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碳中和+氢能”概念火热 这些汽车产业链公司正在积极布局

氢能被视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宋杰) 氢能被视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

4月21日,国家发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推动新型储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日,《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发布,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氢能的产量全球第一,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望实现平价。

在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背景下,氢可作为“储能的未来”因为完全脱离了碳排放,被称作“绿氢”。同时,“绿氢”作为未来解决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的一项重要行动出现在此次中美联合声明中,这表明“绿氢”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碳达峰之最优“无碳”布局 汽车产业链公司积极参与

继风电、光伏发电之后,氢能产业受到资本青睐,不少上市公司已公布了各自布局氢能产业链的计划。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纷纷公告,深度参与氢能市场。长城汽车(601633)宣布其氢能发展战略,目标在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亿华通(688339)发布公告称拟与丰田汽车合资设立华丰燃料电池公司;现代汽车宣布在广州市广州开发区成立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在华建立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的全球汽车厂商;隆基股份(601012)成立无锡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正式进军氢能领域。

目前,在“以奖代补”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重视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投入,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国产化和技术突破,带动成本快速下降,商业化应用进程提速。华培动力(603121)于2019年提前布局燃料电池,在当下众多利好政策的助推下,公司有望逐步建立领先优势并加快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氢燃料电池整车生产企业有宇通客车、金龙汽车、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氢能供给企业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美锦能源、厚普股份等;氢能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有潍柴动力、雪人股份、华培动力等。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第十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表示,氢能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最佳途径。未来十年光伏和风电进入太瓦时代,燃料电池汽车进入百万辆时代。

中信证券指出,环保、热值等特性加持,政策推动,氢燃料车用场景快速拓展。在远期“碳中和”实现的过程中,氢能的地位将越发重要,在传统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脱碳中将扮演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燃料电池汽车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产业链配套的材料、设备生产商将迎来巨大成长机遇。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2019年燃料电池产业产值为3000亿元,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燃料电池产业2020-2025年产值达到1万亿元、2026-2035年达到5万亿元、2036-2050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多地出台氢能产业规划 为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根基

在地方层面,为了进一步鼓励、支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和行业标准,鼓励氢能产业链的集群化发展。

目前,东部沿海地区、汽车产业强省以及氢气资源充沛的区域有望成为首批示范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川渝地区先后推出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行动规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数量、加氢站建设数量、加氢能力、产氢能力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同时,氢能等写入多省市"十四五"规划,敲定未来5-10年发展蓝图。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方面,北京和上海再次站在了前端。

2020年印发的《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将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40亿元。而《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也提出,到2023年,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要实现“百站、千亿、万辆”总体目标,规划加氢站接近100座并建成运行超过30座;加氢网络全国最大,形成产出规模约1000亿元,发展规模居全国前列,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接近1万辆,应用规模全国领先。

京沪两地在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氢能产业方面都有了清晰的思路,这两座城市也是即将公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领头羊”。

对比不难发现,京沪两地在氢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略有不同,这和各自在氢能产业方面的产业特点息息相关:北京的5年目标是力争建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高地;上海则依托“氢能港”,打造完善产业链。在氢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要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制定符合自身定位的发展策略,才能取得更好的 效果。

上海氢能港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十四五期间,氢能港要力争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营业收入500亿元以上;入驻高科技企业2000家;引进研发工程师、经理人等创新创业人才10000名;集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组织等50家;还要引进和培育发展一批氢能产业独角兽企业,形成一个区域从产业到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京沪外,天津"十四五"规划提到要强化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辽宁省"十四五"规划要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河北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山东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氢能等多地敲定未来发展蓝图。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