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如何解开上海保供难题?

25名民建会员联名建议:应“释放”更多快递“小哥”

在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之后,保供应、稳民心,尤为关键。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上海通过八方支援、团结协作、打通堵点、提升服务,部分居民生活物资紧张局面正在缓解。

“抱定必胜信心,加快工作进度,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抱定必胜信心,加快工作进度,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实到位,苦战实干、攻坚克难,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截至4月25日,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50万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138例,本轮疫情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1.10岁。同日,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接受采访时说:“上海抗疫成效初显,重症救治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在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之后,保供应、稳民心,尤为关键。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上海通过八方支援、团结协作、打通堵点、提升服务,部分居民生活物资紧张局面正在缓解。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杰 | 上海报道

上海疫情防控正进入最吃紧的关键阶段,有不少上海市民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映,在一些电商平台订的主副食品送达日期不断被延期,家中的食材已所剩无几。

4月6日晚,中共上海市委发布《致全市共产党员的公开信》,民建上海市委积极响应,于4月7日发布《致全体民建会员的公开信》,号召全市民建会员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凝聚爱心。连日来,会员们闻令而动,围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汇众智、集合力,踊跃建言、精准建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悉,25名民建会员在了解到上海市民实际需求后,通过电话、视频会议、微信群讨论等形式,与上海物流企业家协会、上海市供应链发展促进会、东航物流、顺丰物流、京东、美团等交流、调研后联名向民建中央建议,上海保供应“释放”更多快递“小哥”。

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的单为何迟迟收不到?物流堵点在哪儿?“释放”更多快递“小哥”又能否解开上海民生“保供”的专业大难题?

49 2022年4月18日,上海社区居民接收生活物资。

 2022年4月18日,上海社区居民接收生活物资。

上海物资为何分发不出去?

“上海疫情加剧,我3月20日就去当‘大白’志愿者,切身体会到一线街道居委会都很累,也很委屈,他们几乎承担了所有的活。因此,我们民建中央青工委牵头,由25名民建会员联名建议,提出‘要让市场主体发挥力量,要优先保障好快递小哥吃饭、住宿、做核酸,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等7个建议。”民建中央青工委委员金亚东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说,可喜的是,目前上海的运力正在恢复,比如上海周边新建了10多个生活物资大仓,外地司机给上海送货回去不用隔离14天,增加了4000名快递小哥,京东、拼多多、美团等四大电商平台开放,这4个堵点打通后均有好转。

尽管如此,整个4月上海的民生“保供”依然紧张。

从发货地运输、仓储、分拨到小区、送到家门口,装卸问题等均是市场化供应链环节。据此,25名民建会员联名提出,保供的关键是供应链+物流市场化,要让市场化主体参与,保障他们的车辆、通行证,快递小哥、司机、物流等工作人员有核酸做、有饭吃、有地方住。要让市场主体靠前,让市场平台型力量发挥作用。要让上海的百联集团、光明集团等国企靠后,做适当兜底。

金亚东认为,上海要面对的难题是对外切断疫情外溢,对内物流保供市场化正常化,要让医护逐步回归原来的岗位。

在这份《关于疫情保供的建议》中,25名民建会员联名提出并回答了几个关键性问题:

问:上海的物资短缺吗?

答:物资是有的,但突发封控导致市场供应系统跟不上。以浦东某小区为例,截至4月14日,该小区已经封闭31天,街道发放过两次免费蔬菜,居民天天通过电商抢菜抢不到,而各自买快递却无法准时收取,全靠团购,或是找“跑腿”加价购买,跑腿少则百元,多则近万元,按时收费。

问:基层街镇居委会为何在短期内无法胜任重建蔬菜供应系统的重任?

答:基层组织缺乏解决民众生计的实际经验,上海近几十年来天灾人祸少,应急管理能力相对生疏。

问:物资为什么分发不出去?

答:现在从事物资分发的主要是非专业的政府工作人员、有通行证的物流单位、快递小哥和居委会、物业公司以及志愿者。物流单位和快递小哥负责送到小区门口,居委会、物业公司和志愿者负责送到家门口。

现在物资配送就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这两天保障奶粉,过几天估计草纸都要变保障物资了。这是大致的物资流向,但2500万人的大城市,需求千差万别,物资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家庭之间、小区之间、街道之间、区与区之间,物资的丰富与短缺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小区团购的确解决了大问题,有的小区可以团到一头猪,要啥有啥,有的小区没资源,如果一家全是老人,网购也不会,加上居委会忙得顾不上,只能等着饿肚子。但非常时期,掌管物资分配的机构相对短缺,无法专业地统筹规划。

问:怎么把“小哥”从封控小区“释放”出来?

