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资本为什么爱火锅?

海底捞人均消费超过110元,呷哺呷哺预亏,巴奴加速融资

火锅作为餐饮行业竞争激烈的赛道,在经济复苏的后疫情时代,开始了更加热闹的争夺战,哪家火锅能上位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北京报道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情。”这是很多年轻人在聊天时的口头禅。

3月23日晚,“火锅一哥”海底捞(06862.HK)发布了“信息量非常大”的2020年全年业绩公告。2020年全年,海底捞集团实现收入2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全年净利润3.09亿元,同比2019年下降86.8% ,抹平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导致的9.65亿元亏损,实现盈利。同时,海底捞宣布继续全球开店,给一线员工们每月最高加薪1600元。

火锅作为餐饮行业竞争激烈的赛道,在经济复苏的后疫情时代,开始了更加热闹的争夺战,哪家火锅能上位呢?

p66

海底捞:净利润下降86%,人均消费110元以上

3月24日,“海底捞人均消费110元以上”上了热搜。

“2020年,我们仍积极开设新门店。”海底捞集团在其业绩公告中表示,自2020年第二季度起,随着中国大陆地区疫情逐渐好转,下半年餐饮业复苏趋势明朗,公司在现有门店营业情况逐渐恢复的同时加速开店。

2020年的疫情,给了海底捞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疫情初期,海底捞曾经历了长达46天的停业。尽管如此,海底捞年报显示,2020年全年,海底捞集团实现收入同比增长7.8%,虽然上半年因疫情导致亏损,但全年仍实现盈利。

长期以来,海底捞都是中国餐饮界的“神话”,但是近年来争议不断。

根据财报,2019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是4.8次/天。而最新的2020年年报,海底捞门店2020年翻台率是3.5次/天,其中2020年下半年的平均翻台率已回升至2019年同期的75%以上。不过,顾客人均消费价格却从105.2元涨到了110.1元。

在互联网上,很多用户都评论,相对其他火锅,海底捞越来越贵了。

食品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海底捞门店较多,对应的商业租金成本也相对较高,属于重资产布局,这对海底捞利润的蚕食也非常严重。

谁能超越海底捞?

虽然海底捞近年不断遭遇争议和挑战,但仍多年屹立不倒,在火锅界,“谁能超越海底捞”这个话题备受关注。

3月4日,已上市7年的火锅企业呷哺呷哺(00520.HK)发布业绩预警,预期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收入,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年度下降约9.5%;预期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度将录得纯利介于1000万至2000万元人民币之间,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年度则录得纯利约2.9亿元,这也意味着,2020年度呷哺呷哺净利降幅将在90%以上。

作为曾经的“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不可谓不努力。

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了针对白领人群的高端聚会火锅餐饮品牌“湊湊”。2018年,湊湊开始扭亏为盈,根据呷哺呷哺年报显示,在2019年开了243家新店,其中,呷哺呷哺189间,湊湊54间。

财报显示,呷哺呷哺的店面总数在2019年有1124家,让包括海底捞在内的很多火锅品牌都望尘莫及。

而且,呷哺呷哺还推出了“火锅+奶茶”模式,其主打“大红袍珍珠奶茶”很受欢迎。但是,呷哺呷哺和很多餐饮企业一样,受疫情影响很严重。

另一家火锅企业巴奴也引人关注。

巴奴主打毛肚火锅,其宣传理念“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被外界认为是在和海底捞最擅长的“服务”公开打擂台。

巴奴创始人杜中兵也是餐饮行业老兵,提出 “产品主义”,避开菜品的“大而全”。目前巴奴已经投资上亿元建了4座中央厨房,分别位于北京、郑州、无锡和原阳,均是集生产、仓储物流及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且已向餐饮同行开放服务。除此之外,巴奴还在重庆自建有底料研发及加工基地。

在2020年3月,巴奴获得了番茄资本近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目前,在全国开店70家以上。

2月1日,方正证券在一份研报中分析了火锅行业的特点,称火锅赛道受众广、规模大,具备较强的餐饮及社交属性。同时火锅基本无需依赖厨师,一方面使各门店之间的口味、食材更易标准化和稳定,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并提升了单店盈利能力。

目前,各路资本已经开始关注火锅行业。

3月17日,火锅食材连锁品牌锅圈食汇宣布完成3亿美元D轮融资。据悉,此轮融资由招银资本领投,天图资本及原有老股东资本跟投。

另一火锅食材连锁品牌懒熊在2021年2月份完成A轮融资,字节跳动作为投资方入局,张一鸣都已经上车进入火锅赛道。

此外,火锅物语、餐爆食材等火锅食材连锁品牌纷纷拿到了融资。

尽管海底捞依旧在火锅市场中占据头部位置,但不同的火锅企业和各路玩家还在不停进场,谁能在这场  “突围战”中脱颖而出呢?大家拭目以待!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6期)

2021年第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