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百年印记|衡中校长郗会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无论岁月更迭,这里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方和心灵的故乡。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肩上……”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杨琳

“无论岁月更迭,这里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方和心灵的故乡。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肩上……”高考后,河北衡水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郗会锁在2021届毕业典礼上,深情寄语毕业生。

临别之际,道尽梦和远方。

从寂寂无名到如雷贯耳,衡水中学的转变离不开历任校长对教育的一腔热血和付出。从这走出的学生获得了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的高度认可,学校更被华为创始人任正非5次点赞。

至今,郗会锁出任校长已满3年。从一名历史老师到中层干部,再到副校长、校长,郗会锁在衡水中学的生活,几乎是他工作生涯的全部。其中,3年的援疆援藏经历,令他十分难忘,也令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更加坚定。

“在西藏阿里地区,有一次我到县里和老师们交流,半夜停电了,老师们把手机打开,有的人举着手电,还在认真地让我给他解答问题。还有老师在会议后、饭后追着我在路上问问题,了解工作遇到难题怎么办,什么情况该怎么解决。”郗会锁回忆说,“还有一次,因为没有暖气,我们晚上围着炉子热火朝天地研究讨论学习,这些场面都让人非常感动。”

“与海拔比高度,与雪山比纯洁,与黄沙比坚韧,与草原比辽阔。”这是那时郗会锁和同事们常开的玩笑话。

这段经历让他加深了对教书育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校长这个工作,能改变老师,老师又改变学生,学生改变自身未来甚至国家未来,就感觉特别有意义、有价值。”郗会锁说。

114 18岁成人礼活动中,郗会锁与学生牵手走过“成人门

 18岁成人礼活动中,郗会锁与学生牵手走过“成人门

70年发展的“变与不变”

衡水中学1951年建校,时至今日,已和新中国一起经历了70年的岁月变迁。

作为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在上世纪90年代,衡水中学发展陷入谷底。当时,学校成绩在衡水11个县市区中排名倒数,成了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

1992年,前校长李金池上任。当时,学校校风涣散、管理混乱,还常有社会青年进学校偷东西、骚扰学生。很难想象,李金池身为一校之长,经常要带领学校年轻老师巡逻蹲点抓小混混。

在李金池对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学校从低谷中崛起腾飞。后来,学校理念进一步完善成五大理念——把学校建成一个精神特区,给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让学校成为激情燃烧的乐园,以及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

3年前,2018年5月,历史老师出身的郗会锁正式接任校长职位,他提出了四大办学战略——精神立校、文化治校、创新兴校、实干强校,还提出了五大行动指南——大安全观、大德育观、大课程观、大考试观、大发展观。

“最近这一年我们又提出了‘无体育不衡中’‘无活动不衡中’‘无歌声不衡中’。”郗会锁说。

从一所薄弱学校到如今全国如雷贯耳的名校,这与衡水中学不断推进的改革分不开。有改革,就一定会有阻力。

“李金池校长那时的改革阻力非常大,原来管理比较松散,学生纪律问题多,所以当时首先是要建章立制,比如封闭式管理,规范作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等。”郗会锁说,“拿干部任命来讲,我任校长后实行了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论资排辈,让年轻老师更有活力、更有机会、更有动力,老教师也更有压力。”

他坦言,这个过程当中,有的人因为年龄、工作原因被调整,可能会有一些情绪,但目前来看还比较稳定。“因为改革是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没有私利在里面。”

以历史课教学为例,他介绍说,原来高考是“3+2”模式,历史满分150分,那时,一周有5至6节课,自习也要讲课。后来,高考变成“3+X”模式,历史成了文综的一部分,分数变成100分,但教材容量并没减少。再后来,一堂课的课时从45分钟变成40分钟,还包括师生互动、学生提问的环节,教学课时实际大大减少了。

“一路改革下来,讲的东西越来越少,但成绩并没有降下来,这就是理念的转变。老师会更用心地设计到底讲什么,更认真地备课,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成绩不但不会降低,还会更好。”

不过,与管理上的建章立制和德育活动开展相比,教育教学的改革更难推进,也要求管理者更加谨慎。对此,郗会锁解释,与其他改革相比,教学改革更容易出现反复。

他说,人都有惯性,老教师习惯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一是因为惯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二是因为教学效果需要长时间检验;三是激烈的竞争造成人们对教学改革更小心,不敢步子迈得太大。

除了学校探索改革,学生也在不断变化。郗会锁的体会是,和他那个时代相比,现在的学生明显更有个性、更注重平等、视野更开阔。教学方法肯定也会更注重尊重、保护学生的优点兴趣,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彰显,还要引导他们更多地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相处、学会宽容等等。

