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百年印记|小汽车开进大时代: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合资潮的到来,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和市场的大门,汽车也叩响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大门。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吕江涛

在世界汽车历史长河中,中国是一名后来者。1885年,当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德国诞生时,中国尚处于晚清时期。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毛主席这样形容当时的制造业:“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世纪沧桑巨变,百年风雨兼程,中国制造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中国汽车工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成为全球第一产销大国;老百姓的汽车梦从想都不敢想到触手可及;中国的汽车产业也从靠国家规划一汽、二汽,到国企、民企全面开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每一辆车驶过的车辙都浓缩成了一个节点,都收藏了老一代汽车人的激情岁月。站在时代新起点,新一代汽车人正勇挑重担,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大发展、大转型,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努力肩负起“一定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的时代使命。

_WF4OQ~K

艰难创业,初步奠定汽车工业发展基础

1949年12月,毛主席登上了开往莫斯科的专列,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援助。据官方记载,刚一抵达莫斯科,毛主席就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制造厂,看着生产线上一辆辆汽车组装下线,毛主席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

这一句话,好似冲锋号一样,吹响了中国汽车工业在神州大地开创的号角。

1953年7月15日,长春市西南郊孟家屯,万名建设者汇聚,6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抬着刻有毛主席题词的汉白玉基石进入会场,伴随轰鸣的推土机马达声,中国汽车工业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随后,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大军,为建设新中国第一个自己的汽车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厂忙碌、奋斗。经过中苏双方的共同努力,仅用三年时间,1956年7月份,一汽生产的第一批12辆解放CA10型卡车下线,正式结束了“中国造不出汽车”的历史。

解放牌汽车振奋全国上下,激发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

1958年5月12日,代号为东风CA71的中国第一辆小轿车驶下了生产线,填补了我国轿车工业的空白。此后,一汽又开启了“红旗”CA72的研制,“乘东风,展红旗”成为当时的口号。为了造好车,厂里的工程师们甚至把参考车型的2000多个零件进行拆分,并逐一认领,进行模仿制造。

1959年10月1日,红旗轿车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阅兵式上。红旗轿车的问世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

此后,继第一汽车制造厂之后,1958年,北京汽车制造厂成立;1969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在湖北十堰开工建设。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蓬勃发展,解放牌卡车、北京吉普212、东风系列汽车产品开始遍布中国大地,为中国的建设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中国汽车工业之后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合资办厂,形成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在红旗轿车出现后的30年时间里,中国轿车工业虽然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仍然进展缓慢。计划经济年代,轿车的发展受到严格的政策限制。

到1978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产量只有14.9万辆,而国内轿车品牌主要是手工制造的“红旗”“上海”以及“北京212”越野车,年产量不超过5000辆,不足国外一家大公司一天的产量。

当时,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在全球汽车产量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彼时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汽车已经叩开了世界大门,步入了国际市场。日本的年产量接近1000万辆,排名第二的美国也达到800万辆。

1981年,因为耗油量大、成本高、产量低,红旗轿车被一纸批文停产。据统计,自1958年8月3日至1981年停产,红旗轿车总计产量约为1500辆。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为神州大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迅速与世界接轨的进程,为中国大地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事物——合资。

1978年底,国家决定引进一条轿车装备线,并确定把这条装备线放到上海,改造上海汽车厂,年产目标15万辆。有关部门与全世界汽车厂商进行了广泛接触,唯一感兴趣的是德国大众公司。后来中国汽车产业的收获震惊了世界汽车业。这就是中德20世纪80年代后期合资的上海大众公司及90年代初合资的一汽大众公司。引进、合资合作,使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成长。

而第一个吃螃蟹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经过4年的漫长拉锯,于1983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成立北京吉普公司,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合资车企。

随后,汽车行业内合资潮蜂拥而至,跨国车企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国汽车工业和市场的大门,也由此正式打开。

到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已达207万辆,比1980年增长了10倍;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609万辆,比1980年增长9倍多。

合资潮的到来,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和市场的大门,汽车也叩响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大门。

品牌向上,自主品牌全面崛起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汽车逐渐进入到了腾飞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合资合作,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同时,随着吉利、长城、比亚迪等民营车企走到舞台的中央,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也随之迅速崛起,市场占有率由十几年前不足20%达到了40%以上,到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同时,在国外建设汽车制造厂及研发中心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有数十家,出口量年年增长,中国汽车行业全面融入到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

不过,当时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主攻低端市场,10万元成为“价格天花板”,中高端市场被进口和合资品牌牢牢占据,自主品牌还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

在完成了一定的技术和资金积累之后,自主品牌纷纷冲击高端化,逐渐形成中国品牌高端化的新阵营,奇瑞、吉利、长城等车企纷纷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

2020年,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领克的全年累计销量175456辆,同比增长约37%;长城的高端品牌WEY的销量也达到了78500辆,其推出的爆款越野车型坦克300甚至出现了“加价提车”这种过去在外资品牌的热门车型中才能出现的状况;比亚迪也在20万元以上级别站稳了脚跟,比亚迪汉成为自主品牌首款月销量破万的中大型轿车。

而作为自主品牌高端阵营的“老大哥”,红旗也加速着复兴的脚步,启动市场化改革、发布全新战略、推出多元化产品,不断拓宽市场。2020年12月25日,红旗全年累计销量提前一周完成年度20万辆的目标。

在国内豪华汽车品牌市场,“BBA”依然强势,但在二线豪华品牌方面,红旗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不仅领先于曾经的二线豪华品牌霸主雷克萨斯和凯迪拉克,更是将沃尔沃、林肯、捷豹路虎等品牌都远远地甩在身后。

今年2月份,一汽集团与全球汽车工程与设计公司丝尔科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宣布成立合资公司,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开发超豪华、高性能的新能源运动汽车——红旗S系列。

换道超车,在“新四化”浪潮中成为领导者

诚然,我国的汽车工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品牌的品牌向上之路也在稳步推进。但在最核心的内燃机和变速箱技术上还存在技术瓶颈,而西方国家有着数十年的技术积累,早已为此设下了一系列专利壁垒。

所幸,在新时代,汽车产业迎来了“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浪潮,中国汽车工业有了换道超车的机会。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起步较早,相关技术基本上与世界最高水平旗鼓相当,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处于领先位置。

近期,很多新能源车企或因为“缺芯”停产,或因为电池涨价而成本上升,但比亚迪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比亚迪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拥有“三电”核心技术;宁德时代的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这是资本市场对动力电池装机量世界第一的“世界电池大王”的肯定;华为与极狐合作发布的阿尔法S华为HI版,自动驾驶技术被赞“科幻”;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广汽埃安向广汽集团旗下合资企业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反向输出”技术和产品,将他们研发的产品导入其中……

2021年1月份,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在接受欧洲一家媒体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表示,特斯拉未来的竞争对手是中国车企。

截至2020年,中国已经连续6年做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

不把大众、通用等传统巨头放在眼里的埃隆•马斯克看到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1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技术的独角兽车企,而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熟度世界第一,特斯拉在美国是“孤鹰”,而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是“群狼”。

更重要的是,汽车业被称为“工业明珠”,需要有大量的原始创新支撑,每一个零部件背后,都聚集了大量的基础科学。中国基础科学和原始创新的崛起,正是中国新能源车企乃至整个汽车产业崛起的关键支撑。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12期)


2021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