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遏制涨价潮

在原材料价格历时半年的疯狂暴涨之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已无法扛住成本压力而不得不宣布停工、停产、停供,甚至倒闭。决策监管层因此频繁释放强监管的信号警示,疯狂的大宗商品市场开始降温,原材料价格集体“踩刹车”。

 

2021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在原材料价格历时半年的疯狂暴涨之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已无法扛住成本压力而不得不宣布停工、停产、停供,甚至倒闭。

A股市场上的2000多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也不得不通过产品提价、套期保值等多种方式来应对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而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已经被逼近极限生存的境地……

决策监管层因此频繁释放强监管的信号——甚至在一个月内,国务院常务会议三次“点名”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

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连带影响。

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几天之后,李克强总理赴浙江考察,第一站就去了宁波北仑港,听取大宗商品价格最新走势汇报。他在那里强调,浙江不仅要做小商品集散地,还要做大宗商品战略中转基地。

随后,在5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表示,要多措并举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做好保供稳价。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而就在3天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个部门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要求他们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播涨价信息,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并向市场警告,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坚决依法严厉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虚假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随着强监管信号的不断警示,疯狂的大宗商品市场开始降温,原材料价格集体“踩刹车”,国内期货市场也持续“退烧”。

然而,受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影响,这一轮大宗商品涨价热潮何时能回落到合理区间仍是未知之数。

有关“全球通胀预期”“世界进入超级周期”的忧虑依然存在。

 

实地探访停工电子厂:

越接订单越亏,“躺平”是一种自救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邓雅蔓|广东报道

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每一次巨幅波动,都将给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带来考验。

今年以来,随着原油、钢材、铜、玻璃、塑料等原材料价格出现“普涨”,下游工厂的成本承压普遍加重、利润被“蚕食”,工厂所获订单的决定性因素被放大。也就是说,那些不能获得适当利润空间订单的工厂,将可能在这场涨价“洪流”中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多家来自深圳和东莞的中小电子工厂,在生产成本上涨和订单利润不足的双重压力下,这些工厂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

1TPYDR~M

深圳基德科技公司的工厂已经停工,仓库正在打包最后一批产品。

“越接订单越亏”

在这一轮原材料“涨价潮”中,外贸导向型电子工厂的承压相对最重。

“2016年以来,我们的利润就不是很乐观了,基本上比之前缩水了一半,这一轮价格持续上涨,感觉其他方面的压力也被放大了,最后矛盾都集中到资金链上来。”一位在深圳从事电子产品出口的工厂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跟服装厂、玩具厂相比,电子厂本身的资产投资比较大,涉及到的原材料种类又比较多,因此更容易受到突发涨价潮的影响。

作为深圳传统电子工厂的聚集地之一,宝安区福永街道曾因为两年前新三板上市企业聚电智能科技的突然倒闭和巨额欠款事件而名噪一时,这一次,深圳基德科技发布的公告再度让这里引发业内关注。

“公司决定自2021年4月29日停止运营;4月30日起解除与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深圳基德科技在公告中解释说,由于行业利润下行、成本上涨、外贸环境恶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多方影响,公司一直负重前行,采取各种措施但未能改变运营困境,故作出停止运营的决定。

“公司这4年来的经营状况都不是很好,此前也进行过业务调整、裁员和提高考核标准等动作。”深圳基德科技的一位前员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今年以来,基德科技也更偏向国内市场的订单,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高企和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原因,拿到的订单利润过低,甚至出现“越接订单越亏”的现象,最后只能无奈停工。

记者从天眼查APP上查询到,深圳基德科技自2019年以来涉及数起劳动合同解除相关的法律纠纷案件,宣布停工后还面临着被深圳华亿源锂能等客户方企业起诉的局面。

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电子企业在移动电源行业原本小有名气,曾连续多年代加工全球多家知名笔记本厂商的电池、外壳和保护板。

而与基德科技当前遭遇相似的企业还有东莞力安电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移动电源厂商在同一天宣布作出“结束营业,解散公司”的决定。

东莞力安电源公司在公告中称,春节返厂后的这段时间是“公司开业以来最困难的时刻”,由于物料成本大幅上涨、一些芯片严重缺货、重要物料从月结改为现金采购等原因,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告中坦言,“已经山穷水尽,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就无法发出工资”,还提到了“筹划出售工厂设备”等细节。

“去年以来,我们陆续在东莞回收了几十个电子工厂的设备,电子厂的设备还是比较值钱的。”在东莞专门从事倒闭工厂回收工作的张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东莞的小型电子工厂数量较多,但很多都是低附加值生产,现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推高了成本,这些企业无法经受住外部风险。

