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台商留沪过年记

我在上海、台北都有温暖的家

台商张恒瑞从台北来沪创业已经25年,今年他第一次在上海过年。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上海、台北都有温暖的家。

ch2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杰|上海报道

台商张恒瑞从台北来沪创业已经25年,今年他第一次在上海过年。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上海、台北都有温暖的家。

张恒瑞的创业领域是留学规划指导,以往经常是1月初完成年度美国学校申请工作,就会赴美与学校负责人进行面对面深入沟通,然后直接从当地返回台北过年,春节后再从台北回上海工作。

“因为疫情,我2020年3月初回到台北,就一直待到了9月,这是近10多年来最长的一次。此后9月回到上海的家,一直到现在没有回过台北。” 张恒瑞说。

051

今年春节前夕,台商张恒瑞在上海办公室内接待线上家长的留学咨询。

第一次留沪过年,不会烧菜也不会叫外卖

张恒瑞最引以为傲的是培养了4个优秀的女儿。他的大女儿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就读本科,目前在上海实习;二女儿就读于菲利普斯·安多佛高中;三女儿就读于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小女儿在台北读初一。

今年春节,张恒瑞和大女儿在上海过年,夫人则带着其他三个女儿在台北过年。

“过年家里阿姨回老家了,我又不会烧菜做饭,带着大女儿买了一堆零食度日。大年三十,我的学生家长正好从北京飞上海陪儿子,这个学生已被纽约大学录取,因为疫情他要在上海的纽约大学先读一学期。我们就一起吃了年夜饭,这也是第一次在上海过年。”

张恒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手机里没有外卖APP,也没有出行APP。

“所以我老婆很担心我这个春节怎么办?还有同事说要不要帮我叫外卖。当然我不能把我女儿给饿着了,还是要学着下厨。” 张恒瑞笑着说道,“上海台办的朋友知道我在沪过年,很关心我,有几位上海朋友还送了那种快煮的盆菜以及很多年货,令我很感动。”

今年9月,张恒瑞的小女儿就会从台北转学到上海读书,二女儿和三女儿回美国读高中,大女儿回美国读大学。

2020年没有裁员,给员工包了大红包

年前,张恒瑞给留沪过年的员工包了红包。按照他们入职的年限,除原来的奖金外,老员工拿到了3600元红包,就算才做一年的也有2000元 。

张恒瑞感谢员工们和他一起走过了2020年, “好不容易挺过来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解聘任何一名员工。

在特殊的2020年,张恒瑞所在的留学和培训行业是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也把野蛮生长到失控的行业拉回正轨。”张恒瑞告诉记者,“这段时间陆续听到几家留学咨询公司财务上出现严重的问题,连着几个月没发薪水,当中有大机构也有小工作室。还有创始人整个申请季都在国外没有回来。留学行业各种不确定因素其实很多,持续稳定发展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实力和底蕴的。”

回顾2020年,令张恒瑞骄傲的是,他创办的学美公司培训和留学业务双线发展,培训板块业绩的“失守”,被留学板块业务弥补了过来,总体经营持平还略有增长。这一年,他没有解聘任何一名员工,而是收缩了培训门店的实体面积节约成本“自救”;另一方面他亲自与已经签约的家庭沟通,每天至少要视频接待3个留学生家庭,180天内回访了近500个,稳住他们的心情,降低他们的焦虑。

“去年2、3月份,美国疫情严重,我们的业务基本为0。有员工因为觉得行业不景气而离职,选择了其他领域发展,我祝福他们。 ”

留学行业的发展兴衰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这个春节,张恒瑞在上海的家中回想起创业25年经历的所有波折,感慨道:“还记得当年美国‘9·11’之后,赴美留学人数骤降;金融风暴时期,学生家长的财富缩水,导致他们对子女留学规划的改变,也是从那时起,我们不只做留学美国,开始着手布局其他国家的留学事项。我们算是经历过整个周期的‘行业老师傅’吧,去年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学美的中途解约率是历史最低的,扛住了这波风险。”

2021年留学业务会变好吗?

即使在春节期间,张恒瑞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美国那边的疫情防控情况。

“我了解到现在美国的高中、大学都在采购疫苗,预计将在3月先给教职员工接种,有报道推算,他们中75%以上的人都打上疫苗的话,大约需要11个月,这样差不多到明年1月当地学校内的形势会相对稳定。” 他说,尽管近期赴美留学的咨询数量有所增加,但美国的新冠肺炎感染日增数量仍然较高,家长们让孩子赴美留学的信心并不坚定。

张恒瑞分析,未来两三年内,中美关系的走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留学申请量,“但其影响主要在高精尖专业的博士申请生这个群体。想赴美读本科、硕士等学位的学生,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他回顾说,早期留学生家庭更多是考虑签证通过率、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其中包括:就业和移民的可能性。而近些年家长的观念在改变,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多家庭开始关注孩子自身的兴趣所在和未来个人发展所需,留学也变得更为理性和客观,而这种家长观念的转变,也让留学更趋向于个性化的需求。

“过去很多年,中国留学生中尖端人才滞留美国发展,主因是国内暂时没有针对这些尖端专业更好的就业机会或平台。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尖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研究机构,这些尖端人才都能找到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这也是大量尖端人才留学后回流的主要原因。”张恒瑞说。

他告诉记者,今年美国本科申请中,国际学生增加的主要国家包括英国、加拿大、巴西、印度,这都是美国本科希望招收的生源。再加上test optional政策(即申请时可以选择不提交SAT成绩),对中国学生冲击很大,对从国内高中申请的学生,更是雪上加霜。而test optional政策明年还会继续,原本因为疫情对申请一片乐观的学生要加倍努力,而家长对目标要有合理的期望。

张恒瑞建议,为了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同学们可以考虑多国混合申请,让自己掌握主动权。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3、4期)


2021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