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湖北 > 正文

走进乡村看小康丨湖北四庄:水清山秀建莲美 乡村振兴添活力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四庄乡在清水村尝试发展湘莲种植,种植规模从最初百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千多亩,打造十里荷香景观,荷花美化了乡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还成为村民致富特色产业之一,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铸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 2

笔者最早喜欢上荷田是七岁那年。

那天傍晚,和哥哥走了六七里路去到姑姑家,姑父母忙完农活准备做晚饭给我们吃,发现没米了,原本他们打算随便应付一餐的。姑父毫不犹豫地挑起一担谷子去碾米,笔者与哥哥提着马灯跟随。不料碾米房还有几个人在排队,我们只好等着。肚子饿得咕咕叫,不久笔者就坐在凳子上打瞌睡了。不知过了多久,哥哥推醒我,要往回赶。

到了姑姑家门口,姑父高兴地说:“细伢仔,我马上踩藕给你们吃。”我精神一振:“姑父,藕在哪里?”姑父神秘地一指屋前:“就在这荷田里。”

皎洁的月光,用清辉把我和周围的一切都裹在里面,安详自在,却也不知有多少的秘密在潜滋暗长。屋前的树不说话了,白天里有蝉不停地跟他们争吵,这会儿安安静静的,顶多在微风吹拂下冲我摆摆手,示意我不要惊扰他们。树前是一块大田,长满了荷叶和荷花。月光如一块大魔镜,白天绿油油的荷叶现在成了青灰色的布,变成各种模样,有扬起着头来看天上星星的大蘑菇,有低着头沉思的雨伞,有托着腮帮的双掌,有展而未展的裙摆。荷花像捉迷藏似的,这儿钻出一朵,那儿冒出一个头,白天在阳光照射下白得耀眼,粉得娇嫩羞赧,这会儿都化妆了,灰灰的脸在神秘地开怀大笑,没有声音,只有夸张的造型。夜虫在唧唧地讲着什么长长的故事,谁也听不懂。偶尔有青蛙叫几声,算是热情的招呼声,我喜不自胜。痴痴地看着荷田:“藕在哪里呢?”自然是在泥里,怎么叫“踩”呢?不是“挖”藕吗?

姑父光着膀子,卷起裤腿至大腿处,下荷田了,泥水到了他的膝盖处。只见他左脚稳稳地立在田里,右脚不停地轻轻地在泥水中探来探去,前后左右踩个遍,然后弯下腰,用手在泥水里抠摘下一条长长的藕。我赶紧奔过去抱着藕,送进屋里给姑姑。

这时,我闻到了米饭的喷香,口水不停地吞咽。姑姑赶忙接过藕:“细伢崽,饿坏了吧?马上就有饭吃哈。”她牵着我的手,到池塘边,把藕洗净,刮掉皮再洗一遍,到厨房后舀一瓢井水淋几遍。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藕,四节大的一节小的,摆放在砧板上,白白胖胖的,圆滚滚的,在灯光下,向我挤眉弄眼,仿佛是在牛奶里泡出来的,不像刚从乌黑的泥水里踩出来的。姑姑把它切成圆圆的片,在油锅里翻炒,边炒边沿锅边滴进些水,放点蒜和葱就装进大洋瓷碗了。我端起饭碗狼吞虎咽,不知吃了几碗,藕也不知吃了多少。每一片都是香香脆脆的,清甜爽口,汤汁粘稠,饭也更甜。全然不顾姑父和哥哥还在外面,他们进来时又带进了几条长藕。姑父的背被蚊子叮得厉害,姑姑用万金油在帮他擦,他们望着我笑眯眯的,说再过二十来天就可以挖藕了。

后来我也经常吃藕,什么糯米甜藕、藕夹、酸辣藕丁、粉藕排骨、清炒脆藕等,但总没一次有那夜的好吃。

图片 6

女儿四岁时,能背《江南》:“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指着图跟她描述莲叶的样子,她非吵着要去乡下看莲叶。

不禁想起小姑姑家的荷田,恰好听说她最近身体不太舒服,该去探望。

骑着摩托车,一家三口拿着礼品到了姑姑家。她家是方塅村,人多,有两三百户。沿路都是稻田,稻子快熟了,一路稻香沁人心脾,我们如坐在小船上轻轻荡漾在黄绿色的稻浪里。可惜姑姑家门前的荷田消失了,全部填满了土,姑父说这块田要用来建房子。看着这些土,我心里空落落的。姑父带我们到另一畈田来让女儿看荷叶。我发现靠近屋场的稻田几乎被占用,要么建了新房,要么做了场子。

六月暑天,即使带着太阳帽还是晒得身上疼。一近荷田,一股清新的空气给人带来凉爽。一大片荷茎挺立于水田中,头顶着绿中透出股淡黄的荷叶,倒也显得生机勃勃,高过荷叶的花零星的几朵散落开来,还真有蜻蜓不嫌弃地落于上头,真是“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姑父介绍说,这半亩是旧荷田,没耕种,剩藕自发生长的,现在老人小孩居多,年青人打工寄回家的钱不少,种菜养猪的都不多,不要说种藕了。他摘下一片漂亮的荷叶倒扣在女儿头上当帽子。女儿把这片叶子当宝贝似的,硬是收藏了两周,直至呈黑色。我把这干荷叶一半用来包糯米和鸡肉蒸糯米鸡给她吃,一半切丝用来泡茶,听说可消暑减肥。

笔者在外谋食十多年,一般过年和暑假回乡。2019年暑假,因住房被拆迁,要改为隽水堤绿化带,虽有补偿款,但心里甚是失落,像浮萍被拔掉了根一样。闺蜜见状拉我去“莲香”四庄乡清水塘村走走。

图片 7

“荷风送香气”,先闻到清幽荷香,再见到大片荷田。我想多看几眼,车子却停下了,接待我们的竟是我的老同学也爱弄文舞墨的林吾,他拦下车,拉我们先到屋内歇歇。

几盘绿油油的莲子摆在桌上,如绿玛瑙青得发光,大家迫不及待剥开来吃。前几年路过岳阳时,我吃过洞庭湖的鲜莲子,回味无穷,印象深刻。平日煲糖水,多用洪湖的干莲子,微甘香润。今日尝四庄鲜莲,味道不输湘莲。嫩的水多甜润,口齿留香,略老的清醇密实,嚼着脆响有质感。

“亲,你怎么把莲心摘了?”闺蜜问道。

不是很苦不好吃吗?