张先生回收了那些倒闭工厂的设备、材料等产品,通过倒卖赚取差价。

1K7TD2~S

深圳宝安区富源工业园区,集公司、员工宿舍和厂房三者合一

“躺平”也是自救

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联系采访的7家中小型电子厂中,有4家工厂在此次原材料“涨价潮”等压力下选择了停工,但是他们旗下的公司并没有注销,仍在存续阶段,包括上述提到的深圳基德科技和东莞力安电源。

“只是暂时停工,后面有机会的话,比如,手头能接到订单和原材料价格降下来,还是会选择做工厂。”一位曾在宝安区福永街道运营电子厂的老板告诉记者,下一次他不会把主要生产基地放在深圳了,折算下来人力成本太高,而且也尽量避免折腾那种低附加值的人力密集型企业,做不长。

这位老板讲述了春节过后至今他所经历的上游原材料暴涨“畸形”现象:有效报价仅维持半天、订单无故作废、不同单不同价、竞价抢购原材料等操作轮番上演。“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我们下游的需求方很心累。”他发现,与其冒着巨大的风险生产,还不如停工“躺平”。“这也是一种自救,起码比被迫破产清算的结局要好得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深圳宝安区福永街道走访时发现,包括富源工业园区等在内的不少传统工业园区正在规划拆迁重建升级。这意味着,未来低附加值的人力密集型工厂在深圳的容身之处将会越来越少。

“目前深圳中小电子厂的普工门槛还是比较低的,基本上初中学历就能去,工作也比较容易上手,主要通过不断加班来提升收入,即使这样,收入也很有限,在深圳仅从事这样的工作是很难长期生活的。”上述基德科技的前员工说。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虽然此次原材料价格“涨价潮”引发了广东部分中小型工厂的“停工潮”,却也给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带来了转型机遇,加速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端转型已经成为共识。

这一轮“涨价潮”何时能回复到理性、正常状态尚不得而知。但在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后,包括黑色系、化工品、农产品等在内的期货品种开始出现集体下跌的迹象。

当原材料价格不再是企业的“拦路虎”,相对高附加值的企业利润空间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2787家上市公司的原材料涨价生存记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庭阳 |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原油、铁矿石、铜、铝、煤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涨声一片”。在A股市场上,制造业上市公司共有2787家,占比接近2/3,面对原材料持续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他们怎样应对?

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股民提问关注倍增

年初以来,主要的大宗商品都在上涨。

截至5月24日,ICE布伦特原油最高涨幅38%,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铝价最高涨幅分别为39%和31%,铜还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价。

在国内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在5月12日创下了每吨1358元的最高价,比年初上涨46%。

郑州商品交易所动力煤同日创下了每吨944.2元的历史纪录,比年初上涨45%。

18

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会推高制造企业的成本。如果他们没有准备或无力自我消化,也不能将涨价压力传导至下游,无疑将压低企业自身的毛利率和净利润。如果是上市公司,股价也会波动。

近几个月,在深交所“互动易”和上交所“上证E互动”平台上,股民提出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等相关问题,明显增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了深圳“互动易”平台上有关“原材料”的问题,结果显示股民的关注度急剧上升:截至5月24日,仅5月内已有651条,4月共有467条,3月共有570条,而在1月和2月分别有300多条。

梳理这些问答以及公告,能管窥上市公司的应对之策。

套期保值

钢铁制造企业是工业生产的支柱,先看看钢铁上市公司的反应。

首钢股份(000959)在5月11日披露4月份生产经营快报时称,当前钢材市场供需基本面呈紧平衡状态,预计短期内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继续震荡偏强运行的概率较大。公司同时表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电工钢订单实现大幅增长,前5个月累计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3.5倍;高端无取向电工钢订单量持续增长,“订单量超产能50%”。

首钢股份的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用钢等行业。

再来看看电气行业。

特变电工(600089.SH)的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取向硅钢片、铜和铝等,生产成本中90%是原材料,主要生产输变电产品等。

股民很关心:今年铜、铝、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对变压器等特高压产品成本影响有多大?

与特变电工同行业的东方电缆(603606.SH),也遇到了类似的提问。

特变电工回复称,公司一直坚持对铜铝等大宗原材料进行套期保值,部分没有期货产品的原材料则通过和供应商的战略合作、签订长单等方式,保持原材料长期稳定供应,初步估计,不会对公司营业毛利率造成较大影响。

东方电缆也表示,铜价上涨因素整体对公司的影响不大。公司主要原材料铜,有一定量的库存,如果铜价上涨,销售价格也会相应上调(部分合同签订时一般也会签订开口合同,根据铜价浮动比例相应调整单价)。另外,重大合同的订单在中标时公司会采用“远期点价”“套期保值”等策略,规避由于铜价大幅变动带来的风险。

