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中国市场别被美国忽悠了——鲍威尔、耶伦不会容忍“滞胀”

为什么美联储对当下物价上涨拒绝加息?因为当下的物价上升不是通胀,而是供给不足导致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国内有些专家学者拼命渲染美国物价问题,并将其与货币投放相连,还借此推断美国很快会加息,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客观地看,无论是耶伦、还是鲍威尔,他们对加息问题实际格外谨慎。比如,10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预计物价涨幅将在2022年上半年保持高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通胀存在失控风险。她说:随着供应瓶颈、美国劳动力市场吃紧以及新冠疫情引发的其它因素改善,通胀料会在下半年放缓,而当前状况反映的是“暂时”的痛苦。

与此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确多次表达对持续高通胀的担忧,明确表示央行将在短期内开始缩减债券购买规模,但也明确,美联储在启动加息问题上保持耐心。

必须解释一下,美联储缩减债券购买规模只是在逐步结束“极度的量化宽松政策”,而对启动加息保持耐心,是在说,美联储不会短期内结束“零利率”政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耶伦、鲍威尔属于“新凯恩斯主义者”,所遵从的货币理论是MMT——所谓“现代货币理论”;而叫嚷通胀失控的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等人,他们则属于“新自由主义者”,信奉的是货币主义理论。

媒体一般认为,耶伦说“我不认为我们会失去对通胀的控制”,是针对萨默斯等人批评美联储的,而耶伦则替美联储反驳说:“美国人已经很久都没见过我们最近经历的这样的通胀了。但随着我们恢复常态,可以预计那种情况会结束。”

很显然,美国各方在物价问题上的看法并不一致。但应该看到,当下主政者是耶伦和鲍威尔。鲍威尔从来认为,此次美国物价大幅上涨,主要是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阻塞,是供给端的问题,而不是需求过热所致。10月22日,鲍威尔在于南非央行主办的在线活动中重申:“供应瓶颈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并刺激通胀升高,这显然是现在的一个风险”。但鲍威尔补充称:“最可能的情况是,随着供应瓶颈缓解,通胀将会回落”。面对如此情况,鲍威尔依然表示:“我想说,我们的政策已经为应对一系列可能的结果做了充分准备。”他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减码的时候,但加息还言之过早。”

千万不要把“减码”和“加息”混为一谈。“减码”确实意味着“货币量化宽松”要比过去减弱,属于宽松程度降低,而绝非“加息”所明确的紧缩意图。要明确一点:美联储当下“无限度量化宽松政策”属于疫情期间的“异常政策”,随着疫情弱化,这项政策必然弱化。但加息与否必须依据美国经济活力的客观要求,而不可能以疫情弱化为依据。

为什么美联储对当下物价上涨拒绝加息?因为当下的物价上升不是通胀,而是供给不足导致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据报道,美国港口因疫情而缺少约8万名货车司机,以至超市大量货架空空如也。如果这样一个背景下加息,第一,加息对日常消费的刚性需求可能意义不大,或者说,就算加息,生活必需品价格该涨还涨,起不到抑制作用;第二,消费价格上涨,加息打击投资需求,这显然是政策错位,结果将是更加严重的滞胀——经济衰退、物价上涨。所以,要准确理解,不要被乱忽悠的人搞乱头脑。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