“嫩的不怎么苦。”

看着“莲心彻底‘绿’”,我试着连莲心一起吃,味道果真不一样。微苦分布在清甜中,感觉不出苦,一点都不腻。

林吾对我嘘寒问暖,单独向我介绍四庄清水画廊“十三景”:“ 水木湾”“杨柳岸”“得宽亭”“沐心亭”“听荷榭”“飞鹭台”……

“老同学,赶紧走啊,带我去荷田啦。”我哪里听得进去。

清水村绝大村民种荷,去年有二十多户脱贫,今年对外开放,游客不少。林吾还是边走边说,毕竟是乡镇领导,职业习惯吧。

阡陌田埂把荷田划成片状或块状,似方似圆,与远处的青山相接,绿波时大时小,一排排,一堆堆,或颤动,或游走,或荡漾,或挤挤挨挨,碧波中点缀着白或红,白点和红点像跳动的音符在古筝上优雅地弹奏,看得人心旌摇荡。

图片 8

蹲下身来看,“野水自添田水满”,清亮的水中倒映着满满的绿荷,密密的荷茎中,站立着许多低着头的实实的莲蓬,一眼眼莲子均匀地分布着,想冲破蓬头钻出来。

“林吾,莲蓬什么时候摘的?”

“一清早,村民就摘,中午热,就在家里剥莲蓬,下午有人来收货,将卖到县城去。”

“这里山清水秀,常说通城美女多,采莲女边采边唱的诗情画意,你经常欣赏吧?”

“哪里哪里,多是大婶大妈采摘,画面也别样美。”

林吾翻开手机图片,让我欣赏。阳光照在她们的斗笠上,有的背上背着篓背,有的腰间用绳子拴跨着竹篮,微黑的脸庞挂满了亮晶晶的汗珠,似乎听到“汗”露滴清响,鱼尾纹里盛满了笑意,张开着嘴唇,正在“笑隔荷花共人语”吧。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林吾笑着说,“这些大嫂勤劳辛苦,但又过得惬意。”

我有些诧异,怎么惬意呢?种田种地风吹日晒,多辛苦,收成还要看老天爷呢。

图片 9

我们转到“杨柳岸”,沿绿道继续缓行,左边荷田相伴,右边树荫庇护。朵朵红荷被微风亲吻,娇羞舞动,千万条绿裙跟着摆动起来,壮观又妩媚,轻灵又欢快。这是我人生中看到的最美的舞池,最美的舞蹈。此时我很想为她们配一首曲子,思来想去找不到适合的,要么太俗,要么太闹,要么太浓,“此曲只应天上有”吧。也许她们是有配乐的,只是我们人聆听不出而已。我猜想莲蓬应是鼓手,莲子鼓着腮帮在吹奏,莲藕在泥中和声,荷茎是琴键,莲叶是群舞,莲花是领舞,歌者、乐者、舞者同驻一身。“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我若为仙,必朵朵靠近凝视,去选取我心仪的那一朵。

图片 10

跨过凌波桥,听到脚下潺潺的流水声,我才从痴想中清醒过来。

午餐在农家乐吃。老板端出一个坛子来,拧开盖,一股酒香和桂花香扑鼻而来,第一次闻到这样混合好闻的酒香,原来是他自家酿造的桂花糯米酒。我不客气地要了一杯,抿上一口,甜香满溢,忍不住一口喝完一杯。朋友们看我如此爽快,都要与我推杯换盏。咸宁是桂花之乡,四庄的桂花也成片成林,不禁想起柳永的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老板的厨艺也不错,茶籽油炒的豆干和蓊菜,非常鲜甜,突出了菜的本味,菜油炒的茄子十分香软,因非洲猪瘟,荤菜为水库鱼、田间黄鳝、腊肉、家鸡等。

林吾说这里种了三万亩油茶。我绝对相信,因为通城的“本草天香”油茶籽油都已销往全国了。

傍晚,林吾带我来解开采莲大嫂们的惬意生活之谜。远远地传来了本土民歌《十把扇子》的音乐声,似乎还夹杂着唱戏声。大嫂大娘们收拾得妥妥的,换上了裙子,拿着扇子,有的牵着孙子孙女,她们在晒谷场上跳起广场舞来了。没想到家乡妇女如此时髦,竟然跳起了广场舞,真出乎意料。她们比城市大妈们跳得更好看,跳得轻松活泼,和谐柔软。一帮爷们在另一角,拉二胡唱花鼓戏,也有下棋打扑克的。

林吾说以前老乡们多是小赌怡情,现在是山水怡情了。清水美丽乡村正式开园日,有三万游客,大嫂们还上台表演了广场舞、旗袍秀。荷田改变了她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劳动和娱乐让她们更美。留守孩子的读书问题得到了解决,她们压力减小,敢于去追求年青时的梦想了。

笔者在外苦寻追求,固守三尺讲台,以辛勤耕耘、奋笔疾书为美,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最美的耕耘,最美的荷田。(惠州市惠阳区第一中学  胡雪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