“远期点价”,是指贸易双方在订单中并非直接确定一个价格,而是以约定的某月份期货价格为基准,在此价格上加减一定幅度确定。“套期保值”,是生产企业通过在期货市场操作,锁定原材料成本,避免成本价格的波动影响公司毛利率。

与特变电工和东方电缆类似,家电企业同样是大宗材料消费商。

例如,家电龙头美的集团(000333.SZ),主要原材料为各种等级的铜材、钢材、铝材和塑料,公司不止一次提示过“若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增长……而精益生产与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及终端产品的整体销售价格不能够完全消化成本波动影响,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美的集团营业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越来越高。2015年的营业成本中,84.43%是原材料,2019年已经提升到85.69%。规避市场大宗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就显得格外必要。美的集团“选择合适的期货交易时机与恰当的数量比例,避免由于现货与期货基差变化异常造成重大损失”。

并且,美的集团为此准备的资金逐年提升。2017年,公司为套期保值安排了15亿元资金,2020年就提升到25亿元,2021年是35亿元。

大宗商品涨价,原料存货多的公司能“捞”一笔?

博威合金的原料主要是电解铜、紫铜等有色金属,占产品生产成本的比例在 90%左右,产品是铜合金棒、特殊铜合金线等。公司客户包括中航光电(002179)等上市公司。 

博威合金一季度末存货高达25亿元,比去年同期高74%,在铜价大幅上涨行情中,公司存货应大幅增值。

股民提问:公司大规模囤积原材料反映了公司的嗅觉敏感……是否前瞻性预测到了铜价的上涨行情?

博威合金回应:为了规避铜价波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公司采取期货套期保值的方式,对存货进行套保。因此无论库存价格是涨是跌,对利润没有大的影响。

中航光电(002179.SZ)则用其他办法抵御材料上涨。公司称,“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公司防务及民品综合成本影响不到1个百分点”,通过从设计端优化结构,加强新工艺的应用,原材料采购引进新的供应商等各方面措施,抵消了金价上涨对毛利率的影响。

当然,也有公司做“套期保值”走火入魔的。

热轧卷板是金麒麟(603586.SH)及其子公司占比最大的原材料。公司称,择机进行原材料期货套期保值和期货投资,能在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中把握节奏,避免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及增加公司收益。2020年12月,金麒麟判断钢材价格势必回落,共投入1.63亿元进入期货市场操作。

金麒麟投入期货市场资金量占2020年营业总成本的11.76%。而前文所述的美的集团,2017年和2020年安排套期保值资金占营业成本比例只有0.67%和1.11%。

钢材价格在今年持续上涨,金麒麟巨亏。至今年5月18日收盘,金麒麟期货投资风险敞口和可能面临的最大亏损额达5437万元,占2020年度净利润的1/3。该公司5月20日决定,有序终止期货投资,不再继续投入资金,不再补仓。

19

向下游传导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游的原料价格也在涨。议价能力强的公司,则能向下游传导。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截至5月24日,国产六氟磷酸铝价格比年初上涨一倍有余。六氟磷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锂离子储能电池等。

六氟磷酸锂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的多氟多(002407),在4月18日晚间公告称,六氟磷酸锂销售价格在原价基础上,对国内各类客户每吨上调3万元人民币,对国际各类客户每吨上调4500美元。公司称,产品价格的调整,对公司整体业绩提升将产生积极影响。4月19日,股价涨停。

今年一季度,多氟多营业收入比营业成本增长多15个百分点,公司解释,主要是新材料产品(含六氟磷酸锂)等产品销量增加所致。

新能源汽车电池要用六氟磷酸锂,车身则大量使用铝、镁轻质合金,减重能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云海金属是全球镁行业龙头企业。云海金属的原料中有动力煤、硅铁和镁等材料,近期价格均大幅上涨。公司在5月17日回应股民提问时表示,公司1吨原镁约消耗3吨煤炭,在行业内消耗较低;硅铁价格上涨的幅度低于镁价上涨的幅度;公司自产原镁,镁价上涨正面影响公司利润。

产品涨价的还有利安隆。

利安隆(300596.SZ)是全球领先的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产品供应商,最基础的原料是原油和无机盐等基础化工材料,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比例80%以上。

今年4月26日,利安隆公司宣布,公司抗氧剂和光稳定剂系列产品价格上调20%,在合同允许的条件下立即生效。从那时到今年5月24日,利安隆股价上涨20%,跑赢创业板指数。

同处中游的醋化股份,对产品提价讲得并不明确。

醋化股份(603968)的主要原料是醋酸,产品是山梨酸钾、脱氢乙酸等防腐剂和保鲜剂。

5月11日,股民提问醋化股份,醋酸在一季度价格同比上涨了106%,公司主要产品山梨酸钾是否具有提价能力?醋化股份称,原材料价格和产品价格总体随行就市,针对原材料涨价的情况,公司对不同产品的价格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当然,也有众多公司对“原材料涨价”的提问,只有“感谢关注”这样的礼貌性回复,或是干脆没有回复。

