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我为冬奥“搬箱子”

北京冬奥会的精彩绝伦,不仅来自赛场上冲击“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运动健儿,更多默默付出的赛事保障人员、志愿者们也是不应被忽略的“幕后英雄”,他们的“冬奥故事”同样精彩。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北京冬奥会的精彩绝伦,不仅来自赛场上冲击“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运动健儿,更多默默付出的赛事保障人员、志愿者们也是不应被忽略的“幕后英雄”,他们的“冬奥故事”同样精彩。

位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承担着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高山全能等11个小项的比赛任务。但与位于北京市区的比赛场馆相比,这里气候寒冷、山地陡峭,除了7条雪道,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还包括山顶出发区、中间平台、竞技结束区、集散广场、索道等配套设施,因此,赛事保障工作的难度和挑战巨大。

107 李丹阳和同事们

李丹阳和同事们

在海拔2000米的“云海”里工作,累并幸福着

“我们这个团队主要负责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场馆物流服务,包括各种赛事物资在场馆内指定地点的搬运落位、境外媒体物资集装箱到货卸车、防疫物资发放等场馆内所有与物流相关的工作。”京东物流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经理李丹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虽然在外人看来,李丹阳和同事们的工作似乎就是“搬箱子”,但这其中的辛苦和“门道”可能是外人很难了解得到的。

据李丹阳介绍,根据组委会的防疫政策,场馆被划分为闭环内和闭环外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内人员、物资均独立流通,不产生交叉。“闭环内和闭环外的物流运行工作都是由我和团队完成的,我们每天的工作量是300到500件物资的搬运,而且必须做到有序、规范、准时、无误地完成。”他说。

赛事物流本身就特殊,再加上防疫的要求,都大大增加了物流工作的难度,要有时效,要紧急进入紧急撤出,但更大的挑战来自高山滑雪中心的地形特点。

“从低海拔冬奥村到半山腰,一直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顶,都有场馆设施。如果山下的温度是零下15摄氏度,山顶基本上就会有零下20到30摄氏度,而且雪厚风大,体感温度会更低。”李丹阳说。

因此,李丹阳和同事们作业时需要全副武装:棉帽、耳罩、羽绒外套、手套、羽绒裤、防滑鞋……有些位置电梯到不了的,就要人工搬。而在处理境外到货物资时,还需要穿上防护服等专业防护设备,对到货物资进行消毒,然后再戴上两层口罩、两层医用橡胶手套、护目镜进行作业。

“我们基本每天早上7点就会开始作业,在工作结束后,大汗淋漓、内衣湿透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很多搬运工作还需要穿过雪道,雪道上的雪有2米厚,靴子基本一下子就全部湿掉了,大家就会在雪地里脱下鞋袜借着大风口吹干。”李丹阳说。

不过,也有非常幸福的时刻。“在山顶工作的时候最辛苦,但那里的景色真的非常令人震撼,像是在‘云海’里工作一样,非常美。”李丹阳说。

107-2

被运动员的付出和拼搏精神所感动

2019年12月,京东物流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物流服务商,也是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七家服务奥运会的物流服务商。李丹阳和同事们只是京东物流保障北京冬奥会的一个缩影。

从去年10月正式加入京东物流冬季系列赛事项目组,准备工作完成后12月进入闭环,李丹阳和同事们就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状态,而且一直要持续到3月中旬的北京冬残奥会结束。

“赛后我们还要做场馆物资的拆除、撤离和回收工作,再经过隔离期,估计见到家人要到4月中下旬了。”李丹阳说。

据李丹阳介绍,他所在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场馆物流团队一共有18个人,是在“京东小哥”中“优中选优”地选拔出来的。

“我原来在华北区做人资工作,本来是负责给冬奥项目招聘人员的,最后我把自己也招进来了。”李丹阳半开玩笑地说。

“毕竟作为北京人,有机会能为北京冬奥会服务是非常荣幸的。”但李丹阳也坦承,一开始家里人会有些顾虑,尤其是疫情形势严峻,春节也不能回家,但在李丹阳的坚持之下,家人很快转变了态度,全力支持他参与北京冬奥会的物流保障工作。

“我家在北京,工作也在北京,今年过年不能回家感觉还好,但我们团队很多同事家在外地,平时父母妻儿就不在身边,还有刚刚退伍转业的兄弟,本来就跟家人聚少离多,他们比我更不容易。”李丹阳说。

除夕当天,李丹阳和同事们的工作一切照常,只是不同于平日晚餐吃的盒饭,当天给大家准备了火锅、零食、饮料等。晚上同事们一起看了春晚,然后家人朋友视频拜年,这个年就算过了。大年初一早上7点,李丹阳和同事们就和以往一样到达场馆,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不过,作为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作的“小福利”,李丹阳和同事们会有机会近距离看到运动员们的日常训练和比赛。

“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电视里面看到那些运动员获得成绩的高光时刻,但是并不了解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运动员真的很不容易,他们的拼搏精神也很让我们感动,大家也对自己工作有了越来越强烈的荣誉感。”李丹阳说。

作为一名物流人,能够参与北京冬奥会物流保障工作,让李丹阳非常荣幸和自豪。“冬奥结束后,可能以后我再看到其他大型体育赛事,我会更关注细节,更关注到主办方做出的各项细致安排。”他说。

“我也真实感受到,为了办好一场世界性的体育盛会,需要无数工作人员在背后默默付出,各环节紧密配合。也希望全世界的运动员来到我们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场地,都能赛出好成绩。”李丹阳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3、4期)


2022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