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绿色金融助力成渝经济圈

民生银行成都分行抢占“绿色高地”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公布,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呼之欲出。作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金融成为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助力。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石青川 | 成都报道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公布,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呼之欲出。作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金融成为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助力。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川渝地区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以城商行、农商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其中四川省有城商行 13 家,农商行 167 家,非银金融机构18 家;重庆市有城商行 2 家,农商行 1 家,民营银行 1 家,非银金融机构 26 家。近年来,川渝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行业头部机构落户,金融全业态体系持续完善,金融中心雏形初现。

但川渝地区金融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隐忧。统计数据显示,2014 年以来,川渝地区存贷款增速差距逐渐扩大,2018年一度达到6~7个百分点,2019 年以来虽有所收窄,但仍高于同期金融机构整体水平,区域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越来越大。

如何有效控制风险,科学配置行业,成为目前成渝地区金融行业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而绿色金融似乎正在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021 年3 月17 日至19 日,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袁桂军赴成都开展成渝战略规划执行情

2021 年3 月17 日至19 日,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袁桂军赴成都开展成渝战略规划执行情情况调研,听取成都分行、重庆分行成渝战略规划落实情况汇报。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的机会在哪里?

2016 年 8 月,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这一年开始,国家明确提出了绿色金融的主要方向。《指导意见》显示,绿色金融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发展绿色信贷、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和 PPP、发展绿色保险、完善碳金融产品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等一系列措施。

紧接着政策进一步细化,2018年,央行发布《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方案(试行)》,将绿色贷款规模、增长情况和资产质量纳入MPA 考核;2020年,《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绿色债券也被纳入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考核范围。

绿色金融产品范围的明晰,让绿色金融正式进入发展快车道。

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成都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区域经济中心与科技中心,除此之外成都更是要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所以必须给予绿色环保方面的高科技产业金融方面的支持,以助力其高速发展。

2018年,《四川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印发后,四川省各市(州)相继出台了地方绿色金融实施意见或细则,逐渐形成全省共同推进绿色金融的局面。

“今年四川省金融系统在‘双碳’方面主要发挥金融的引导和服务作用,重点放在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上,例如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在打造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之后,引导市场向低碳产业倾斜。”上述金融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四川省的绿色金融工作已经呈现几个重点:绿色信贷继续提速,将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6个产业进行加码,对落后产能与排污量大的企业进行信贷限制;鼓励增加绿色债券融资,适度贴息;在绿色金融上不断创新,在管理方面更加科学,推动绿色信贷评价机制。

成都一家环保类企业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他们企业正在使用的来自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的绿色金融产品融资成本极低,在3个点的低成本贷款上加贴息后,几乎等同于不花钱。在此之前,像他们这样的环保企业常因资金问题而发展受限,如今,绿色金融产品助力他们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绿色金融推动企业走上科创板

10月22日,四川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自科技”)迎来了自己在科创板上市交易的第一天。作为一家以环保催化剂及燃料电池电催化剂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自科技的上市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西部绿色产业的发展速度。

中自科技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龚文旭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作为一家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的企业,中自科技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升级。技术投入也带来了丰厚回报,2020年,中自科技年营业收入达到25.7亿元。

这在几年前,是龚文旭无法想象的。

2017年,由于资金问题,中自科技的发展捉襟见肘。龚文旭说,当时的中自科技营收仅3亿元,规模和资金持有量都非常有限,而公司主要产品传统燃油机催化剂在生产中需要使用的铂钯铑等贵金属价格高昂,现金流非常紧张。

2017年,国内停止销售低于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后,市场对环保催化剂的需求大大增加,中自科技在下游客户以及订单增加的情况下,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些资金压力不仅来自订单的增加,也有账期的困扰。

龚文旭介绍,中自科技的客户多为大型整车厂或发动机厂,订单会有两三个月的账期,而公司购买的贵金属却要现款现结。尽管订单越来越多,但受限于资金压力和回款账期,公司2017年及2018年的营业收入均只有3亿多元。甚至出现由于资金紧张,公司被迫拒绝部分订单的情况。

2018年,四川省印发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后,中自科技开始寻求突破,不断接受政府邀请,参加与资金方的对接会。终于在2019年四季度,民生银行成都分行表示,可以提供中自科技订单中购买贵金属原材料所需的资金贷款,以帮助其解决资金压力。

有了绿色金融的助力,中自科技开始有了拓展的底气,从之前的被迫放弃订单变为主动拓宽市场。2019年,中自科技营业额迅速攀升至10亿元,2020年更是达到25.7亿元。

“可以说,是民生银行成都分行提供的绿色金融推动中自科技走上了科创板。”龚文旭说。

061

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大力推进绿色债券承销和投资

实际上,2019年以来,全国的绿色金融规模都在迅速增加。截至 2020 年末,我国累计发行绿色债券约1.2万亿元,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今年以来,交易商协会、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推出碳中和债,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

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四川省绿色债券(含碳中和债)发行余额384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81.69%,全国排名第九。此外,绿色金融融资对接平台“绿融蓉”已经与四川省金融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天府信用通平台)“绿色金融”板块实现互联互通,目前共有1888家企业、44个融资项目入驻,30家金融机构发布绿色金融产品82个,开展服务交易1142次,累计服务企业450余家,促成融资近30亿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少银行开始对绿色金融进行积极尝试,试图抢夺市场。

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出台《四川省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工作方案》后,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便开始制定产品推动方案,打通绿色票据业务新模式,并于5月24日成功办理川内首批推广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业务。

同时,针对“碳达峰”“碳中和”,民生银行成都分行还明确着力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碳权交易、绿色生活五大方向,推出相应产品。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绿色金融信贷余额已达41.4亿元,较年初增加21亿元,增速达到100%,远高于其他各项贷款增速,并在持续加大对环保类企业、企业节能减排技改的支持。

上述负责人透露,绿色金融规模的增加或将带动下一轮相关区域经济增长。目前民生银行成都分行正在探索新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下一步将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尤其是积极探索建立碳金融生态体系。例如设立绿色金融专项推动团队,配置专职绿色金融产品经理;健全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绿色金融配套系统建设等。

他表示:“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进,未来绿色债券和碳中和债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将积极参与绿色债券、碳中和债的承销和投资,丰富绿色金融服务手段。”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23期)


2021年第2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2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