至截稿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一个月内三次“点名”大宗商品。

在5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要多措并举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

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

在5月12日前后,国内多只期货品种价格创出新高后开始回落。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在5月10日见顶,5月10日至24日分别下跌3.68%、8.38%。郑州商品交易所动力煤和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的价格,在5月12日见顶,5月12日至24日,价格分别下跌18.41%、18.15%。

 

钢材一天提价五六次,中央出手后价格暴跌

炒作商忙于出货获利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 | 北京报道

5月份以来,国内钢材市场大幅波动,由暴涨转换为暴跌行情,市场的骤然改变,引发多方关注。

五一节前后,国内钢材市场再次暴涨,一举突破了历史高位,螺纹钢现货均价一度冲破6200元大关,热轧卷板现货均价一度冲破6600元大关。

5月中旬,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大宗商品涨价,而后钢价快速回落调整。

钢材涨价背后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它的上涨对相关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如何遏制钢材“疯狂”涨价?《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相关行业的多位资深人士。

钢材的“黑色五月”:暴涨暴跌

钢材火热行情上一次价格高点出现在2008年,而今年钢材价格已经突破了上次历史的最高点。

“钢材价格已处不理智区间了,当前钢材价格已经超过2008年那波火爆行情最高点。”5月23日,从事钢铁销售10多年的刘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5月份钢铁这波行情已经超过大多数预期,很多行业人士也看不懂这波火热行情。

据央视财经消息,截至5月中旬,全国钢材市场八大品种的吨钢均价突破了6600元,比2008年最高点6200元高出近400元,比去年同期每吨上涨了2800元,同比涨幅75%。

“国内5月份钢坯价格走势曲线,与2008年价格曲线走势相似度达到95.1%。”5月23日,负责全国热轧钢卷销售的某企业总监王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尽管钢坯价格走势曲线与2008年行情高度相似,但二者不具有可比性。

据王林介绍,5月的火爆行情,钢材贸易商一天两三次涨价很正常,甚至有的商家一天提价五六次。

钢材价格的暴涨在钢企业绩上也有体现。目前已有14家钢铁上市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重庆钢铁和太钢不锈一季度净利润增长超10倍,宝钢股份、首钢股份、鞍钢股份、本钢板材等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增幅也超100%。

某龙头上市钢企采购部负责人王彬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钢铁行业是国家基础性的生产资料,钢材价格过高将严重影响下游制造业利润,也可能导致国内通胀压力上升。

钢材贸易商囤积居奇,炒作成分大

2020年国内的钢材价格一直处于平稳区间。据中国钢铁协会监测,2020年1—12月,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05.57点,同比下降2.41点,降幅为2.24%。

与去年平稳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入5月份以来,受市场预期升高影响,“五一”节后钢材价格涨幅进一步加大。到5月中旬,中国钢材价格指数比年初上涨23.95%。

是什么原因造成钢价的上涨?

王林发出了“灵魂之问”:“每天国内那么多钢厂满负荷生产,生产出来的钢材却都不见了?这是很奇特的现象。”

“这波钢材火爆行情,与国内一些贸易商和平台囤积居奇分不开,炒作成分很大。”刘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钢铁价格上涨是多方面原因导致,受全球流动性宽松和以铁矿石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钢铁市场预期被推高,加之包括焦煤、焦炭和废钢等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进一步推高了钢铁涨价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钢材价格炒作行情也进入了监管的视野。5月14日,唐山市市场监管局、发改委、工信局联合约谈全市钢铁生产企业;同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改委、经信委联合约谈了本市钢铁企业。

5月23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会议要求,有关重点企业要强化法律意识,依法合规有序经营,带头维护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秩序,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播涨价信息,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

但在刘磊看来,在市场一线,一些被约谈的钢厂等市场各方都持观望心态,“实际上,钢厂放慢了接单的节奏。包括一些被约谈的钢厂,虽然调低了价格,但事实上不给下游配资源,订货商很难拿到单子”。

“监管层打击资本恶意炒作钢材的行为正当其时。”据王林在一线走访了解的情况,上半年,国内各大钢材贸易商异常忙碌,有小贸易商囤积钢材达几万吨,一些大平台囤积的钢材甚至高达几十万吨、上百万吨,钢材价格暴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被钢材贸易商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的结果。

钢材价格未来如何走?

国内钢材市场经历了暴涨暴跌的5月,未来钢价的走势将如何?

