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常态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18亿美元,创逾5年以来新高。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18亿美元,创逾5年以来新高。

本轮外汇储备较快增长是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一,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遭较严重破坏,而中国得益于疫情防控巨大成功,产能恢复一枝独秀,出口订单不降反升。来自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30.1%,比2019年同期增长23.6%。贸易顺差1.32万亿元,同比增加56.2%。

其二,此次疫情是一次综合性考验,中国的优异表现进一步凸显自身发展巨大的潜力与韧性。经历这次疫情考验,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首选目的地,2020年流入我国的直接投资逆势增长14%,达到2120亿美元。

其三,美国“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政策导致美元不断走弱,目前美元指数已处于相对低位的90.00上下,全球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相对美元有所上涨,导致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上升。

其四,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集体放水”背景下,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使得人民币资产“避险”功能进一步增强,而人民币币值走强进一步推动资金流向境内。

总体而言,我国外汇储备上升是一系列因素叠加所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且相对实力持续上升。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要防范汇率与外汇储备上升过快可能带来的短期冲击。

从以往经验来看,这种冲击可能在宏观、微观层面产生不同程度风险因素,例如2014年以前,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推动下,我国外汇占款曾经被动式过快增长,由此导致货币政策自主性受冲击,流动性水平过高等问题。

“811汇改”打破了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趋势与预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迈出市场化关键一步。其后5年多时间里,人民币汇率在双边波动形态下基本稳定,但是这个过程中,也曾经因为一些时段内的汇率异动,在微观层面对企业形成一定干扰,如2019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因外部环境影响,在较短时间内跌破整数点位“7”。

因应汇率弹性提升可能伴随的短期冲击,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到“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之后,央行、外管局先后出台一次性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和发放103亿美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等措施。应该说,中国日臻成熟完善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已较有把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在宏观风险基本可控情况下,当前汇率风险防控的重点在于企业与金融机构等市场微观主体。这些第一线的主体一定要深刻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开放度与市场化不断提升,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因此,千万不要用刻舟求剑的思维去押注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而是要及时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主动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从而既防自身汇兑损失,又可避免市场因“羊群效应”过度反应。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