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降准”被负面解读是偶然的?——A股市场分析师需要强化“四个意识”

必须尽快而彻底地扭转中国股市、金融和经济舆论场上的“恶风”,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更健康发展。

文 |  钮文新

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中央政府此时采用超乎股市预期的“降准”手段强化中国经济热度,这无论对经济、还是对股市都当属重大利多消息。但哪曾想,7月8日A股市场低开低走。这是为什么?翻了一下网上对“降准”的评述,原来正面信息再次被负面解读。尤其有些奇怪的是:一些投资者反映,7月7日公布国常会消息之前,各类“投资者群”里就已经有人在散布:马上要“降准”,但这次“降准”不是“全面降准”,而仅仅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结构性降准”,其规模和力度都非常有限。

是受这条“内部消息”误导吗?一时间,大量分析文章涌现,其判断基调要么是“货币政策基调依然是稳定,不搞大水漫灌,而降准不过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结构性政策”,要么是“仅仅是对冲原材料涨价的不利影响”,要么是“降准投放多少基础货币,MLF则将回收多少基础货币”。更有甚者,一些分析文章居然说:此时“降准”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坏得到官方确认……

真是这样?如果是“结构性降准”,那为什么国常会不用“适时运用结构性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表述而明确使用“降准”?以往在央行“结构性降准”之时,国常会的表述不都明确使用“结构性准备金工具”吗?那为什么这次非要把“降准”解释为“结构性降准”?

还有,以“降准”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企业、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有什么不对?难道这个不利影响不是明摆着?难道不去应对这个不利影响,股市才该上涨?再有,就算“降准”之后央行会通过MLF等额回笼流动性,那不也是“收短放长”,而“收短放长”不也是货币相对宽松的一种方式?再说,央行已经再三重申:现在货币松紧不该总盯着数量,而更应去关注基准高低。事实是:最近,央行已经从银行存款和贷款两个方面同时动手,压低市场利率。

一些人把“降准”解读为中央政府确认这个经济走坏。中国经济真得走坏了?哪个数据证明中国经济已经走坏了?为什么此次“降准”不是中国政府未雨绸缪的明智决策?

必须再次重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舆论掌握在谁手里,谁就有可能左右市场投资者预期,控制市场走向。从这层意义上讲,经济舆论的主导权就是“经济的枪杆子”,必须牢牢掌控。

必须正视,中国所面对的舆论环境极其复杂,而且越来越复杂。不是吗?境外敌对势力早就雇用了一大批“职业枪手”,天天编造有关中国的谎言。

政治上如此,经济上呢?实际上,中国股市上的许多言论,包括最近对通胀、对美联储收紧货币的“无度解读”,其判断的原始出处可能均来自华尔街。不能不质疑,如此舆论是不是为了误导中国?

坚信,所有具备专业素养的中国财经媒体人,值此国家经济的重要时刻,看到如此之多“歪门邪道”财经分析文章,都会深感痛心棘手。怎么办?诚恳建议:在金融分析师、尤其是证券分析师群体当中开展“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的教育,引导其想问题、写报告要用自己的脑子、自己的逻辑,尊重和敬畏中国的市场。

总之,必须尽快而彻底地扭转中国股市、金融和经济舆论场上的“恶风”,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更健康发展。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