答:当务之急是物流如何市场化运作,形成流程的闭环可控管理;善用现代企业的高效管理机制、组织运转经验和技术能力。

当然,小哥“释放”后又会有一系列问题——他们晚上回得去小区吗?住在哪里?吃什么?核酸检测方便吗?能更快拿到结果吗?有N95口罩吗?

据从第三方物流了解,由于主干线运力不足,通行证办理困难,末端配送力量不足,多地处于封控状态,电商内部站点也在出各种激励政策,增加配送员力量。

50 上海小区门卫处,正在派送的外卖小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I摄

 上海小区门卫处,正在派送的外卖小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建议统一管理,“释放”更多快递小哥

4月12日,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上海在加紧推动外卖等电商平台骑手复工,不断加大运力,但不少骑手因为封控原因还无法上岗,让市民感觉末端配送不畅。“为此,我们推动电商平台增加外援力量:一是加强货源组织。推动电商平台加强与主产区联系,加大备货量,将更多生活物资快速运达上海。有的电商平台采用‘铁路+汽运’的模式,用火车将食品运输到上海。二是推出保供套餐。推出不同价位、不同配品的套餐包。例如推出多个高频刚需民生品,加大了米面粮油、常温牛奶、方便速食品与自热锅以及奶粉、母婴用品等品类供应,以集采集配的方式送达社区。”

4月13日,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疫情防控期间电商经营活动合规警示》,其中提到:企业要加强仓储、物流管理,确保依法按约履行配送货义务。不得任意取消订单、随意更换商品;平台要采取一定措施加强跑腿、代买等服务收费管理,制止骑手恶意加价等不当行为;坚决杜绝电商平台内经营者发“疫情财”情况出现。

聚焦上海疫情期间的保供热点, 25名民建会员向民建中央联名提出7点建议:

其一,配置专业的实战经验军队卫勤、物流指挥官顾问团,每天参与市政府保供政策决策的制定,物流供应链可以请民企老总“挂帅”。优先对这批市场主体进行专业的核酸检测和消杀,确保全路径消毒安全闭环,保障市场化供应。逐步让多街镇居委会干部、工作人员和医生回归岗位缓解医疗与民生压力。

其二,建议政府优先对外卖员、快递员等每天做核酸检测,提供住宿地,集中管理。

“不仅仅是同意增加4000名‘小哥’搭帐篷。无序地放开,只会徒增疫情风险,应该将更多‘小哥’从封控小区‘释放’出来,制定疫情下外卖配送的操作指导。政府放手,市场上手,企业负主体责任,人员车辆闭环管理,集中生活,逐步实现隔天核酸检测,所有企业均可以设定每个人员的电子围栏(软件系统后台非常强,可以定位,可以精确到每个快递员的电子围栏),达到平台化闭环管控。政府组建一支懂物流的内外部监督团队监督平台,实地检查督查即可。”金亚东解释说。

其三,法律法规处罚要从严从快:疫情当前有人倒卖物资,赚取团购差价,靠疫情暴利卖货挣钱等。要处理结果不过夜,当天顶格公布处理处罚结果,形成震慑力。

其四,建议保供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

“应在保障总体流程正确、顺畅的基础上,精简流程、优化设置,按突发事件对物资需求的急迫程度,对物资进行ABC分类管理。一般来说,除急需且稀缺的A+类物资 (如本次上海急缺的核酸检测试剂、防护服、KN95口罩、医药等)外,对需求量较大的A类物资(新鲜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粉等)需要紧急统筹,可以3~7日分1包。B、C类物资(冷冻食品、包装类食品、方便食品和部分日常生活品)不宜过分强调物流的准确性,以免牺牲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要倡议非紧急非必需暂不采购运输。这里要注意根据物资的紧缺程度及时调整其ABC等级。”金亚东认为。

其五,建议通行证公开申请标准甚至取消通行证。目前已发放近30000张,管控有难度,已经形成物流的障碍,要立即公开申请标准,不能让车堵在高速路口检查点进不来。最终要放开并取消通行证,关注人车码,形成多码合一码,通过法律约束,保障物流,形成物流人员闭环管控即可。

其六,用系统化、表格化解决物流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化。标准化、流程化是效率、准确性的基本保障。能运用物流软件系统的应运用,没有系统应用相应表格代替。

其七,运用标准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应尽量选择类似通用仓库的场地作为应急物流仓库,并尽可能采用托盘、集装箱等标准化的物流容器,配备相应的装卸搬运设备,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金亚东对记者说道:“我爱中国,爱上海,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大家都不能独善其身,疫情下暴露的各种意想不到、各种故事、各种问题,需要直面,需要解决。这也是我们作为民建人、政协人的职责和担当。期望大家能群策群力,寻找好的方法、可执行的方案共渡难关,共同抗疫。”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8期)


 

2022年第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