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张涛:建议将高校为乡村振兴的贡献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涛带来了一份关于建立健全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的建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邓雅蔓 | 全国两会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涛带来了一份关于建立健全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的建议。

建议内容显示,由于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应更多地承载人才支撑、乡风塑造、创业创新等更加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功能。其中,高校必须全面参与到乡村教育振兴的工作中来。

此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

张涛在建议中表示,高校为乡村振兴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利用好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成长空间,需要高校发挥重要作用;二是高校作为咨询研究的高端智库,大多有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力,更可以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技术供给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的高地;三是中华民族文化根基在乡村,乡村文化的灵魂在于耕读教育,其中蕴含着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高校在这一方面具有学科研究实力,深入挖掘耕读教育理论创新责无旁贷。

针对这三方面内容,张涛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

一,鼓励高校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将原扶贫办转制为“乡村振兴工作部”,对原扶贫对口县开展高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精准支撑和保障。

二,发挥高校高科技、信息化的教育手段,开辟乡村教育网络专线,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尝试城乡课堂一体化等先进教育模式在乡村教育中的实践,并以多种形式扶持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

三,将高校为乡村振兴的贡献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升继续教育学院、创业管理学院等教育优势资源服务乡村教育的能力,探索学分、学历互认等政策创新途径,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

四,高校应加强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有志于乡村教育创新的高端、实践型人才,扎根乡村,发现和培养人才;同时,应借鉴“乡贤+教育”的传统耕读教育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校退休教师的教育经验和耐心,鼓励他们回乡成为人才发现和培养的“伯乐”。

五,支持高校对耕读教育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作用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形成理论性成果指导有耕读特点的现代乡村教育,使其真正成为使受教育者同时享受自然之美、劳动之乐和科技之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