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鲍威尔是“危险人物”? ——美联储颠三倒四背后的用意

大致可以预期的是:鲍威尔再“危险”,恐怕也会连任美联储主席。而其连任之后,美国的财政和货币路线仍将继续,只是程度上会因事、因时而异罢了。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经历连续5日的反弹之后,美国东部时间9月28日,美国股市再度出现波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83%,标普500指数下跌近2.04%,道琼斯指数跌幅达1.63%。究其原因,市场普遍看法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大幅上升,从昨天的情况看,市场盘间最高升至1.558%,并接近三个月的高位。去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到1.8%的高度,后来一直回落,但现在为什么重新开始快速攀升?

投资者可能认为未来美国通胀率会继续攀升。实际上,美联储最近已经放出风声:可能最快11月开始减少购债,而明年年中或将完成“零投放”。另外,美联储“顶级鹰派”人物、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布拉德最近频繁发表言论,他认为,2022年,美联储停止购债之后,应当需要两次加息。很明显,这样的言论都将对美国股市、债市产生强烈影响,而过去美国股市和债市的调整,实际也是对此预期的反映。

美联储真希望尽快结束“购债计划”?甚至可是通过加息、缩表以压制CPI的高位?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报道看,至少鲍威尔对“从鸽向鹰”的转变“心有不甘”。也正因如此,华尔街认为鲍威尔已经身不由己。加上美联储面临换届,美财长耶伦正在力挺鲍威尔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这个时候,鲍威尔不能跟国会共和党人搞得太僵。毕竟,目前国会共和党普遍认为,美联储应当尽快退出刺激,而转向对通胀的关注。

最新消息是:在出席国会参议院听证会时,鲍威尔一心一意地谈论提高美国国债上限的问题,并严正警告国会,如果美国政府违约,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但是,对于共和党所关注的通胀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缩表问题,鲍威尔却只字不提,以至于一些共和党的参议员认为:鲍威尔是个危险人物,而且他不该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

一方面是美联储缩减购债、甚至缩减其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是提高美国政府的债务上限。二者间是否存在矛盾?如果美联储停止购债,而政府大量出售国债,那是否预示着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是否预示着美国股市惨烈的暴跌?美联储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这样的景象,远比CPI上升要糟糕得多。也就是说,美联储必须“两害相权取其轻”,而把握这样的平衡,需要非常高超的管理技巧。

问题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这次还行吗?从现在的情况看,控制得还算可圈可点。至少大家的看到的事实是:美国股市调整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并未出现“失控般的惨案”。

为什么对共和党关心的通胀问题,耶伦和鲍威尔都不愿继续回应?大家应该知道一个重要问题:耶伦、鲍威尔以及他们二位的前任伯南克都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对新凯恩斯主义者而言,所谓通货膨胀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归咎于货币问题。针对当下,目前的物价上涨主要原因是:疫情造成供应链错配。即因为供给不足而导致物价短期上升,这样的物价上涨,必须耐心等待全球供应链恢复正常,而不是紧缩货币。

那为什么鲍威尔还同意“减少购债计划和未来的货币收紧”?第一,如果全球供应链真能在11月恢复正常,那特殊时期构成特殊刺激政策当然需要退出,而且必须是按计划、分步骤退出,绝不是180度大调头;第二,货币松紧是相对的,美国就算加息6次,绝对利率高度也不过1.5%到1.75%之间,这样的利率高度相对其历史而言,是高是低?是松是紧?

大致可以预期的是:鲍威尔再“危险”,恐怕也会连任美联储主席。而其连任之后,美国的财政和货币路线仍将继续,只是程度上会因事、因时而异罢了。

为什么要说这些?其实希望提醒国人:第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行动是对美国更危险?还是对中国更危险?第二,中国当局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是不是应当刻意期待美国出错?至少,需要更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政策效果。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