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寺库否认破产 股价缩水90% 供应商表示“我们只想拿回自己的钱”

1月5日,天眼查APP显示,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审查案件,同时,该公司目前尚有7笔股权被冻结,涉及金额累计达1.53亿元。截至1月4日美股盘前,寺库0.445美元的股价,较2018年15.48美元的高点跌去97%;3144.75万美元的市值,较上市当日缩水超九成。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侯隽) “我司发现部分媒体发布寺库集团被申请破产的相关新闻。经核实,不存在以上情况,公司将保留追责的权利。”1月6日,寺库方面如是公开回应。

0107_1

(截图来源:寺库官网)

1月5日,天眼查APP显示,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审查案件,同时,该公司目前尚有7笔股权被冻结,涉及金额累计达1.53亿元。

截至1月4日美股盘前,寺库0.445美元的股价,较2018年15.48美元的高点跌去97%;3144.75万美元的市值,较上市当日缩水超九成。

显然,这个顶着“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奢侈品电商企业如今陷入业绩股价双低迷的境地。

资料显示,寺库成立于2008年,以二手奢侈品生意起家。2017年,寺库赴美上市,成为“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它以13美元的发行价发行了8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共融资1.1亿美元,一时风光无两。上市后,其活跃用户处于快速增长状态,2017年的活跃用户为22.6万,2019年增至122.3万。

在寺库的首页,写着“进口好货,任性打折,洋货大牌,任性满减”,还有“满减”“打折”等宣传海报。

但是,有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周刊》反应,寺库目前不遵守承诺,下单后迟迟不发货。记者登陆发现,目前寺库网可以正常打开和购物。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寺库的投诉多达8000多条,问题涉及发货慢、商品质量差、网络售假、退款难等。尤其是近一个月内,寺库的投诉量达1587条,

已回复1052条,已完成的投诉仅有34条,消费者在黑猫投诉APP上对寺库的满意度只有三颗星。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中国做二手奢侈品其实是个伪命题。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二手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很敏感,疫情和经济因素影响消费行为时,二手奢侈品的需求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在寺库上买到非正品”的帖子不在少数,但是关于“正品”的鉴别,却没有统一的标准。

电商专家庄帅表示,二手奢侈品本身涵盖的品类繁多,真假难辨,其鉴定成本较高,同时奢侈品的保值增值或者贬值的评估标准和体系目前较为模糊。与此同时,奢侈品是一种高客单价的产品,中国的快递体系安全性与保密性难以保障,因而在二手奢侈品电商方面的矛盾较为突出。一些从事二手奢侈品交易的从业者表示,目前比较难的是,奢侈品品牌方不提供鉴别服务,而第三方机构的鉴别品牌方又不被认可。

公开资料显示,寺库以二手寄卖起家。其创始人李日学在做寺库之前,曾经做过某品牌家电的山东代理。主要覆盖高端家电和高端音箱产品。他从2008年开始做奢侈品,同年寺库正式成立。

在寺库平台,如果一款奢侈品的寄卖,平台需要向用户收取鉴定费、手续费、佣金等等。根据公开报道,寺库的商业模式为收取10%~15%服务费、代理抽成以及品牌扣点。

最初,寺库交易额达到10亿元,并在北京建立起3000多平方米的奢侈品养护工厂,随后又开辟了代理商商品和品牌商商品。

按照创始人李日学当初的设想,寺库定位于服务高端消费者。在他看来,定位高端消费者一个重要原则是做好服务。所以他将“服务”视作寺库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服务好高端消费者,李日学将寺库的品类,从箱包、手表拓展到珠宝、钻石,同时开通了“豪车频道”及“飞机频道”,主打组团包机去中国香港和迪拜购物的概念。

但是自从2017年寺库上市之后,股价经历短暂的高潮之后便开始一路下滑,2019年8月,寺库开始布局直播,但是效果不佳,并未给寺库引来新的投资。李日学在2021年1月曾发布初步建议书,希望寺库被收购,从而完成私有化退市,但遗憾的是,至今未传出有意向的接手者。

尤其是从2021年中开始,寺库股价不断下跌,截至美股1月4日收盘,寺库报0.41美元,跌8.89%,市值2879万美元。

“寺库那边态度特别好,就是不给钱。我们就想把钱要回来,其实破产重整还好,还有能拿回来钱的希望。但如果清算组入场,破产清算的话,我们的钱就打水漂了。到现在,寺库也没给我们什么回应。”寺库的一位供应商如是表示。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