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专家:打造数贸示范区应全面放开,贵州、宁夏等欠发达省份都适合

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40年全球服务贸易份额将提高50%,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以上。

2021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 | 服贸会现场报道

9月2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主题是“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

在9月7日完满闭幕时,已是硕果累累。据初步统计,截至9月7日16:00,本届服贸会发布各类成果1672个,其中,成交项目类642个、投资类223个、协定协议类200个、权威发布类158个、联盟平台类46个、首发创新类139个、评选推荐类264个。

服贸会,是我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之一,交出的这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也让其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领先的高水平展会,实至名归。

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40年全球服务贸易份额将提高50%,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以上。

尤其是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加速融合,我国的数字贸易亦蓬勃兴起,日益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展望未来,中央已对服务贸易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探索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将加强服务领域规则建设,支持北京等地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

可以预料,随着一系列决策部署逐步落地,我国服务贸易将继续加速高质量发展。

 

14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摄

 

“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是今年服贸会的主题。 当“贸易”与“数字”联姻,已然体现出全球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数字贸易规模快速扩大,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也在稳步提升。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测度口径,我国数字贸易额由2015年的200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947.6亿美元,增长了47.4%,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从30.6%增长到44.5%。

但是从总体上看,与世界服务贸易强国相比,在全球价值链顶端的关键领域,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仍存在一定差距。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服务业在GDP增加值中的占比为54.5%,低于世界服务业在世界GDP增加值中的占比67%。

随着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传统行业改造赋能的相关工作将持续加深,我国服务贸易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已趋于正常

9月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去北京首都机场乘坐飞机时发现,机场上的国际航班依然很少,“这说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像国际航空、跨境旅游等一些跨境服务业还没有正常化。除了这些行业,我国服务业总体上已趋于正常化”。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达到了2.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这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已率先在全球恢复增长态势。

不仅今年上半年,去年在全球疫情蔓延扩散的形势下,我国服务贸易仍交出了不错成绩单。《中国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服务业仍逆势上扬,比上年增长2.1%。

盘点力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诸多因素,外资对我国服务贸易作出了突出贡献。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2020年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767.7亿元,同比增长13.9%,占比77.7%。

近78%的外资为何热衷投向服务业?

张燕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外资青睐服务业的一个基本原因,是由于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用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来改造传统行业。而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资讯服务、专业服务等都是人才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高端产业,也是全球化的产业。2020年我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量增加,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向中国生产性服务业。”

17-2

17-1

16-3

16-1

16-2

我国数字贸易占比服务贸易近半

数字贸易,简而言之,是指信息通信等数字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新贸易形式。

数字贸易不仅包括基于信息通信等数字技术开展的线上宣传、交易、结算等促成的实物商品贸易,还包括通过信息通信网络(语音和数据网络等)传输的数字服务贸易,如数据、数字产品、数字化服务等贸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沈家文提出了数字化贸易的新概念。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数字化贸易,不仅包括新兴的数字贸易,还包括传统贸易的数字化升级。数字化贸易方式显著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贸易便利化,催生了新业态,为全球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开辟了新空间。传统贸易尤其是传统服务贸易的数字化升级,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种种迹象显示,数字贸易正成为推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发言称:数字贸易带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加速整合优化,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事实上,在数字贸易这一国际竞争的新赛道中,中国已跻身前列。

来看一组数据: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测算, 2020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到了2947亿美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逆势增长8.4%,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4.5%,比“十三五”初期提升了13.9个百分点。

由商务部服贸司牵头编写的《中国数字服贸发展报告2020》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我国数字经济体量巨大,2020年规模为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8.6%。

此外,数字贸易对减少我国服务贸易总逆差,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亦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服务出口19356.7亿元,下降1.1%;进口26286亿元,下降24%。服务出口降幅小于进口22.9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53.9%至6929.3亿元,同比减少8095.6亿元。

沈家文对我国服务贸易给予积极评价,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全球服务贸易有50%以上实现了数字化,超过12%的跨境实物贸易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深刻改变全球贸易模式、贸易主体和贸易对象,传统贸易体系正在向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型国际贸易体系转型升级,欧盟的可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总额约为其ICT出口总额的5倍。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人员跨境出行受限的情况下,此前大量需要面对面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到了线上,这为我国数字化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够把握,定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贸易更好更快地创新发展。”沈家文说。

北京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先导区

任何事物想要得到良好发展,都需要创新。服务贸易亦不例外。

“积极地建设数字贸易发展试验田,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指导地方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开放平台,开展先行先试。”王炳南在数字贸易高峰论坛上,点出了我国数字贸易将要采取的发展模式。

推动试点地区先行先试,北京已率先行动。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崔述强在数字贸易高峰论坛上表示,北京将依托中关村软件园、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等园区,建设数字贸易试验区。

