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央行首次坦陈“关键金融事项”——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加大力度

李波指出了中国金融供给侧存在的、必须立即解决的严重问题,这是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瞄准的目标。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个明显短板是长期资本不足,尤其是股本不足。我们支持实体经济贷款的比重较高,因此,宏观杠杆率也偏高。同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显得不足,因为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股本。大家也看到,我们的资本市场波动偏大,因为资本市场比较缺长钱。”4月20日晚,央行副行长李波在博鳌论坛养老金改革分论坛上给出重要判断。

为什么说这是重要判断?第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且坚持实业为本的经济战略,但长期资本不足显然会对这一经济战略形成压抑;第二,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如果这时缺乏科技创新所必须的大量股权资本,那高质量发展将失去动力。

李波指出了中国金融供给侧存在的、必须立即解决的严重问题,这是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瞄准的目标。

李波认为,中国储蓄规模很大,但储蓄大量集中在银行和房地产,这样的结构“不够健康”,应该把一部分储蓄吸引到养老金账户。他指出:2018年末,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家的养老金积累余额加权平均占GDP的比重达到126%,而中国同期只有10%左右。从国际经验来看,“长钱”的主要来源是积累型的养老金。

非常赞同李波的观点。将居民储蓄导向养老账户,养老账户再以机构投资方式转化为股权资本的重要来源,这是国际惯例,如何把这件事做好,则是急迫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但是,必须看到一个事实:过去许多年,中国金融的方方面面都在争夺居民储蓄,包括这几年出现的P2P和各类金融、准金融机构。但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银行必须要有足够的居民储蓄作为基本信贷依据,信贷增长也必须有储蓄增长作为基本依托;其二,资本市场发展更需要依托居民储蓄。

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对储蓄资金的“撕扯”,可能导致股票市场得不到足够且合格的长期资金支持,当然尽显疲弱。

怎么办?第一,在强化直接金融、股权资本的背景下,要鼓励居民储蓄流向资本市场,只要是合规渠道,比如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银行资管机构或家族信托计划等等;第二,储蓄外流导致的银行基础流动性缺失该如何解决?请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释放长期基础货币,以补足其基础流动性缺失。

这是不是“大水漫灌”?当然不会。相反,中国M2增速会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乘数降低而相应降低。而且:第一,随着股权资本的不断加厚,企业资产负债率相应降低,这不是更加有效地去杠杆?第二,随着股权资本的不断加厚,投资者对企业创新能力的预期势必发生根本改变,从而有效激励中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第三,随着股权资本的不断加厚,居民财富预期好转,有利于投资、消费——中国经济内需的稳定。

且不表更多,以上三项不是中国经济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吗?中国金融业界齐心聚力破解中国长期资本不足、股权资本不足的金融结构性问题,这是促使中国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药方。

责编:姚坤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