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经济 > 产经 > 正文

社科院专家:西湖龙井拍卖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扶农富农新手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近日,持续3天的2022年西湖龙井春茶预售拍卖落下帷幕,30件成品和2件青叶全部拍卖成交,其中省级非遗传承人樊生华手工炒制的1斤茶叶,成交价最高,达5.98万元,西湖区“炒茶王”李世良的茶叶竞价最激烈,40人报名,经过139轮竞价以2.85万元成交。

与以往西湖龙井拍卖不同的是,这是首次以茶农为主体的春茶预售拍卖,杭州市西湖区西湖龙井茶茶农协会作为上拍机构,对茶农提供的成品和青叶拍品,全程提供信誉及品质保证,确保每一片茶叶都来自西湖龙井保护区原产地,都是真品。后续还将有更多茶农的真品西湖龙井在阿里拍卖上拍。

省级非遗传承人樊生华的春茶1斤5.98万元成交

省级非遗传承人樊生华的春茶1斤5.98万元成交

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湖龙井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采用拍卖的模式,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扶农富农的新手段、新路径。

拍卖提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自2005年国家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以来,目前已有近三千多个农产品入选。它们基本上都是当地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也是全国各县(市、区)推动农产品升级改造的旗舰农业产业。

2011年8月,“西湖龙井” 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证。这次西湖龙井原产地的茶农以拍卖的方式,预售来年春茶,这一模式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瑜认为,拍卖本质就是价格的发现和信号传递的机制,借助网络拍卖形式,其实是实现更大范围的价格划线和更透明的信息传递,尤其是把产地追溯等关键信息透明化后,对于农产品区域的防伪和保护来说,其实是在平台端将真品和假冒的产品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隔离。

“对于西湖龙井来说,其品牌越有名,消费者买到真品的难度就越大。因为非产区的茶会涌入搭便车蹭品牌,导致各种渠道混合,很难识别真假。”王瑜说,这次茶农协会作信誉担保,还有平台保障,确保买到真品,这一机制有利于实现品牌溢价和品牌保护,进而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让农产品卖上好价,帮助农民增收,推动扶农富农。

北京中商协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卢杰说,西湖龙井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高稀缺性和高附加值的特点,通过网络拍卖和互联网传播,能吸引更多人来竞价,用市场的影响力和消费者的需求,来让好茶卖上好价,进而提高茶农生产积极性。

“反馈到茶的品质上,茶农就会有更多精力种好茶、制好茶,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品牌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帮助茶农增收致富。”卢杰说,法国香槟产区、波尔多红酒品牌价值提升,走的就是这种模式。

业内资深人士郑勇说,西湖龙井采用拍卖模式,对平台来说有利于拓宽其拍品丰富度,对西湖龙井来说,有利于实现其价值。“这次是农户直接把产品拿到拍卖平台上公开、透明竞价,收益归农户,协会保真,平台详细展示拍品信息,全程可追溯,全天候可参与,实现让市场来定价,让好茶卖上好价,带动茶农增收。” 

建议借助拍卖对农产品品牌进行前瞻性保护

借鉴西湖龙井预售拍卖,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如何借助网络拍卖平台,实现扶农富农?

郑勇建议,从拍卖过程当中发现一些好的农产品,包括好的有潜力的品牌,做长期的跟踪,共同培育、共同发展这个品牌,共同挖掘品牌背后的价值,延伸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和周边产业链,与农产品产业进行伴随式成长。

此外,平台还可以借助自身数字化能力,在农产品之间,发挥撮合、寻找、整合、提升价值的作用,比如做跨界整合,将西湖的龙井和德化的瓷器结合,或会碰撞出火花,把两者价值都体现出来。

王瑜认为,网络拍卖是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的重要手段,此前脱贫攻坚阶段,在产业帮扶中通过持续投入而成长起来的一部分特色产业,尤其可以借助网络拍卖,对品牌进行前瞻性的保护,与假冒的进行隔离,降低后续品牌维护成本。

中国绿发会国家地理标志公益基金副主任李刚则希望通过网络拍卖进一步推广稀缺、高附加值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让好货卖好价、为优品树名牌,提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公众心理的价值,让这些产品不仅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更成为世界品牌的一份子,让更多人们在购买真货、好货的同时,通过消费公益、消费捐赠,帮助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责编: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