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百年印记|李黑记:党员、农民和企业家

“社会上赋予我很多荣誉、很多称谓,还有很多职务,其实在我看来,归根结底,我只有三个身份: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带领村民致富的普通农民和一直在努力的企业家。”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杨琳

“社会上赋予我很多荣誉、很多称谓,还有很多职务,其实在我看来,归根结底,我只有三个身份: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带领村民致富的普通农民和一直在努力的企业家。”这是63岁的东岭集团党委第一书记、董事长李黑记对自己的身份认同。

作为一名党员,李黑记带领秦岭脚下的东岭村,从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收入超10万元、户均资产300万元的“中国十强村”,并因此荣获“中国农村改革终身贡献奖”。

作为一名企业家,李黑记42年砥砺前行,带领一间村办黑白铁皮加工铺,发展成为年营收超千亿元、连续16年上榜中国500强、陕西省最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并光荣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榜单。

110

 

底色永远是党旗红

5月21日,全国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研讨会在温州举行,在央视《新闻联播》镜头的注视下,李黑记登台领取“最佳实践奖”,东岭集团的党建践行,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不会有东岭现在的发展成绩,东岭人永远感激党的恩情,东岭的底色永远都是党旗红。”这是李黑记的获奖感言。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模式,成为东岭集团这个民营企业不断前行的推动力量。

梳理东岭集团的历史发现,村庄和企业前进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靠的都是党组织擎帆稳舵。

1979年,党中央擘画宏图,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三秦大地,人均三分地、靠种菜为生的东岭人穷则思变,掀起了干事创业的大潮,办起了黑白铁皮加工厂。

1994年,由黑白铁加工发展而来的东岭机械铆焊厂产值超过亿元,但面临村组管理“小马拉大车”的制约。为了破除体制难题,李黑记请来了退休干部岳键,进入企业成为“特邀党代表”,创造性提出“组企合一”,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

1996年7月,李黑记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月后,为了跟上企业飞速发展的步伐,他将铆焊厂升级为宝鸡东岭集团,企业由此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1999年,东岭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过5亿元的大型企业,村企矛盾依然突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经陕西省市区相关部门批准,撤销村小组,正式设立东岭村,李黑记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发展”的东岭模式正式确立,千亿企业的迅猛发展路,澎湃起航。

业务发展到哪里,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如今,东岭集团党委下设3个基层党委、10个党总支、54个党支部,2600多名党员,从天山北麓到彩云之南,从青藏高原到黄浦江畔,东岭集团的基层党组织遍布全国。企业中高层党员比例达90%,专业技术骨干中有80%是党员。

100万人次,这是东岭集团党史学习教育“岭读者”栏目全网观看的人次,“岭读者”也成为陕西民企党史学习教育的明星栏目。

111 东岭新村

东岭新村

111 集团党员赴扶眉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学习

 集团党员赴扶眉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学习

西部第一村:以企带村、村企合一

“同是一个太阳照,同是一个党领导,别人能过上好日子,东岭也一定能,我要带领大家过上富日子、好日子。”这是1994年李黑记竞选村组长时的原话,27年过去了,梦想已然照进现实。

“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发展”的东岭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圆梦之路。村民黄金彩对此有真切的感受:“我刚嫁到东岭来的时候,住的都是土坯房,道路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5分钱的公交舍不得坐,有时月底买袋8块钱的面粉都得借钱,现在家里两套房子,小区楼下就是渭河公园,买衣服都去大商场。”股金分红、村民福利、集体投资,村集体每年还给适龄人员发放退休金,东岭村人均收入超10万元,户均资产超3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西部第一村。

“像东岭人一样生活”,成为附近农村很多农民的理想。

“既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是李黑记挂在嘴边的话。走进东岭社区,树木掩映、花果飘香,道德大讲堂、群众活动广场、运动室、图书馆等一应俱全,智慧社区、智慧云柜、智能垃圾分类处理站等现代服务设施也走进了群众的生活。

“硬件”要好,“软件”更要好。东岭村在宝鸡率先成立了老年协会,每周定期组织文化娱乐及体育健身活动。东岭村还出台政策鼓励村民子女好好读书,从幼儿园到高中就读的学费由村集体统一报销,村民子女如果考上大学,村集体还有奖励。“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见证了这个村庄的变迁。

先富还要帮后富,东岭富了没有忘记“左邻右舍”。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东岭不断创新扶贫机制,通过经济援助、产业帮扶、教育投资、人才培养、劳务输出等渠道,对口帮扶周边的多个贫困村摘帽脱贫。

“让老百姓过上富日子、好日子,让老百姓感激党的恩德,享受美好生活,是东岭一直在路上的目标。”李黑记说。

112 东岭集团投资的宝鸡国金中心

东岭集团投资的宝鸡国金中心

112 东岭秦腔自乐班

 东岭秦腔自乐班

打造受人尊重的百年企业

李黑记在一本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42年来,东岭始终把这三大责任放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投资百亿元参与10多家国有企业改制,为银行挽回了巨额损失,安置了上万名国企职工,旗下公司都是各区县的就业纳税龙头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宝鸡城市化建设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东岭集团投资230亿元建设的宝鸡中央金融文化商务区,成为关中平原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坐标,被称为“西府的名片”“宝鸡的浦东”。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东岭更是身先士卒,在做好防疫工作、捐资捐物的同时,保民生、保就业、稳外贸、保供应链产业链稳定。2020年上半年东岭进口同比增长43%,不仅满足了东岭集团自身需要,也保障了西北、西南、华中等地区多家冶炼厂的稳定生产,为陕西省稳外贸作出了积极贡献。2020年,东岭集团不但没有降低员工工资,更是新入职了数百人;西安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乌鲁木齐方舱医院、成都地铁、拉萨军民融合项目都有东岭人的身影。

想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2020年,东岭集团位列中国500强第169位,连续16年上榜,在大宗商品供应链主业中,已经形成了从上游矿山、冶炼到终端的全产业链布局,上下游聚合了海量合作商,在全国30多个城市布局分公司,并和西欧、南美、俄罗斯、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近年来,东岭在管理升级、创新驱动、人才赋能等方面不断优化,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不断提升。

“党员身份是我的魂,农民身份是我的根,满怀忧患意识、学习意识和长远意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企业和企业家,是我的使命,更是东岭的使命。”李黑记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12期)


2021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