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冲刺“经济发展最强区”,广州黄埔四个“万亿”路线图来了!

去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了野心勃勃的四个“万亿”计划。此次,区二届二次党代会对该计划制定了更加具体的实施“路线图”,将更好发挥黄埔对广州实体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见习记者 伍素文)回顾2021,展望2022,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持续迸发强劲动能。

1月12日,中共广州市黄埔区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中共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工作委员会2022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晒出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单”:科技创新、财税总收入、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上市企业总数5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研发投入强度超5.7%,达国际先进水平;连续4年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前三强等。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了野心勃勃的四个“万亿”计划。此次,区二届二次党代会对该计划制定了更加具体的实施“路线图”,将更好发挥黄埔对广州实体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

“目前,黄埔区经济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二,继续巩固对越秀区的超越,同时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四个‘万亿’路线图的制定,是对‘十四五’规划的补充和升华,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化数字化。“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研发投入强度达国际先进水平

黄浦区是广州第一工业大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此。科技创新一直是黄埔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过去一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研发投入强度超5.7%,达国际先进水平,连续3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国家级“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连续4年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前三强。

小鹏汽车项目、现代氢燃料电池项目、百济神州二期、康方生物建成投产……2021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有138个项目集中签约,281个项目动工建设,总投资超7000亿元。据悉,2022年,该区将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一系列具有黄埔特色的产业集群。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这几年黄埔区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在转移,招商力度很大,在半导体、生物科技、自动驾驶、材料科学等赛道都颇有亮点。现在黄埔区有60多家上市公司,占了广州的1/3,两家世界500强,与天河区差距在逐步缩小。“

这些年,随着一大批产业项目的落地投产,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也提升了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比如,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磅落地,带动集聚院士106名、PI团队518个。

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强区竞争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今年将加快打造“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全年遴选瞪羚企业2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力争完成50个成果项目转化,实现20个项目投产。加快建设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集聚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实现人才“就地就业”、成果“就地转化”。

孙不熟认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科创能力比较强,与该区雄厚的财力、产业基础比较好有关,它和中心城区的距离非常近,能够利好人才、商业的导入。其对标的是深圳的南山区、北京的海淀区,在高端人才的集聚、城市综合配套等方面相比起来还有差距,现阶段最需要把商业短板做起来,多引进高品质商业,把人才留下来。“

四个“万亿”怎么干?路线图来了

2021年8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实施四个“万亿”计划,即“万亿制造”“万亿国资”“万亿商品”“万亿固投”,提出到2025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迈入万亿级序列,实现国资管理规模超1万亿元,实现商品销售总额超1万亿元,未来五年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1万亿元。

此次,区二届二次党代会对四个“万亿”分别提出集群提级、发展提速、投资提效、发展提质的目标,并细化了具体的“路线图”,提出向“经济发展最强区”冲刺。具体来看:

在集群提级上,将继续走实走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跳出“缺芯”“少核”“弱基”困境,让“黄埔制造”向“黄埔创造”推进,大力推动新兴产业集群“提级”。

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上,将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高端专业服务业,培育黄埔湾世界级地标商圈,做大做强科学城、知识城都市特色商圈,规划建设“长岭之门”等高端商圈等。

在出固定资产投资提效上,将以“一十百千万”工程和“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落实“信任筹建”“智慧筹建”,力争全年实现固投超2000亿元。聚焦“全产业链”招商,围绕13条产业链图谱,力争全年引进优质项目110个以上,其中百亿级项目不少于6个。

在国资国企发展提质上,将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构建“1+N”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释放国资国企发展动力。推动国资国企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实现新增投资30%以上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彭澎分析称,“万亿制造”的万亿既指规上工业总产值,体现了做大的思维,又指补链强链行动,体现了做强的思路。“万亿国资”坚持了做优国资运营的方向,而且把国企改革、上市运营作为抓手,优化国资布局。“万亿固投”实际上是整个路线图的保障,政府带动、社会参与,关键是要有产业项目引领,而且都要瞄准前沿技术和市场潜力。“万亿商品”既服务于广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战略,更是要提升黄埔区生活质量,创建新型全市性商业中心、外贸中心、物流中心、消费中心。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