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卖车一月销量超8000台

华为豪言明年销量超特斯拉

华为到底造不造整车,似乎并不是关键,华为在汽车场景的布局和野心,已经一步步展露出来。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杰  孙冰 | 上海、北京报道

最近,“不造车”的华为却屡屡登上汽车新闻的头条。

4月17日,北汽新能源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面世,这是第一款“HUAWEI Inside”汽车。

4月19日,小康股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赛力斯SF5华为智选版正式亮相上海车展。

4月20日,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现身上海华为全球旗舰店,宣布华为正式开启卖车,并将在年底前拓展至全国1000家零售店。

5月18日,华为内部发文宣布,余承东兼任新成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作为曾带领手机业务几乎冲到全球第一的“华为猛将”,余承东的新角色被外界疯狂解读。

5月21日,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联合创立的电动汽车品牌长安蔚来更名为“阿维塔科技有限公司”,三方还将共创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业内传闻,其首款车型或为一款高端纯电动SUV,并会很快亮相。

这一系列举动让外界对华为要造车的传言越来越多。早在2018年,华为就在内部网站“心声社区”上公开了一份内部决议,其中明确:华为不造车,但会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不过,这个决议末尾有一个注脚:有效期3年。

但时移世易,当时还没有美国“封杀”华为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在如今极限生存的形势之下,手机业务跌倒的华为对“造车”的态度会不会发生改变?

5月24日,针对外部传言,华为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声明》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至今为止,华为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

不过,华为到底造不造整车,似乎并不是关键,华为在汽车场景的布局和野心,已经一步步展露出来。

80 5 月22 日,华为位于上海南京东路上的旗舰店外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I 摄

 5 月22 日,华为位于上海南京东路上的旗舰店外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华为卖车首月告捷,一月销售超8000台

不造车的华为“卖车”已有一个月了,成绩如何?

4月20日,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全新车型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正式入驻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的华为全球旗舰店,该车于4月21日起开始预订。除上海之外,该车型还将陆续入驻深圳、成都、杭州的华为旗舰店。余承东表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将在今年7月底进入华为200家零售店,年底将扩展到1000家。

5月22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南京东路上的华为全球旗舰店进行实地探店。记者在店内看到,一楼为产品体验区;二楼为全场景体验区,分为智能家居、移动办公、运动健康、智慧出行、影音娱乐等五大场景;三楼的多功能区,可供访客观赏艺术展、影展、画展等。

时值周末,不少市民“拖家带口”前来选购,还有许多外地游客拖着拉杆箱前来“打卡”。他们告诉记者,听说华为开始卖汽车,这次是特地为华为新能源混动车而来。

“线下体验感觉十分棒,可以直观了解到车子的性能和舒适度,旗舰店展示了3辆不同颜色SF5,说实话感觉车子后排有点小,其他方面和特斯拉有相似之处。”一位苏先生告诉记者。

车迷吴先生是华为忠实粉丝,他对记者说:“华为之前曾辟谣说不造车,要做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服务商,但是最近华为智选店已经在大量铺设中了,看来华为有意涉足新能源汽车一事基本已经确定了。无论华为造车还是卖车,我们当然是举双手赞成,华为能把手机做到极致,相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能取得不凡的成绩。”

据了解,在上海南京东路华为全球旗舰店内展示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是华为智选与小康股份合作的首款车,该车共有两种型号,两驱版和四驱版分别售价21.68万元和24.68万元。据公开资料,该车搭载了华为 DriveONE 三合一电驱系统,HUAWEI HiCar、HUAWEI Sound,同时,华为也参与到这款汽车的外观设计与质量把控。

“我们的理念就是让人—车—家智慧互联成为可能,上车前在手机上听的歌,无缝在上车后继续播;一键控制智能家居,下班回家还可提前打开家中的空调、灯光,管车也管家,智慧生活不止于此。”销售人员小徐告诉记者,一个月来的订单已达8000台,首批交付是5月底,现在预订的话,最快提车要到8月份了。不过,华为用户(即通过华为销售渠道订购的用户)可以“插队”优先提车。

