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图片故事 | 他们希望被看见

童年本应该是美好的,但他们的童年曾经或正在饱受磨难,他们渴望被看见,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影报道

童年本应该是美好的,但他们的童年曾经或正在饱受磨难,他们渴望被看见,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

即使身处黑暗,总有人在默默爱着你。

让特殊障碍群体、身患疾病的孩子重回健康、走出困境、融入社会,需要家庭、医院、公益组织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48-1

因先天性视神经萎缩而双目失明,周文晴8岁时被送往离家千里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如今,周文晴报名参加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目前已被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心理专业拟录取。

48-3

11年前,浩东因汽车自燃导致烧伤,烧伤面积达95%。他现在正值高一,学习之余爱打篮球,还是学生会干部。为感恩好心人的救助,浩东经常去医院开导、帮助重症烧伤患儿,现身说法地鼓励他们坚强生活。

48-2

人们可能很难在大街上、地铁公交上,见到独自出行的残障人士。

但如果在早高峰时间,北京地铁的5号线南端,你可能会碰到拿着盲杖出行的梁江波。

多年来,梁江波在地铁里,只遇到过一个盲人,从他问路的声音和使用手机语音读屏功能可以判断出来。

梁江波是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里,多年的独特存在。

当他戴上墨镜,拿着麦,面对镜头,当起直播主持人时,没有人能看出这个阳光、帅气的男生是一位盲人。他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让更多人看见盲人,让更多人明白、了解盲人的方式不是只能选择盲人按摩。

梁江波不想永远接受父母的照顾,而是想如何照顾好父母。他和在苏州做小儿推拿的弟弟一起,省吃俭用,给父母买了保险。只是,他已经记不清父母的模样。

50-1

谭竣元患有横纹肌肉瘤,长在食道的重要部位,直到他5岁那年才确诊。他从未正常吃过一口饭菜,只能靠妈妈往胃管“注射”奶粉。

这个不幸又万幸的孩子,得到北京儿童医院院长、消化科主任和儿外科主任同台为他手术,整整7个小时。这例特殊的手术是全国首例,手术很成功,谭竣元目前已回洛阳老家继续上学。

50-3

食道闭锁手术室。医生贴心地把棒棒糖贴在小病人胸前,这样一来,小病人在麻醉苏醒后,可以第一时间看到。

50-4

林泽凯是一名身患脑积水的宝宝,妈妈王美英在给刚做完手术的孩子喂饭。

王美英身患侏儒症,即便知道可能会生出和她一样的侏儒症宝宝,她也想体验做一名母亲的感受。

50-5

2018年,在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的介绍下,患有自闭症的康睿成为海报画师。

在妈妈眼里,他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喜欢iPhone手机、用微信聊天、不让妈妈看他的聊天记录。他喜欢打游戏、哼唱流行歌曲,也会被漂亮的女生吸引,还被妈妈发现过。

在康睿妈妈眼中,孩子已经非常优秀。但她还是希望,将来老去的时候能够来一场灾难,把自己跟孩子一块带走。

50-2

在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大多数都是妈妈带孩子前来,这与她们身为母亲的本能分不开。妈妈们大多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事业与梦想,然后自己的名字也逐渐被“某某妈妈”替代。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10期)

2021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