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明宇集团董事长张建明:全面实行现房销售制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定位,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全国两会报道

历年全国两会,房地产政策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定位,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明宇集团董事长张建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认为,“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将成为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特点。

“所谓‘合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刚需,二是改善性需求。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支持商品房市场,将有助于保障刚需和改善性购房的合理需求。”张建明说。

82

 

高风险的表象在高杠杆,根子在预售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合理需求’的表述,可溯源于去年下半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表明中央的政策思路是清晰统一的,体现这一政策的导向连续性。”张建明说。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出台稳楼市新政,促进刚需和改善需求释放,其中不乏广州、郑州、青岛等一二线城市。

张建明认为,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有关政策信号的释放,到近期各地政策的公布,既有房贷额度和首付比例上的调整,也有限购限贷限售等方面的调整。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同样提及了优化住房金融服务和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的导向。综合来看,2022年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将是趋势。

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的同时,仍然要注意,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步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部分房企出现资金或债务问题,以至于商品房逾期交付,对广大购房群体形成了强烈冲击。

“前些年,房地产行业之所以能高歌猛进,其‘秘诀’就在于极高的杠杆率。依靠高杠杆,很多房地产企业盲目扩张、盲目追求规模膨胀。”张建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尽管从2020年下半年来,在三条红线、房贷集中度管控等政策叠加约束下,房企杠杆率有所下降,但总体仍处在高位水平,据《2021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上市房企的净负债率均值达95.07%。

如何化解风险?关键在于对症下药。张建明认为,高风险的表象在高杠杆,但根子还是在预售制度。为此,他建议选择合适的窗口期,取消商品房预售制。

“这是房地产降杠杆、防风险最直接有效的路径。”张建明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预售制这项原意在于扶持房企的政策也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实行现房销售制度,有助于坚持住房的消费属性,抑制其资本属性过热带来的泡沫。实行现房销售制度将从根本上降低开发商的财务杠杆,也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的需要。

张建明同时强调,全面实行现房销售制度需要等待时机成熟,建议在政策公布和正式施行之间,留够窗口期(比如三年),给相关市场主体评估、调整、转型等充分准备时间,以确保新政的有序、稳健、高效实施。

坚持“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

除了建议全面实现现房销售制度,张建明还就开征房地产税提出了建议。

在张建明看来,房价高离不开地价高,而之所以地价居高不下,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他说,目前的土地“批租制”下,尤其在有的地方政府缺少大宗稳定税源的背景下,往往导致其寅吃卯粮。而开征房地产税后,房地产税可以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主体税种,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激励其优化投资环境,保护和扩大税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一些炒房投机者来说,开征房地产税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炒房’行为,提高投机者的炒房成本,降低收益预期,遏制或减少投机需求。”张建明指出,开征房地产税,除了抑制“炒房”,还可以通过对纳税人拥有不动产数量、价值的区别进行征税,对财产和收入起到合理的调节作用,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对此,张建明建议,对拥有不动产的数量、价值、属性等因素综合考量,科学合理设置征(免)收对象、基数,从而确定税率,按拥有房地产数量越多、价值越高,交税越多的原则,开征房地产税。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央行、住建部等最新的表态中,也均提及“良性循环”。

张建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政策的时间维度上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从产业核心价值链上要考虑协同性。

为此,张建明建议,一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长效机制。二是要增强调控政策的精准性和协同性,将“良性循环”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要从土地供给、地产开发、住房消费三个核心端口同步发力,财政、金融等政策协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各方趋于理性。”张建明进一步阐释道,在土地供给端,高房价的背后往往是高地价,要逐步摆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要改进和完善土地出让方式,抑制非理性无序竞争,通过稳地价而稳房价。在房地产开发端,核心还是继续推进房企降杠杆,纠正高杠杆、高周转、高风险发展模式。在住房消费端,关键在于加快房地产税的立法,抑制投机,引导合理需求、理性投资。

“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房地产市场,需要市场各方参与,并在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下实现。”张建明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5期)


 

2022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