王林分析:“针对铁矿石疯涨推高钢材成本,短期看,国内难以解决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而废钢进口增加对进口矿的替代效应需要时间。所以未来钢铁市场仍将以平稳发展为主基调。”

5月2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展望后市称,从供给端情况看,钢铁去产能、“回头看”、粗钢产量压减以及环保督察等工作的即将展开,后期粗钢产量难以大幅增长。从需求端情况看,由于4月份以来钢材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幅度较大,造船、家电等下游用钢行业难以承受钢价持续高位盘整,后期钢价难以持续大幅上涨。

面对国内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仅5月份,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提及大宗商品涨价问题。其中5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伴随着监管层喊话以及出台措施,钢材市场风格开始切换,火热行情止步,市场步入降温阶段。

5月20日,全国钢材市场各个品种钢材价格下降幅度在10%以上。

5月的第三周,国内热轧板卷价格下跌80~350元/吨不等;短短6天时间,螺纹钢期货价格就跌了1200元。

王林告诉记者,他5月中旬走访上海各大钢材贸易商,面对钢材一天暴跌500元/吨的形势,大家都忙于出货获利。

刘磊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国内钢铁需求还是强劲的,未来钢材价格下跌的空间并不大。一方面,国内增加废钢进口,发挥替代进口矿的效应显现需要大半年时间;另一方面,国内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也需要时间消化。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新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随着宏观经济对经济拉动的放缓,市场需求端将回归合理,随着国内外价差逐渐缩小,出口退税调整政策逐步发挥作用,国内供应将有所增加,钢材价格也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看清美国“无惧通胀”背后的企图

——关于破解大宗商品价格困局的12项建议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研究员  钮文新

本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属于“没有经济热度的价格暴涨”,情况非同一般。尤其在中美经贸博弈的背景之下,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大鳄恶炒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从经济理论和实际出发,本轮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视:轻则打击制造业企业;中则引发经济滞胀——经济停滞与物价上涨并存;重则可能带来“债务通缩”。

所谓“债务通缩”是指:债务不断违约与市场通货紧缩之间的恶性循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33年提出著名论断,认为导致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关键原因,就是“债务通缩”。

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最近了解的情况看,不少中国制造业企业因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大幅提升企业生产成本,且成本无法向下游传导,迫于无法承担亏损的结果,企业被迫停产。

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制造业企业困境,而是被 “通胀暂时论”误导,以等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方式去消极应对,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甚至是“债务通缩”。

鉴于情况紧急,也鉴于上述轻、中、重三种情况均会带来不良后果,须尽早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提出建议的前提

第一,当前的市场状况属于人为操纵下的“市场失灵”,尤其对中国而言,美国可以打压中国科技产业,为什么不能打压制造业企业?所以,我们必须看清形势,辨识美国虚虚实实的舆论误导,看破华尔街恶炒大宗商品价格很可能把中国经济导入“债务通缩”的威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第二,鉴于国际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计价和结算,这决定了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期货价格被华尔街控制,这实际也是美元霸权的核心。当世界尚无法彻底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打破美元霸权之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国家,几乎无法摆脱价格被动接受者的地位。

第三,在对抗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过程中,中国不能被“传统货币理论”束缚,应坚持把增强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标,而不是机械地、教条地追求货币稳定或物价稳定。同时也要明确,对抗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短期措施,不能给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留下隐患;相反,短期措施必须契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战略。

第四, 中国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为首的经济发展道路,因为发展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才是可持续创造财富、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福祉的根本之路。

第五,中国债务杠杆率已经不低。所以,如果能借助这一时机,加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有效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必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潜力。

24

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背后的美国企图

提出建议之前,首先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财政和货币当局并不担心美国通胀、美元贬值,并依然坚持“双扩张”政策?如果站在中美经贸博弈的角度,应当看清这样一条逻辑链:美国内部通胀实际意味着美元对外贬值,而美元贬值则是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手段;如果中国此时应对失误,导致制造业企业停工停产,甚至因债务违约而破产倒闭,那中国经济可能被拖入“债务通缩”的陷阱。结论:美国放任通胀的目的,很可能是以自身通胀为代价,使中国掉进“债务通缩”的陷阱。

随之而来的两大可能是:(一)美国因一般消费品进口供给不足而物价高涨,但美国可以借此促使大量资本在其本土投资,削弱中国制造业优势,并实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二)在开放条件下,大量身披各色“马甲”的美国资本大肆收购“因伤而贱”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并借此实现美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再控制”。

上述情况如果发生,可能会让美国在经贸博弈中占优。(一)通过对“世界最完整工业体系”的控制,同时结合美国技术,产生巨大的资本价值,以此消除2008年以来美国形成的债务泡沫、货币泡沫和股市泡沫;(二)大大巩固美元霸权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中国经济界应深刻认知中美经贸博弈这一时代背景,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才可能最终摆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带给中国的困境。

