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孙学龙: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全国两会举行期间,孙学龙代表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享了六安当地在失能困难群众社会化、组织化养护工作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 全国两会报道

前不久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副市长孙学龙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在全国两会举行期间,孙学龙代表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享了六安当地在失能困难群众社会化、组织化养护工作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六安市副市长孙学龙

全国人大代表、六安市副市长孙学龙

据孙学龙代表介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整合闲置资产,破解机构用房难题。

目前,全市已建成9个养护机构,分别利用2个闲置学校、5个闲置敬老院改建,1所社会办养老机构和1所医院托养,共集中养护539人。如金安区爱之心怡院是由原朱庵小学改造而成,金寨县福寿缘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由闲置敬老院改造而成。

二是整合相关政策,破解养护资金难题。

坚持“不拔高标准、不增加负担”原则,将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目前享受的政策性补贴资金进行整合,用于集中养护费用支出。

如金安、裕安两区集中养护失能人员养护标准为2200元/人/月,资金来源是:保障对象个人政策性补贴资金(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津贴等)400元/人/月,民政部门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600元/人/月,养护对象家庭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合理自付部分费用,不足部分由区、乡财政予以补齐。

三是整合部门资源,破解康复医疗难题。

整合残联、民政、卫健、医保、扶贫等部门资源和职能,残联部门通过精准康复服务项目为养护机构添置必要的康复设施,对机构内符合残疾人评定标准人员集中办理残疾人证,帮助申领补助救护资金;

卫健部门为养护机构设立卫生室、护理医院提供快速审批,公立医院对养护机构给予结对帮扶,开辟转诊绿色通道;

医保部门及时帮助养护机构医务室办理医保定点和门诊结算业务,及时解决此类人员“报销难”问题。六安市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养护机构已实现集养护机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无缝衔接。

四是整合市场资源,破解机构运管难题。

截至目前,六安市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已引进6家社会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运营管理,如金寨县的“悠南山养老”、金安区的“乐天养老”等。通过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用人管理模式,养护机构的安全管理、膳食管理、卫生管理、康复护理水平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开发了智慧系统,将入住人员健康信息、床位管理、护理服务、餐饮管理、公共区域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等信息进行整合,做到24小时不间断监屏监控,保障了集中养护人员人身财产安全。

五是整合制度体系,破解管理监督难题。

政府组织第三方社会评估机构,对拟入住人员进行自理能力评估,入住时即签订运营机构、监护人、乡镇政府三方协议。积极探索建立养护机构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信用管理制度。由县区民政部门重点做好业务指导和养护机构的监管,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养护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严禁挪用、套取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集中养护将单一的“物质救助”转变为“物质救助+医养结合+身心救助”多元保障,客观上有效提高并稳定了养护对象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解放了养护对象的家庭劳力,破解失能困难群众生活照料难题,进一步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了“养护一个人,脱贫一家人,受益一群人”的预期目标。

责编:周琦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