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安徽 > 正文

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交出亮丽成绩单 一年新增企业8700家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10月15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安徽自贸试验区一周年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路军介绍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一周年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路军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路军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路军介绍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自贸办的直接指导下,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紧紧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的战略定位,紧扣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和标准规制流程再造等三种制度创新类型,形成了一批覆盖面广、精准度高、首创性强的制度创新成果。

制度创新  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具体来看,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长三角G60环境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模式”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首批制度创新案例,“‘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被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列为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制度创新。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在海关大力支持下,创新实施“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试点,对企业进口精密设备、仪器和原材料等实行“口岸外形查验、属地拆封查验”方式,平均每票通关时间压缩3-5天,仓储费用节省4万元,有效规避了影响产业安全的不确定因素,保证产业链平稳增效。

同时,打造“多元创新培育海内外跨境电商集散基地模式”,创新“跨境电商+中欧专列”出口模式,提升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带动跨境电商月清关单量从获批前2万单增至获批后超100万单,增长50倍;月交易额从获批前的53万美元增至获批后的3870万美元,增长73倍;落地“‘抵港直装’作业监管模式”,实现了企业仓库与港口作业间货物的“零延迟、零等待”;创新“外商投资‘集成管家式’全周期服务保障机制”,为外资企业提供全程留痕、全链保障的管家式服务。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推动制度创新  紧盯重点产业发展

路军说,一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推动制度创新。聚焦“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双元制改革模式”,合肥学院与大众安徽设立国内首个具有中德双元制高等教育元素的现代产业学院——大众学院,为大众安徽乃至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输送高端应用型人才;开展“综保区内企业全流程‘外发加工’试点及加贸监管优化”,支持龙头企业扩大产能,助力联宝科技成为合肥首家营收“千亿”企业;落地“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帮助安徽叉车集团节约资金2000万元、订单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为半天;实施“长三角G60环境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模式”,集聚节能环保企业150家,年产值超200亿元。

同时,合肥片区创新“一站式金融智慧服务模式”,着力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题,目前累计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余家,提供资金支持近20亿元。创新“科创企业信用贷款新模式”,推出全省首个自贸试验区纯信用贷款产品,现已支持企业30余家,贷款额度超亿元。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路军介绍说,一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试点”,创新财政资金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放大了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杠杆效应, 大幅缩短了股权投资企业以及股权退出的周期。目前,合肥创新院已对110家科创企业使用了产业化经费,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5亿元。

同时,成功探索“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标准体系”,联合清华大学开展公共安全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建立国家标准,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探索开展“国有新型研发机构多元化改革”,建立企业化运营以及技术经理人激励机制,借力资本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投资决策时间由6个月缩短至1个月左右,合肥创新院现已孵化企业170家,注册资本总额16亿元。

联合推广“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模式”,满足企业对于跨区域高端中介服务的采购需求,有效提高了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创新水平;推动“知识产权‘轻松售、轻松购’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精准对接科研成果及企业技术需求。

自揭牌设立以来,合肥片区内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市场主体不断集聚,截至9月底,合肥片区实有企业3.47万家,其中,新增企业8700家;新签约入驻项目562个,协议引资额超两千亿元。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一期)及研发中心项目、腾讯(合肥)智慧产业总部基地项目、合肥邮件处理中心(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入驻。

路军表示,未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将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机遇,用好更大改革自主权,聚焦系统集成创新和差异化探索,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真正发挥自贸试验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强大动能,努力把合肥片区打造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制度创新的引领区。(晨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