不过,无论制度和学生怎么变,学校有些坚持从未改变。“不管怎么改,衡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针方向不会改变。”郗会锁说。

116 郗会锁与衡水中学师生

 郗会锁与衡水中学师生

立德树人是根本,让学生多元竞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关于“教育真谛”的发言火爆全网。唐江澎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不少人纷纷留言:完全同意,无比赞同!一时间,网上一片喝彩之声。“唐校长说得非常好,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郗会锁说,唐校长把学校带得很好,作为衡中来讲,衡中也有自身的特色。

此前,郗会锁根据学校自身特色提出——学生要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做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做前沿问题的探究者,做民族复兴的担当者。

这与唐江澎的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也是衡中人才培养一直努力的方向。

工作20多年来,郗会锁从教师岗位走到管理岗位,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有很多感悟和体会。他觉得,方向比速度重要,立德树人是根本。而立德树人,正是党提出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任务。

“我当副校长以后也在当班主任、教课,很大一个感受就是,抓住了‘德’,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就能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群众认可,这是我20多年工作的深刻感悟。”他说,“不管你取得多么好的成绩,如果一个人不爱国,不孝顺父母,做人出了问题,那是一定不可以的。”

他认为,全面成长跟分数之间并不矛盾,应在全面成长的基础上去提高分数。“分数目前来讲还绕不过去,但是唯分数肯定不可以。”

连续多年90%左右的一本上线率,在高考大省河北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由此,有关“考试机器”“恐怖的高考工厂”“应试流水线”等说法成了衡中的标签。

郗会锁说,这是外界把衡中妖魔化了。衡中追求“绿色升学率”,不是靠加班加点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来发展的,而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成长规律的。衡中的优势和最大的特色,就是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迫地学习。而好的教育就是激发内驱力。

此前,郗会锁在接受采访时也曾提到,升学率背后是一个学校的文化、团队、精神、理念、品牌等。升学率高不一定是素质教育,升学率低一定不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学生素质高了,升学率没有理由掉下来。

在衡中,学生每天确保有8个半小时睡眠、1个小时体育锻炼、半小时观看新闻节目,高三学生同样不例外。此外,衡中每年的新生军训、18岁成人礼、80华里远足、校园心理剧大赛、十大杰出学星评选等活动达70多项;学校开设100多门选修课、50多个社团,涉及艺术体育、科技创新、模联商赛等。

“衡中是各种活动最丰富的学校之一。不少大学校长以及经济界、政治界、文艺界、体育界名人专家学者进校园,跟我们的学生交流。‘校园吉尼斯’活动,学生、老师愿意表演什么就表演什么,给你舞台,尊重个性、多样性,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地展示自己。”

衡中实际是一个多元竞放的状态。郗会锁希望,既能给孩子们好好学习的环境,同时又能接触体育、艺术、竞赛等更多更丰富的经历。他也强调,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平衡。丢掉了升学率,老百姓不认可;但光抓升学率,就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圈子里。

117 郗会锁和师生一起参加八十华里远足活动

 郗会锁和师生一起参加八十华里远足活动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需过程和结果相结合

教育,时常与激烈的竞争联系在一起。对优秀教育资源的向往、就业求职的压力、人们传统的“出人头地”观念……让孩子和家长承载着沉重的负担。

为学生减负,为教育减负,国家早已经着手布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提到,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方案要求,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郗会锁认为,教育的问题,实际上往往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一种反映。这项改革,如果能将教育和其他方面,如就业用人标准、社会环境和观念等方面联动,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这还需要时间。

不过,类似“美育”“德育”此类没有具体评价指标的方面,应该怎么考核?会不会给学生形成新的负担?上述方案给出答案,提出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郗会锁很认同这种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毕竟,一旦形成考试形式,学生负担只会更重。

“试题出什么题,导向是什么,这都是德育的考查。对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考查,不会直接拿一张德育卷子,这样是考查不出来的,可以渗透到考题当中,这也是一种导向作用或者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谈及高考,郗会锁说,这是最公平、公正的考试,无论谁的家庭条件、后天资源如何,在高考面前,人人平等。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无数人看到希望,得到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好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向上发展的力量,还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力量。在不违背教育规律、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这是让人感受到阳光的一种制度。

2021年,衡中迎来70岁生日,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郗会锁说,党一路从弱小到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衡中也是从一无所有,靠着发愤图强走到今天。“未来,衡中会更好地奋力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12期)


 

2021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