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上海 > 正文

上海科普大讲坛揭秘上海音乐厅平移技术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上海音乐厅是全国第一座音乐厅,第一家放映外国影片的电影院,1959年以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是上海最主要的音乐活动中心之一。2003年,这座重5650吨的老建筑实现了平移和“长高”并行,平移距离66.46米,升高3.38米,成为了当时上海历史上耗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建筑平移工程,成为了上海科技成果领域的一颗耀眼之星。

近日,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69讲邀请到上海音乐厅移位工程施工总指挥、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蓝戊己,现场为观众讲述了上海音乐厅平移的故事。

蓝戊己一直专注于建筑物移位技术研究与施工20余年,在建筑物平移、顶升、托换等领域均有卓越建树。在当天的讲座中,蓝戊己重点讲述了建筑位移背后的技术难点,以及攻克难关的幕后故事。上海音乐厅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同时也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建筑,在整个平移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小心执行,每一处角落都贴心保护。上海音乐厅是如何实现整体平移的?平移之后的音乐厅如何加固、保护?蓝教授也就此展开了讲述,一解观众心中的疑惑。

“上海音乐厅平移项目是中国移位行业的里程碑,涉及到了文物保护、古树全冠移植、桥梁顶升等多个领域,同步控制精度达到了正负2毫米。”蓝戊己教授说,“城市发展需要变更,而建筑是最好的历史文化体现,要保存文化底蕴最佳举措肯定是保留下来,平移技术让两者得到了平衡。”

据当时的公开报道,由于年代较久,移位前需对音乐厅进行加固。通过内外钢桁架,将其牢牢捆成一体,以避免变形或开裂。平移时,将音乐厅与原基础分离,并置换到一个可以移动的、重1800吨的“托盘”上,总共动用59台200吨千斤顶进行顶升。

据悉,由中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赵琛设计于1930年的上海音乐厅,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其廊柱、大旋梯、正立面、观众厅墙面、穹顶都显现出古典建筑艺术风格。

有观众提出,当年“平移”时,如何做到没有停水停电?蓝戊己回答:“现在人们家用的水管都是硬管,平移时要切断后接软管,最难做的是热力管,它是有温度的,一般的软管不行,最后我们选择了耐热的软管接上,移到位后再重新接上硬管。”

当天观众的热情度十分高涨,在防疫常态化的保障下,全场座无虚席。在讲座之后,专家还认真耐心地解答了古建筑的平移保护、平移工程的风险、音乐厅搬迁新址的考量因素等观众们的提问。

上海科普大讲坛是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科技馆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集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公益性于一体的科普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常规讲座169场,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在内的国内外顶尖科学家350余名,共计吸引4.8万余名观众现场参与、超千万余名观众线上互动。

编辑:宋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