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微吧#网友热议娱乐圈强震#

《中国经济周刊》第19期刊发特别报道《娱乐圈强震》,报道近些年娱乐圈行业繁荣的背后隐藏的种种乱象,引发舆论哗然。

粉丝送金条、引骂战,心甘情愿被“割韭菜”。《中国经济周刊》第19期刊发特别报道《娱乐圈强震》,报道近些年娱乐圈行业繁荣的背后隐藏的种种乱象,引发舆论哗然。

焦点一:

整治歪风邪气

@晨日888:管理层出手整治,大快人心。

@大河水波:早该整治,对青少年的危害太大了。

@戚姐2:要加大力度,整治这种歪风邪气。

@赢得江湖赢得自己:娱乐圈乱象不整治,就不会有好的作品。

@哒哒105211916: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被一些流量明星和综艺节目带偏了,确实需要好好整顿一下。

@梦里江南老魏:好消息,不能让不正确的价值观影响粉丝团。

@蔚蓝之水波:娱乐圈强震很及时,这样的强震才能让那些所谓的“明星”清醒一点。

@汾河二库:劣质艺人影响恶劣,对社会伤害极大,彻底清除演艺圈的乌烟瘴气,让演艺圈风清气朗。

@sunh001:应建立演艺人员负面清单制。

焦点二:

部分媒体也该反思

@昆仑山广:明星是人造出来的,都不追星,就没追星族。

@梦幻清风S8:部分省市电视台娱乐、选秀等节目,把很多年轻人都带坏了。

@尹巍2:一些无良电视台和媒体,只为挣钱博眼球,去大肆炒作一些艺人的行踪和言行,带偏了观众。

@jichu783:这种现象和一些媒体的渲染有关,这些媒体应该反思。

@公孙不斜:网络平台也需要规范,不要为娱乐圈那些乱象提供场地。

@北风淋夏雨:有些年轻人不具备独立思想,被各大媒体绑架思想。舆论导向太重要了,多一些正能量的宣传,能减少“脑残粉”。

@金蔷薇41:搞流量,圈粉丝,害了一大批年轻的孩子,带歪孩子们对偶像崇拜的标准。

@薇儿:艺人,应该是以“艺”出彩,“流量”二字从诞生开始就不正常。

@朝朝152602608:包出来的、装出来的明星,如果把包装撕去,可能剩下的就不多了。

@躺着飙车:追星应该是欣赏,借鉴并完善自身的人品和道德。如果盲目追星,就是步入歧途。

@玫瑰佳人:年轻人可以追星有偶像,但是要有是非观念,能分辨黑白。

@起中:没有了前呼后拥明星走秀的时候,整顿就算见效了。

焦点三:

要监管资本

@彭柯源:我认为,娱乐圈之乱,根源在于被资本控制。

@秋987654321:表面看似娱乐圈乱象,深层次原因还是在资本和平台。

@午夜彩虹722:一些艺人,成了资本巨兽嘴下的牺牲品。

@笨鼠586:背后疯狂炒作的资本,也得挖一挖

@极速青山8F:背后有资本作为推手,明星只是前台的幌子。

@1238724151545:这些所谓的“流量明星”都只是台前的木偶,要查查“木偶”背后的资本。

@一丝不苟小鱼Ii:资本只为逐利而来,只要有资本介入的行业,就要严格监管。

@凌风24676282:资本、金钱对人的持续诱惑,远远超出一个人的承受能力。

@九五都会好的:你挡不住资本对金钱的欲望,一种形式被封杀,也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暴利行业很难被封杀杜绝。它会换另一种更隐蔽、更不会被普通人有所察觉的形式延续。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20期)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