连生等人的一致看法是:这种作法得不偿失。

据燕生茂介绍,青贮小麦的营养价值只是青贮玉米的0.7倍左右,加之青贮小麦产量远低于青贮玉米,所以奶牛养殖业很少用青贮小麦作饲料。多年前,内蒙古有人做试验,但后来放弃了。至于网传有养殖企业收购小麦青苗,可能是去年玉米价高,一些企业青贮玉米准备不足,不得已高价收购一点儿小麦青苗来作为补充,而正常养殖企业不会这样做。

在当前的环境下,对这类有悖常理的“怪事”,我们有必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态提高警惕。毫无疑问,粮食关乎民生,是政府必须保持关注的商品,尤其是全球受到粮荒威胁的当下,捍卫小麦青苗的安全就是捍卫粮食安全。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尤为关注粮食种植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现在,好不容易茁出的麦苗被成片割除,这不会让人心疼?针对网上流传的这些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做出部署。据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介绍,“五一”期间已经部署核查核实,各相关省份抓紧调度排查。近日,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真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但我们还是希望,针对类似事件,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派出调查组,在司法机构的配合下,对粮食主产区巡回抽查,以确保中国老百姓饭碗的安全。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