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外媒眼中的北京冬奥会

外媒眼中的北京冬奥会

编译|《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周瑞峰

128

1月11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冬奥会前夕,为了验证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中国向运动员和观众推出了数字人民币服务。运动员和观众可以下载数字人民币App,也可以办一张数字货币卡,或者将外币兑换成数字人民币。图为2021 年 9 月,在服贸会(CIFTIS) 上,参观者排队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咖啡。

129

1月21日,法国《费加罗报》报道,连接北京、张家口两地冬奥赛区的京张高铁将提供赛时运输服务。报道指出,京张高铁时速达350公里,冬奥运输服务使用专用车厢和专用列车,不与其他直通旅客列车交叉使用。报道还指出,北京冬奥会实行闭环管理。尽管自2020年春季以来,中国只有零星的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实际上已经成功遏制了疫情,但中国依然实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130

2月4日,英国《自然》杂志刊文,称赞北京冬奥会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的努力。文章指出,北京冬奥会所采取的减排措施大大超过往届冬奥会,原有场馆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绿色装备采购等方面的措施,在实现碳中和问题上取得良好效果。国际奥委会企业与可持续发展部主任玛丽·萨洛伊斯表示,北京在冬奥会所有阶段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是“我们在未来的奥运会上所要鼓励的”。

131

2月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并拍摄了大量现场照片。报道称,从各国运动员出场时穿的五颜六色的服装,到水和冰的形象,再到精益求精的科技,这场开幕式是视觉上的享受。

132

2月5日,日本共同社发表《“不用点火”的圣火点燃仪式 雪花中央是火炬》的文章。文章写道,北京冬奥会圣火点燃仪式非常具有独创性,整个仪式并没有特意去利用巨大的场地,而是采取简约的形式,直接把火炬转移到圣火台,这一创意令人惊叹,通过数字和视觉技术上演了一场生动、鲜活的演出。

133

2月7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冰墩墩(Bing Dwen Dwen)——2022年北京冬奥会官方吉祥物已经成为冬奥会粉丝们的最爱。图为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决赛季军加拿大选手伊莎贝尔·韦德曼手举金色版“冰墩墩”。

134

2月15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短道速滑是中国的传统强项。在过去30年里,中国冬奥会奖牌的一半左右由该项目选手拿下。如今,北京对年轻一代运动员——包括谷爱凌和苏翊鸣在内——寄予厚望,希望使中国的冬奥会优势项目更加多元化。图为苏翊鸣在的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颁奖仪式上庆祝。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3、4期)


2022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