26

具体政策建议

第一,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给中国带来的“输入性物价上涨”,央行万万不可紧缩货币,反而需要相对放宽货币。首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使企业购买原材料所需贷款增加,如果信贷供给不足,可能会在企业层面发生“实质性通缩”;其次,如果央行为控制通胀预期而进一步收紧货币,那中国企业或将承受“双重通缩压力”。这恰恰是发展中国家央行最容易出现的政策失误,绝不能让这样的情况出现,否则企业存量债务或有违约风险,甚至可能将中国经济拖入“债务通缩”陷阱。

第二,保住中国制造业的方法是:允许制造业企业将上游成本向下游商品传导,保住利润、保住员工。但是,要传导,必须确保下游具有充足购买力。按基本经济逻辑,货币政策合理之选是:投放货币,允许居民收入与物价在一段时间、一定程度之内“循环上涨”。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传统货币理论”最忌讳的“通胀循环”,但应该意识到:(一)现阶段基于美元霸权的、华尔街控制大宗商品价格的现实无法改变,应该帮助制造业企业“活下去”;(二)应该以此方式保持经济活跃,避免发生“滞胀”,一旦经济发生“滞胀”,货币政策会更加左右为难;(三)应该以此方式避免更为重大的经济灾难——债务通缩。

重要提示:(一)2021年4月27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强制将联邦合同工的最低小时工资从10.95美元提高到15美元,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正在寻求“收入与物价循环上涨”的政策?(二)美国一旦实施“收入与物价循环上涨”政策,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未来的下跌空间势必被相应压缩,所以中国不能侥幸期待大宗商品价格自然回落。(三)中国实施“收入与物价循环上涨”政策会对中国经济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下跌,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是好事——利润增加将弱化企业用工的成本压力;对收入已经提高的工薪阶层也是好事,其意味着生活水平会相对提高。

第三,为避免“大水漫灌”式的货币宽松,央行可在维系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积极向市场投放5年、10年,甚至更长期的基础货币,至少按1∶1比例“收短放长”,引导市场拉长企业、政府债务期限,有效缓解当期债务流动性风险。同时,为企业、为政府降低债务杠杆率提供必要的时间。

第四,坚定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据中国的经济结构,构建“以资本金融为主,货币金融为辅;股权金融为主,债务金融为辅”——符合实业经济需求的金融结构,同时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理由如下:(一)上述货币政策方式,不仅保持了全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良好预期,且保持了对中国股市良性预期;(二)上述货币政策方式将充分引导中国“金融长期化”进程,这同时属于“积极股市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上述货币政策方式可以强化制造业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平衡债务的能力,确保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股权资本动力十足,不被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打断;(四)上述货币政策方式将增加长期资金供给,压低长端利率,加上股票市场活跃度提高,至少可以强化市场对“企业融资成本走低、利润走高”的预期。

第五,在上述货币政策之下,实施各种结构性政策,包括税收、金融、行政等,用一切可行手段确保房价稳定,由此可以达成一种良性政策效果:通过提高居民收入,相对降低住房价格。同时,由于企业活力增强,名义利润上升,从而相对降低企业地租成本压力。

第六,针对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在特殊时期的信贷需求,央行应加大“直贷”力度,尤其是针对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小微企业。

第七,在经贸博弈中,可以在美国尚且无法摆脱对华一般消费品进口依赖的情况下,对之还以颜色。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有针对性地实施“一般消费品浮动出口关税政策”(以下简称“浮税政策”)。

政策作用:(一)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后果返送给美国,干扰美国经济复苏和CPI预期,干扰美联储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同时,中国可借此要求美国经济当局抑制华尔街恶炒行为,这不只是为了中国,更是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复苏。(二)该政策可避免人民币大幅波动,使中国货币政策放开手脚,更多依据国内经济需求开展操作,这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三)用税率提高取代汇率升值,可避免出口企业价格压力过大。(四)鉴于政策有的放矢,故不影响中国和友好国家之间的正常贸易。(五)鉴于“浮税政策”下税率可升可降,可对试图投机、抢夺中国出口市场的国家构成威慑,使之不敢大肆扩产。

必要注解:实施“浮税政策”并非税制,具有灵活调整、变动的空间,从而强化美国市场对CPI预期的不确定性;实施“浮税政策”未必立即拉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保持“零浮动”,使之变成达摩克利斯之剑;日后若必须拉升关税,政府可将税收收益用于“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直贷贴息”,降低其信贷成本。

第八,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需要立即采取坚决措施,全力制止国内原材料囤积居奇行为。尤其是从事资源品、原材料生产的国企、央企,应充分意识到:在此特殊时期,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把下游制造业企业视为唇亡齿寒的共同体,以适度让利方式向下游企业敞开现货供给,而不应以任何借口惜售、囤积。在此过程中,银保监会应当要求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同样体现责任担当,拒绝向企业提供囤货贷款,大幅提高超产能、超订单采购原材料的贷款利率,并同时向有关方面通报。