华为官方表示,在纯电模式下,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可实现续航180公里(NEDC),满足城市日常通勤;最长可实现1000+公里(NEDC)续航 ,可油可电,没有续航焦虑。

不过,现场有位市民对续航里程有所质疑,对此,这位销售人员回应说:“在城市里跑、上下班,不经常跑长途的话,充充电,基本用不到油,1000公里续航是在满油满电的情况下达到的。”

记者注意到,有不少原本考虑购入特斯拉的消费者转投了华为“战营”。

销售人员小徐对记者说:“之前‘刹车’维权事件的确影响了不少购车者的想法,他们也会问华为的刹车怎么样。据我所知,特斯拉刹车是业界比较高端的一款,电脑权限太高造成车主控制不住。而赛力斯SF5搭载SERES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融合了多个高精毫米波雷达以及高感知摄像头等感知硬件,达到L2+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可实现TJA交通拥堵辅助、ICA高速巡航辅助、ACC全速域自适应巡航、FCW前碰撞预警、AEB自动紧急刹车、LKA车道居中保持等诸多丰富功能,全面涵盖日常用车场景。”

销售人员说,特斯拉自动驾驶是根据美国道路研发的,而中国的道路其实更加错综复杂。华为研发了一套符合中国道路特点的自动驾驶,使用激光雷达,在使用中反应度会更高,更适配于国内道路。该技术还会应用于华为和北汽集团合作的另一款车型,售价约为43万元,但目前还没有上市。

关于售后问题,小徐对记者表示:“直接找华为就可以了。我们也在督促厂方新建售后服务中心,因为以前的服务中心不足以支撑售后服务量。现在上海只有3个售后、售前体验中心。”

81 不少外地游客拉着拉杆箱前来,华为“粉丝”真不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I 摄

不少外地游客拉着拉杆箱前来,华为“粉丝”真不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华为的野心:HUAWEI Inside

一款新车刚上市一个月,便有超过8000台的销售量,这意味着什么?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1—3月份)造车新势力中的蔚来、小鹏和理想的总交付量分别为20060台、13340台和12579台。即使是特斯拉Model Y,从新车上市到月销售过万辆,也用了3个月。由此可见,华为的开局不错。

不过,这还远不能满足华为的胃口。据媒体援引来自华为渠道人士的消息报道称,余承东已经在内部定下了2022年汽车销量达到30万台的目标,要超过特斯拉。而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的销量还不到15万辆。

余承东曾对外表示,华为拥有线下高端体验店5000家以上,覆盖中国的每一个重要城市,这和不管是宝马、奔驰等传统汽车厂商,还是特斯拉以及各种造车新势力,都不在一个量级上,这也是华为卖车的巨大优势。“将华为的卖车渠道覆盖到中国每一个重要城市,这是华为未来5~10年的长期战略。”他说。

接下来,华为要做的是拓展车型。在声明中,华为强调公司选择了北汽、长安和广汽3家车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它们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才可以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 Inside”。

早在2019年5月,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5个月后,华为发布旗下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包含一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五大智能系统,分别是智能驾驶(MDC)、智能座舱(CDC)、智能电动(VDC/mPower)、智能网联(C-V2X)、智能车云(Octopus),以及包括激光雷达、AR-HUD在内的30多个智能化部件。

2020年4月,华为正式发布HiCar品牌,并推出其为智能汽车打造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涵盖“五大系统、三大平台”,一应俱全。

有业内人士调侃,华为在智能汽车上的技术专利和解决方案,除了没覆盖车壳子,其他技术活儿全干了。目前,华为HiCar已经合作了超过150款车型,预计到2021年装车量将达到500万台。

5月17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中国生态大会上宣布,华为面向智能驾驶有两条路在走,一条路是构筑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另一条是华为在打造一个自动驾驶的生态,名为“MDC生态”。

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无论是通信还是手机,想必也会包括汽车,华为一定会选择做一家掌握住产业核心技术的公司,这是华为成功的关键,也是华为的基因。在这个逻辑下,“HUAWEI Inside”确实是战略眼光更高超的选择。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10期)


 

2021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