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上海 > 正文

零碳循环创新产业论坛侧记:什么样的企业能在零碳经济中走得长远?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随着今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市场化机制推动的减排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什么样的企业能在零碳经济中走得长远?”在近日由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箱箱共用” )主办的零碳循环产业创新论坛上,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黄岩作为主持人向在座嘉宾发出提问。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总监彭峰现场表示,“零碳经济会带来两方面的机会。一是狭义的零碳经济会催生的领域,比如和碳相关的交易,二是CCER(自主减排),我们预期在不远的将来,CCER会重新启动。应该非常明确看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层面的策略,而且是非常长期的策略。到碳中和还有接近40年的时间,相信这期间国内产业结构会有大的调整,可能会有新的产业出来,也会有很多老的产业出现新的形态。对于那些早做准备,能够及时关注相关政策,并提前做好和自己业务关联度较大的调整的企业,一定会在未来零碳经济中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并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目前,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包装作为供应链环节重要的角色之一,不仅在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万亿量级,还成为国家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节能环保”的重要分支。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挺表示:“要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我们的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循环再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非常有空间的。在国外的资源循环利用达到了40%左右,在中国是10%,也就是说,对标国外还有30%的增长空间。”

“零碳是趋势也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新落脚点。”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认为,包装作为物流的七大要素之一,近年来保持增长态势,当前企业正面临工业化、数字化、低碳化齐头并进的挑战,包装随着市场规模步入万亿量级,机会与挑战并存。“在创业之初就要具备三幅头脑,用综合的思维与能力去解决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未来一定会出现零碳能源伙伴、零碳供应链伙伴、零碳技术伙伴。”论坛现场,廖清新现场分享了箱箱共用“零碳循环伙伴”的品牌定位,“在物流包装产业,零碳循环伙伴作为整个产业的基础和先导,将成为产业中最大的机会点。”

“零碳循环伙伴”,由“零碳”、“循环”、“伙伴”三个维度组成。“零碳”是共同的见解和目标,“循环”是实现零碳的能力和路径,“伙伴”是以价值为导向的携手共进,其中,“伙伴”是核心。在与万华化学、博世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合作达成高效循环之后,箱箱共用进一步挖掘数字化带来的全新价值——在线碳核算:依托其在线循环服务平台,测量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减少的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帮助企业探索碳中和路径。

“ 零碳经济、碳中和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任何一场马拉松比赛,最终的胜利者一定是给那些有准备、平时苦练的人。从企业来说,要想在这场马拉松胜出,第一个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二是不断创新的理念,从1.0到2.0、3.0到未来的4.0,箱箱共用本身的成长经历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三是永远不要忘记客户,抓住客户才有市场,有了市场,在这场马拉松当中才可以跑到底,” 绿动资本首席运营官张国津在论坛上强调,“箱箱共用在我们投资的组合中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每一笔投资都要达到两个目标,既要有市场化的财务回报,同时也要有可量化、有公信力的环境回报。”

编辑:宋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