事实上,这并非北京首次提出建设数字贸易试验区。

去年9月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将达到55%,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围绕这一纲要,2020年9月18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了《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通过数字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试点示范和政策创新;吸引数字领域高端产业落地,推动数字龙头企业和优秀人才不断汇集,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先导区。

方案还提出了“三个立足”:立足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港”和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立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打造数字经济和贸易国际交往功能区;立足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打造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三位一体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开放格局。

此外,方案还明确要保证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孙尧表示,“要在这3个区域里面探索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的创新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张燕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北京在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方面做得很好,除了相关部门的努力,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北京是首都的综合优势。所有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方方面面,比如软件、硬件、人才和知识产权机构在北京都是高度集中的。这种优势也是任何一个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19

中央将部署数字贸易顶层设计

张燕生清晰地记得在东北一座大山里的购物经历,“我当时购买了一位四五十岁农村男子的蘑菇和木耳,他立马就加我微信,说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就快递给发货。”

这让他很感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网络实时连接,中国综合运输、现代物流四通八达,连大山里的农民老汉都能拿起智能手机,利用移动互联网跟你做电子商务交易了。”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宽带覆盖广泛,数字消费市场庞大,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0.4%。这让接下来全面布局和推动我国数字贸易示范区,具备了可行性。

当前公开信息显示,未来我国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或将采取试点路径。

王炳南在数字贸易高峰论坛上指出:“积极地建设数字贸易发展试验田,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指导地方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开放平台,开展先行先试。”

回顾我国40年改革开放进程,试点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方面成功的案例很多,例如改革早期的农村承包制、建立开放特区、股权分置改革,以及最近几年的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等。

在业内看来,试点一方面是尊重地方和基层的经验、智慧和首创精神;另一方面,试点仅在小范围试行,有进退余地,容易与持不同意见者达成妥协。

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是否仍需延续试点路径?张燕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基于中国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基于移动网络的高度普及,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在全中国都适合,甚至包括贵州、宁夏、内蒙古、西藏等欠发达省份,也适合作为数字贸易示范区。

“过去40年我国改革开放的路径是先试点再推广,但这是过去高速增长的经验。在消除绝对贫困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类似数字经济这样的扁平化结构,不适宜先试点再推广,如果数字经济也是大城市先做,会进一步拉大了区域城乡社会之间的数字鸿沟。” 张燕生说。

在他看来,下一个30年,中国到了一个制度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法治现代化的新阶段,顶层设计、精准实施、综合监管非常重要。“可以先做好顶层设计,尤其是做好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制度架构和风险点防控机制,然后再全面放开。”

关于数字贸易的顶层设计,商务部已开始部署。

王炳南在数字贸易高峰论坛上表示,接下来要加快构建顶层设计,“我们将根据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实际,借鉴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有关数字贸易的内容框架,深入地进行研究,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贸易战略布局和工作举措”。

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中国仍需努力

当前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

《中国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还相对较弱,服务业在GDP增加值中的占比为54.5%,低于世界服务业在世界GDP增加值中的占比67%。

二是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为14.64%,低于全球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24%。

三是服务业制度型开放相对不足。

四是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缓慢,“十三五”期间,中国服务出口世界排名居第4位,位于美国、英国和德国之后,服务贸易逆差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放眼“十四五”时期,以数字贸易为新引擎的服务贸易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商务部服贸司副司长王东堂在数字贸易高峰论坛上,将我国数字贸易的发展机遇一一道来: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贸易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贸易发展,推进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

其次,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预计将推动全球数字贸易保持高速增长,为我国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快速推广应用,也为数字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但是,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王东堂将其归纳为3个主要方面:首先是主要大国纷纷出台数字贸易国家战略,完善国内立法等数字贸易规则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赛道、新领域。

其次是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尚未形成,加剧数字鸿沟和数字贸易失衡,影响全球包容性增长。

第三是数字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个人数据泄露、黑客攻击、侵袭数据系统等事件频繁,一些国家将数字安全泛化,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抬头。

在张燕生看来,我国服务贸易总体而言是“大而不强”,这是最大挑战。所谓“大而不强”,即规模大,我国是世界第一外贸大国,但是外贸话语权、定价权、规则制定权缺失或受制于人。此外,我国服务贸易的短板之一,比如货物贸易跨境运输、保险,还有巨额的逆差;在知识产权、工业软件等方面,我国跟国外的差距也比较大。

如何解决我国服务贸易“大而不强”的问题?张燕生提出了3项举措:第一是吸引培养留住一流人才;第二是打造一流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创新链;第三是提升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等现代化水平。在这3项举措中,人才是最核心的因素。

“未来中美之间的战略能力较量,就是看谁能吸引、培养、留住世界一流的人才。而人才也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一大软肋:我们懂国际规则的人才太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商太少,协同贸易、金融、实业的综合商社太少。而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基本上以服务贸易为主,未来要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中国仍需长期多方面协同的综合努力。”张燕生说。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