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新能源车“涨”声一片

油价上涨就换电车?新能源车涨价更猛!

油价连续上涨,很多网友都编段子调侃“开不起燃油车了”。也有网友表示,要卖掉燃油车,换成新能源汽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吕江涛 | 北京报道

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又分别提高750元和720元,国内多数地区92号汽油价格超过8.5元/升,95号汽油价格正式迈入“9元时代”。此次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也创下了2013年3月26日新版定价机制以来的最大涨幅纪录。

油价连续上涨,很多网友都编段子调侃“开不起燃油车了”。也有网友表示,要卖掉燃油车,换成新能源汽车。

不过,新能源汽车近期也迎来了涨价潮,涨价幅度直追油价。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的原因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猛涨,经过动力电池厂家的传导,最终还是蔓延到整车企业。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

3月19日晚间,威马汽车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供应商供货紧张等因素影响,将对在售车型价格进行调整,综合补贴后售价上调幅度为7000元至26000元不等。

威马汽车的加入让新能源汽车“涨价大军”又添一员。近期,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几何汽车、奇瑞新能源、长城欧拉等车企也纷纷宣布,对旗下车型上调售价。

不过,上述车企的涨价只是跟随,而“始作俑者”是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在销量榜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头部企业。

3月16日,比亚迪汽车对其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从3000元至6000元不等,涉及10款车型共39款配置,涨幅3000元的车型主要为DM-i车型,涨幅6000元的主要为纯电动车型。其中,刚上市不久的海豚、元PLUS等最新车型也在涨价范围之内。

这已经是比亚迪今年以来第二次官宣调价。今年1月份,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已对旗下新能源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过一轮涨价,上调幅度从1000元至7000元不等。

涨价更猛的是特斯拉。3月17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后轮驱动版起售价提高至31.69万元,上涨1.506万元。

而这已经是今年3月份以来特斯拉中国对旗下产品第三次上调价格。

64

 

电池成本上涨“非常离谱”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20家车企近50款车型涨价,涨价理由直指锂、镍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

日前,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今年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从目前来看,和已确定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电池厂商签订合同的车企,基本上都立刻宣布了涨价。还没涨价的品牌,大部分是涨价幅度尚未谈妥,等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

资料显示,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锂、钴、镍等。从去年开始,作为动力电池最主要原材料的锂,价格就已经大幅上涨。生意社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在50万元/吨左右,而在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仅为5万元/吨。与此同时,钴价也从去年初的不到30万元/吨上涨至目前超过55万元/吨,涨了近一倍。

此外,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镍生产国,受近期俄乌冲突影响,镍价格也出现猛涨。仅硫酸镍的价格变化,就使得三元材料价格每吨上涨16万元至25万元。有券商据此测算,因镍价上涨,三元锂电池每千瓦时价格上涨31元至47元。以当前主流的纯电动汽车搭载70千瓦时动力电池计算,一辆车的电池成本近期上涨幅度就达到2000元至3300元不等。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原材料价格近期涨幅大大超出了业内预期,之前很多车企与电池供应商签订的协议价格比较低,车企的压力还不大。但在动力电池涨价后车企就比较被动了,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

除了锂、镍等生产元素涨价外,芯片的供应短缺也使车企在排产时遭遇困境,产能下降,而市场需求旺盛进一步凸显了产能不足。

“除了动力电池涨价,缺芯也增加了芯片的购置成本,这是导致新能源汽车涨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占全球氖气产量约一半的两家乌克兰氖气供应商现在已经中断生产,而氖气是芯片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气体,这也加重了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短缺。

此外,据外媒报道,3月16日深夜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的7.4级地震也影响了包括瑞萨电子、索尼、村田制作所等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商。其中,瑞萨电子是全球最大的车用微控制单元供应商;村田制作所是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龙头厂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三成。

做好锂资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

今年年初,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曾预测,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市场渗透率在22%左右。其中,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将超过55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5%左右。

不过,随着近期新能源汽车价格的大幅上涨,今年销量能否达到预期可能要打一个问号。

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需求,未来如果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乘联会或将根据实际市场情况对新能源汽车全年预测销量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崔东树还建议,车企可以通过提升产品技术指标、提升单车规模销量降成本、改善电池供应商结构等多方面举措应对成本上涨。

事实上,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引起监管层关注。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就公开表示,今年将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回收比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3月18日,据工信部消息,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一司共同召开锂行业运行和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据悉,会议主要是摸底行业现状,倡导保供稳价,加速国内锂资源开发以及回收,保障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等行业组织,以及锂资源开发、锂盐生产、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等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有关负责人参会。

会议听取了重点企业生产、扩产和销售情况,分析了当前资源开发和扩大生产供给方面面临的瓶颈问题,针对近期出现的锂资源及锂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问题,围绕锂盐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生产消费情况、动力电池产业受影响情况、保供稳价政策措施等进行了交流。会议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加大力度保障市场供应,更好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碳酸锂价格的上涨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共同拉动的,短期来看,锂供应还将维持偏紧张的状态。国泰君安证券在近期的研报中表示,近期工信部提出持续加快国内锂资源开发,但锂供应增量一年内并不会出现(更多影响的是远期供应预期),预计锂现货价格短期内仍易涨难跌。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6期)


 

2022年第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