第九,在国储和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督下,扩大国内期货市场现货交割库功能,开设规范的“大宗商品现货、限价拍卖市场”,所谓限价是指:拍卖现价不得高于当日期价。鉴于中国制造业对工业原材料的现货需求量巨大,应该刻意强化现货市场供求秩序,并对国际期价构成“反作用力”,从而降低华尔街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操控能力。未来,中国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制造业国家联盟”,强化现货价格影响力,促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归真实市场供求。这样的做法能强化中国经济地位,以展示经济大国、制造业大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

第十,为配合建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新秩序”,中国应当考虑收集各国官方公开发布的商品供求数据信息,尤其是石油等重要原材料的供求数据,并以此构成中国“全球经济数据”发布机制。这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迫切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个做法可有效打破华尔街研究报告“独控”大宗商品市场预期的格局。

第十一,鉴于中国经济“以实业、制造业为本”的发展战略,建议在国家发改委之下构架“中国企业国际原材料集采协会”,汇总中国企业大宗重要原材料采购数量信息,并以需求优势统一对境外供应商实施价格招标,借重国家智慧对抗国际市场“垄断竞争”,压低中国原材料购买价格。这样做首先可以给中国制造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宽阔、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其次可以强化现货需求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这也是以现货价格对抗期货价格的手段;再次,通过国家对境外市场的选择权,支持国家对外交往的主动权。

第十二,保住企业活力就是保住税源。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需要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让利于农民,减小化肥、农药等工业品物价上涨对农业产生、农民生活构成的冲击。同时,政府需要适当提高社会最低生活保障。

以上12条政策措施已经尽量综合考虑,但还需要各有关方面从各自角度出谋划策。从金融角度看,现在的关键在于:大胆破除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的束缚,依据中国经济的战略目标重构货币政策方式,并以此为契机,全力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之更加契合中国经济结构的需要,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还会“热”多久,“超级周期”来了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瑞峰  编译

近几周来,大宗商品市场全面而强劲反弹势头不断增强,这令一些交易员和分析师预期,随着全球大型经济体同步加速,“超级周期”已经启动。

28-1 大宗商品涨价放大了“超级周期”的说法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大宗商品涨价放大了“超级周期”的说法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来自全球市场的逐步复苏、后疫情时代各国政府在经济复苏上的支出激增,以及对世界经济“绿化”的押注,推高了许多重要原材料的价格。

原材料价格上涨,覆盖广且势头强劲

29-1 从食品到金属都在涨价 图片来源:彭博

从食品到金属都在涨价 图片来源:彭博

 

4月底,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汽车制造所需钯(限制有害气体排放)以及木材价格均创下历史新高。包括谷物、油籽、糖和乳制品在内的主要农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玉米价格8年来首次突破每蒲式耳7美元(编者注:1蒲式耳约等于35.238升)。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工业金属,铜价自2011年以来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而大豆价格则触及8年来的高点。追踪24种原材料价格变动的标普GSCI现货指数今年上涨了24%。

中国和欧洲经济的快速复苏,以及美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推高了需求预期。分析人士表示,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和一些原材料的低库存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相关人士预测,未来将出现一个新的超级周期(即需求超过供应而导致价格长期处于高位)。

这一预测也吸引了投资者。《金融镜报》指出,一些投资者有意投资于有形资产,以对冲正在出现的通胀风险。这也成为大宗商品涨价的原因之一。

全球最大的独立大宗商品交易商之一,托克集团(Trafigura)的首席经济学家萨阿德•拉希姆(Saad Rahim)表示,美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对这种预测推波助澜,即美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会上升。

拉希姆称,美国总统拜登已经通过了一个刺激计划,现在又提出了两个新的提案。一旦获得通过,无疑是对烈火烹油的大宗商品市场又添新柴。

电动汽车相关材料看涨,油价依然坚挺

这股涨价潮也蔓延到了电动汽车行业。从锂到稀土,汽车电池和发动机所需的一系列原材料纷纷涨价。

英国基准矿业情报(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了近3年的下跌后,由于国内需求强劲,中国碳酸锂价格今年已飙升逾100%,氧化镨钕和金属钴的价格上涨了近40%。

基准矿业情报的总经理西蒙•摩尔斯(Simon Moores)表示:“现在是电动汽车超级周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矿商的游戏就要开始了。”

与汽油汽车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上涨。钯是一种用于汽车尾气催化转换的金属。4月30日,随着中国和欧洲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每盎司钯的价格超过了3000美元,创历史新高。杰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师表示,这甚至可能超过了全球内燃机汽车销售放缓对钯价格的影响。

