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立足世界500强新起点,谋求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

广州建筑将在国企改革中交出怎样的答卷

“广州建筑改革的脚步永不停息。”4月9日,广州建筑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湖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调结构、强科研、聚人才……三年来,持续深化改革成为拉动企业发展的“强引擎”。2021年,广州建筑成功跻身世界500强,营业收入240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4亿元,正向“世界一流城市公共服务投资运营商”的目标迈进。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伍素文丨广东报道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即将收官。其间,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建筑)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4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从广州建筑获悉,集团确定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涉及8个方面45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任务完成率达100%。

“广州建筑改革的脚步永不停息。”4月9日,广州建筑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湖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调结构、强科研、聚人才……三年来,持续深化改革成为拉动企业发展的“强引擎”。2021年,广州建筑成功跻身世界500强,营业收入240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4亿元,正向“世界一流城市公共服务投资运营商”的目标迈进。

92 广州建筑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湖清

广州建筑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湖清

提前完成公司制改革

2020年启动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确提出,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这项改革需要国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从而推动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深入融合。

广州建筑2019年底启动公司制改革工作,纳入公司制改革范围企业34户,是广州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中户数最多的企业之一,其中包含市设计院、绿化公司、园建公司、花木公司、园林设计总院5家转企改革企业。

梁湖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改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存在事业单位撤销建制、债权债务清理、资产权属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等多方面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广州建筑通过分类分批,提供改制、清算结业、吸收合并等方式的方案指引,因企制宜逐个击破。对外,工作小组主动向广州市人社局、财税、银行机构等部门机构咨询,争取名称核准、工商登记等支持;对内,结合压缩精简工作要求,在改制过程对“小、微、散、弱”的非主业企业进行清理,提升改制后企业经营效率。

2021年6月底,广州建筑提前完成全部改制任务,成为广州市第一家超30户以上100%完成公司制改革任务的企业。同时,完成45家企业压缩精简,提前一年完成“僵尸企业”出清工作。

梁湖清表示,接下来集团将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向资本运作和混改发力,对标世界一流企业。

根据规划,广州建筑将改组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专业集团,打造建筑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并购2家上市公司,打造3~5家500亿级企业集团,8~10家100亿~200亿级骨干企业。

科研创新能力跨越提升

三年来,广州建筑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显著提升,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项276项。这背后,是科研创新持续投入、创新平台搭建完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等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

在其制定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科研培育资金方案》中,计划自2020至2024年,每年增加5000万元科技投入用于重点项目研发,5年计划总投入达到7.5亿元。2019—2021年,广州建筑重点项目研发投入了近2.5亿元。

近年,广州建筑投入2000万元支持下属的科研院集团申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功获批,为2家省级优秀技术中心和11家省级优秀工程中心给予共1500万元研发资助资金。

2019年以来,广州建筑整体接收了市林业和园林局下属40家园林绿化企业,重组了广州市设计院,分别成立了园林生态集团、设计院集团,增强在园林花卉、施工设计咨询板块的科研创新能力。

这些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强化,对广州建筑巩固、优化、发展已有的技术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完善自身产业链发挥了有利作用。

专业化人才在科技创新驱动和市场竞争较量中发挥着领军作用。据悉,广州建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万余人,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为了支持科研工作,广州建筑根据研究课题为每位博士后提供40万~100万元不等的科研经费,在保证科技发展经费的基础上,赋予更多资源配置权。

梁湖清指出,高精尖人才及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在广州建筑汇聚,人才效能和竞争优势持续增强的同时,也帮助自身解决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企业自主科研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以跨越提升。

让想干事者有机会,为能干事者搭舞台

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

梁湖清认为:“人才培养着眼于大局所需、广州所要、企业所能,让想干事者有机会、为能干事者搭舞台,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对于年轻干部,广州建筑实施选拔集团中层及直属企业中层领导后备人才的“双百计划”。一方面侧重在生产经营一线选拔“80后”年轻骨干人员作为集团中层领导后备人才人选;另一方面在直属企业中推荐选拔“90后”年轻骨干人员,择优安排担任直属企业中层领导助理,为集团中层及各直属企业领导班子结构建设提供后备人选。

近三年,广州建筑新提拔中层领导干部242人,平均年龄42.8岁,其中提拔40周岁以下干部99名,占提拔总数的40.91%,干部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基层一线往往成为锻炼年轻干部的主阵地。

2020年以来,广州建筑开展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实行“去行政化”管理。先后以市场化的方式选聘了两批二级直属企业副总经理,以实干为导向,以业绩论英雄,专攻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对于高层次科技人才,广州建筑深入实施“全球百名博士后引进工程”。除了足额安排科技发展经费,还不断提高博士后薪酬待遇:进站博士后在工资、奖金、福利等方面按照本单位主管级别待遇,年薪不低于35万元;出站后留在集团系统工作的,可享受安家费60万元;被认定为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的,可享受住房补贴200万元等福利待遇等。2021年,博士后出站后选择留在集团系统工作的占到三分之二。

如何借助待遇留人机制将公司发展引入良性循环?梁湖清介绍,先给员工加工资,提高薪资待遇,激发员工工作潜力和热情;员工有了业绩后,公司再给员工加指标,完成了指标再加薪,不断激励员工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提升企业内生动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7期)


2022年第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