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粮食安全|粮食自给的人间奇迹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经畅想“禾下乘凉梦”。如今,这个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那个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我跟同事就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经畅想“禾下乘凉梦”。如今,这个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8月30日,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达2米左右的巨型稻长势喜人,吸引不少市民前往观赏。11月15日,浙江省龙泉市兰巨乡独田村的巨型稻迎来了丰收。田里的巨型稻已长到2米高,金灿灿的稻穗随风摇曳。

杂交水稻是我国发明的原创性粮食增产技术。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8000万人。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创造了粮食自给的人间奇迹,也有意愿、有能力继续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做出更大贡献。

12月14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评选的“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杂交水稻”成功入选。据介绍,该评选标准是近5年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实践验证有效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的重大成果,能够反映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当前工程科技最高水平。

046

大江南北,杂交水稻产量连创新高

上世纪60年代初,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的袁隆平在大田里发现一蔸“鹤立鸡群”的优良单株(天然杂交种),使他产生了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来提高粮食产量的设想。

此后,袁隆平院士及广大科研工作者们,在田间地头开启了几十年如一日的技术攻关。杂交水稻在祖国大江南北,频频创下产量新纪录。

2018年秋天,袁隆平亲自将“耐盐碱杂交水稻”送到草原上,成立专家工作站,发展和推广“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和先进技术,让草原人民端稳饭碗。

连续两年,兴安盟的盐碱地试验田上,耐盐碱水稻亩产均逾500公斤,远远超过亩产300公斤的“及格线”。兴安盟的“耐盐碱杂交水稻”试验成功后,可向整个中国北方推广,甚至向同一纬度上、同一气候带上的国家推广。

6月1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试验基地两个国字号的一分中心、一基地在兴安盟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兴安盟袁隆平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延伸和补充,继承袁隆平院士团队在水稻育种、栽培等方面国际领先技术,加快兴安盟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7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衡南县开展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为936.1公斤,加上今年早稻测产平均亩产667.8公斤,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为1603.9公斤。该产量继去年突破1500公斤大关后,再次刷新纪录。

“同一生态区连续两年双季亩产超过1500公斤,这意味着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的攻关目标实现了。”在测产现场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说。

10月23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创高产示范基地,专家们通过现场实打实测,亩产达到1326.77公斤。这标志着我国再创水稻大面积种植单产新高。

11月10日,海南省临高县东英镇文英村杂交水稻试验示范点再传喜讯。通过一年的努力,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1554.66公斤,完成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任务指标,创下琼北双季稻亩产最高纪录。

在福建,杂交水稻制种优势进一步凸显。12月22日,据该省种子总站介绍,今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收获面积达35.8万亩,生产种子7600万公斤,平均亩产212公斤,3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稳居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省位置。

推动种业进步,造福世界人民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国家以稻米为主食,尤其是亚洲国家。数据显示,世界上90%的稻米生产在亚洲国家,中国60%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所以提高水稻的单产、总产对保证粮食安全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5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表示,我国在自身粮食增产增收的同时,也始终秉持开放和负责任的态度,向世界各国慷慨分享杂交水稻技术。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输出与对外开放几乎同步。

1979年,中方首次对外提供杂交水稻种子。40年后,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

40年间,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人员还先后赴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美国等国为水稻研究人员提供建议和咨询,并通过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

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感叹称:“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杨远柱认为,全国大协作是关键,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比如说,安江农校李必湖发现“野败”以后,分发给参加协作的所有单位,湖南、江西等省迅速培育出一批优良的不育系,这些新不育系又马上分发给各成员单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各地就筛选出一批强优势组合。

数十年来,我国水稻种业一直保持全球领先优势。农业农村部称,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实现完全自给,杂交水稻亩产潜力突破1000公斤并保持国际领先。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24期)


2021年第2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