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疫苗接种利己利人

无论从利己还是利人动机出发,我们都没有理由在疫苗接种上犹疑退让。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539.2万剂次。根据该数据折算,目前我国疫苗接种率还比较低,离构筑免疫屏障目标(70%~80%接种率)仍然遥远。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在这场艰难 “抗疫”中的表现交出了高分答卷。一年多来,全国上下一心、艰苦奋斗,率先做好疫情防控、率先开始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中国疫情防控的巨大成果不仅惠己,也惠及世界。

当前全球疫情防控正在转入新的阶段。随着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并大规模投入使用,世界各国正在逐步将疫情防控重心转向疫苗接种。从现在的进展情况来看,疫苗接种的初期效果已经开始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预计随着接种率的加速提升并不断临近构筑全民免疫屏障,疫苗接种的宏观效应有望在下半年大规模体现,而疫苗接种进度的快慢,很可能成为决定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工信部相关人士在去年年底就表示,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国内大规模接种需求,因此,与很多国家(甚至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目前制约中国国内疫苗接种率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并非疫苗生产能力、供应能力不足,而是接种意愿相对较低。

相对较低的接种意愿其实主要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即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效果良好,民众缺乏接种疫苗的紧迫感。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原因包括担心接种可能产生副作用、认为他人接种后自身也就更无必要接种了等等。

这类认知可以理解,但存在偏差。因为首先,虽然国内防控到位,但这种相对安全的局面背后是疫情防控的常抓不懈,而中国或早或迟,终归要回复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面、彻底正常化,而且这种正常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倒逼压力,因为疫苗接种较快的国家可能很快就会开放经济活动和边境,中国作为全球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不可能滞后于全球性开放趋势。

其次,中国新冠疫苗的质量安全管理具有严格保障措施,疫苗的临床研究结果和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均提示疫苗安全性良好。事实上,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率先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截至3月底,中国已经向8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经为世界普遍认可。

第三,疫苗接种具有典型规模性,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大规模的人口接种并构筑起全民免疫屏障,其公共卫生干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由此可以引申出的两点结论是,其一,在构筑起全民免疫屏障前,从自身角度考虑应及时接种疫苗以保障个人及家人健康安全;其二,全民免疫屏障不会凭空而来,只有当包括你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参与到免疫屏障构筑中去,中国以及全人类抗击新冠病毒的伟大斗争才能最终胜利。

故此,无论从利己还是利人动机出发,我们都没有理由在疫苗接种上犹疑退让。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7期)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