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两高”报告交出市场主体保护成绩单

产权平等保护、营商环境法治化成效显著

当“两高”报告中的“严管”“厚爱”成为热词,背后传递出的是积极为中国各类企业纾难解困、为其发展提供保障的司法温度。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丨全国两会报道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分别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两高’报告”),持续引发热议。

其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等表述,尤其为企业家和工商界人士所关注。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在参加工商联界别委员“两高”报告小组讨论时表示,“两高”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加强产权平等保护、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新举措。

当“两高”报告中的“严管”“厚爱”成为热词,背后传递出的是积极为中国各类企业纾难解困、为其发展提供保障的司法温度。

43

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

从宏观层面看,“两高”报告均强调了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

最高法报告表示,依法妥善审理涉国有企业改革案件。坚持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严格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民营企业参与兼并重组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等界限,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认定为刑事犯罪。

最高检报告则强调,平等保护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

从微观层面看,“两高”报告里的多项数据均体现了司法对各类市场主体保护的力度。

最高法报告显示,各级法院对2.5万家企业暂缓强制执行措施,在18.1万件民商事案件中采取“活封”等措施,为企业释放资金1631亿元、土地869万亩、厂房3271万平方米,帮扶3.6万家企业复工复产。审结破产案件10132件,涉及债权1.2万亿元,其中审结破产重整案件728件,盘活资产4708亿元,让532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重获新生,帮助48.6万名员工稳住就业。

最高检报告表示,开展企业控告申诉专项清理,排查2.1万件,支持企业合法诉求5519件。严格区分恶意欠薪与周转困难而欠资,以精准司法保企业、为员工利益谋长远。

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所取得的成效。“各类市场主体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和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在依法依规、公正执法的前提下,对各类市场主体应当平等保护。” 北京厚大合川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邹瑾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依法持续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近些年的“两高”报告,对民营企业的保护都不吝笔墨,今年也如是。

最高检报告谈民营企业保护时明确,对民企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同时探索督促涉案企业合规管理,促进“严管”制度化,不让“厚爱”被滥用。

体现在数字上,司法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则更为清晰。

最高法报告称,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81亿元、涉民生案款254亿元、涉金融债权案款3300亿元。

最高检报告表示,有力惩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起诉2.3万人,同比上升2.9%。持续清理长期未侦结的涉企“挂案”,2019年排查的2687件已督促办结2315件;去年再会同公安部排查督办5088件,为企业解绊,促放手发展。

“两高”报告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和支持,赢得了不少民营企业家代表委员的称赞。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燕瑛表示:“报告中多处体现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用法治力量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积极关注中小微企业司法需求,用法治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说到了民营企业家的心坎里。”

全国工商联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对法治环境的满意度在提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在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看来:“国家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但需要进一步通过立法破除制约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则表示,民营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民营企业法。希望尽快制定民营企业法,护航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这并非一句空话。“两高”报告中,均总结了2020年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效。

最高法报告显示,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46.6万件,同比上升11.7%。出台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等10个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方便当事人举证、缩短诉讼周期、降低维权成本、提高赔偿数额,知识产权案件判赔金额同比增长79.3%。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34件56人。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最高检报告总结说,协同国家版权局等对49起重大侵权盗版案挂牌督办。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万人,同比上升10.4%。对国内外企业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平等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的这些成效是如何取得的?最高法的措施是,制定司法解释,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最高检的经验是,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整合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以专业办案团队强化综合司法保护,并在天津、海南、重庆等9省(市)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看完“两高”工作报告后,对“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制定司法解释”印象深刻。

胡成中从2003年起便以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了关于加强企业名称权保护的提案,此后多年,他多次为严打侵权假冒行为支招。今年两会,他带来的建议内容依然涉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他在建议中提出,要建立国家主管机关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双向沟通交流机制,希望通过定期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建议,增加他们在知识产权执法绩效评价体系中的“话语权”,为权利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

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已经在2021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有所体现。最高检报告表示,加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积极参与整治群众反映强烈、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促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

“将全面推广主动告知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制度,继续探索知识产权案件跨区集中管辖。” 最高检报告起草组负责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副主任马骐表示。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5期)

2021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