油价也一直坚挺。自今年年初以来,油价已回升至疫情暴发前每桶65美元以上的水平。尽管国际旅行受限,市场低迷,但随着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已经回升。欧佩克及其盟友,如俄罗斯,仍在继续限制石油供应,只是在缓慢地向市场增加产量,以提振油价。

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师克里斯蒂安•马雷克(christstyan Malek)称,未来几年可能出现严重的供应缺口。由于非欧佩克产油国供应短缺,油价有过度上涨的风险。

高盛(Goldman Sachs)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油价将达到每桶80美元。高盛同时警告称,随着疫苗的加速接种,人们开车度假推高了5%全球需求,今年夏天将会出现严重的石油短缺。

走向绿色经济,铜价飞升

由于各国政府承诺增加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使用,铜价一年多来一直保持着上涨势头,而有赖于铜的绿色科技也水涨船高。

29-2 铜的需求量猛增 图片来源:彭博

铜的需求量猛增 图片来源:彭博

扩建电网就是很好的例子。据彭博社的数据,2020年,约有190万吨铜被用于建设电网,这种红色金属的价格在过去一年上涨了90%以上。彭博社预测,到2050年,铜使用量将几近翻倍,而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其他低碳技术对铜的需求也将激增。

高盛大宗商品策略师尼古拉斯•斯诺登(Nicholas Snowdon)称,由于铜是“在捕获、储存和运输电力方面最具成本效益的金属”,因此铜将是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关键。他表示:“铜就是新的石油。”

钢铁价格上升,反而提振了美国工业?

多年来,欧洲和美国的钢铁生产商一直饱受全球产能过剩之苦。工厂很难赚钱,工作安全也成了人们日益担心的问题。根据欧洲钢铁联盟(Eurofer)的数据,2008年至2019年,欧盟失去了超过8.5万个钢铁就业岗位。

如今,由于钢铁价格飙升,这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迄今为止,这些地区的钢厂为了满足飙升的需求,已经在以最大产能运转。

《华尔街日报》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金属行业一直面临着失业、工厂倒闭和海外竞争等种种问题。但现在,这个行业正经历着出人意料的复苏。

我们甚至可以在华尔街找到复苏的证据。美国最大的金属生产商纽柯公司(Nucor),成为标普500指数中今年表现最好的股票。许多金属制造企业的股票回报率都很高。

但是《华尔街日报》也指出,创纪录的金属价格不会扭转长期失业的局面。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金属行业的就业人数下降了75%以上。随着海外竞争对手的增长,以及生产流程的优化,40多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了。但金属价格飙升带来了一些乐观情绪,毕竟在疫情期间,美国金属行业就业人数降至了有记录以来最低点。

大宗商品市场还会“热”多久?

然而,大宗商品涨价的热潮将持续多久仍然有待商榷。嘉吉(Cargill)全球贸易集团负责人亚历克斯•桑菲柳(Alex Sanfeliu)在谈到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时说,“这是一个迷你超级周期,我不认为它会像上次那样持续那么久。现在供给和需求反应更快了。”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一家农产品交易公司负责人认为,粮食大宗商品的价格不会持续上涨。但是,他预计未来6到12个月的潜在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因为在一年的封锁之后,消费者踊跃外出就餐,这将推高农产品价格。

一些人对世界正进入超级周期的说法表示怀疑。CRU首席经济学家Jumana Saleheen表示:”我们认为涨价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更像是商业周期的上升,而非超级周期。”

28-2 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表示,由于铁矿石是一项“高固定成本业务”,该公司最终会将产量提高到每年4

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表示,由于铁矿石是一项“高固定成本业务”,该公司最终会将产量提高到每年4亿吨。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据《金融时报》报道,巴西淡水河谷(Vale)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多•巴托洛梅奥(Eduardo Bartolomeo)表示,铁矿石并不会进入一个超级周期。他预计,当前的供应紧张将在两年后缓解,市场对炼钢原料的需求将趋于平稳。

29-3 路透社:中国对大宗商品公司发出价格警告,金属价格下跌 图片来源:路透社

路透社:中国对大宗商品公司发出价格警告,金属价格下跌 图片来源:路透社

路透社报道,5月24日,工业金属价格下跌。此前中国的监管机构警告国内大宗商品企业在强劲上涨后维持“正常市场秩序”。

5月21日,白宫表示已将基建支出从2.25万亿美元削减至1.7万亿美元。大宗商品交易者也变得谨慎起来:随着宽带、道路和桥梁支出计划的削减,铁矿石和铜的需求可能会受到抑制。

(本文编译自英国《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彭博社、路透社、《金融镜报》、The Street)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10期)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