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安徽 > 正文

黄山区全“力”以赴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

黄山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党组书记  章哲

日前,桂林2020(第三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高峰论坛上揭晓——黄山区荣膺“首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县” 榜单。2020年伊始,黄山区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纵深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活力,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其特色工作,靓点纷呈,彰显高质量:

复工复产“助力强劲”。在2020年春节前后的疫情防控初期,黄山区精准施策,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影响,率先试行公共资源 “1357”交易机制,进入平台交易项目共820个,交易总额18.45亿元、同比增长35.37%,节约资金及实现资产增值1.97亿元,其交易中心获“全国助力复工复产先进单位”称号。确保1个目标。防控疫情与助力经济发展“两不误”。推行3个暂停。暂停到场投标。不接受投标人到场递交投标文件,实行在线提交投标文件。暂停现场询标。评标委员会网上向投标人询问与答疑,不开展现场询问。暂停评标省专家库全领域抽取。专家在省库内“低风险地区”随机抽取,尽可能在黄山市“低风险地区”抽取。落实5制措施。实行人员到场报备制。开标前1天,须填报进场人员报备单并告知身体状况及出行情况,经核准后方可进中心工作。到场人员数量限制。代理机构人员2名,业主单位人员1名,特邀监督员或公证人员1名。专家评标分散隔离制。专家尽可能一人一间,音视频交流。若两人一间,则分散隔离,确保之间距离在2米以上。措施严防严控制。进场人员一律佩戴口罩,扫当日安康码、接受体温检测并登记相关信息,按照预先设定的位置各就各位,不得随意串岗。场所(室)全面消杀制。每个项目评标结束后,对评标室、监控室及相关场所,办公桌椅、电子设备全面消毒,不留死角。交易7个“不见面”。项目发布不见面。项目发布全程在线电子化办理。澄清答疑不见面。异议、质疑在交易系统线上直接提出,招标人或代理机构按法定要求线上处理并答复。文件递交获取不见面。全程电子化交易,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全部采用电子方式、线上系统递交和获取。开标不见面。不邀请不接受投标人到场见证,线上解密投标文件,开标过程全程音视频刻录存档,由特邀监督员现场监督、公证人员现场见证。中标通知书发放不见面。中标通知书在线签发电子版中标通知书。保证金缴退不见面。实现保证金自动缴退。订餐送餐用餐不见面。评标过程评标专家用餐的,采用分餐制,电话或App订餐,并送餐到指定地点,专人收取并分餐。

四进活动“接力畅通”。2020年5月,黄山区深入开展公共资源政策法规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的“四进”活动,活动将历时3个月。“四进”目标。进乡村,以全区乡镇及村居为着眼点,政策法规普及到位;进机关,以区直机关为侧重点,政策法规基本宣传到位;进企业,以建筑企业为切入点,政策法规答疑解惑到位;进社区,以城区乡镇的社区为落脚点,政策法规讲解到位。“四进”内容。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法规3个宣传小分队,分别进乡村、机关、企业、社区,切实做到专业知识“面对面”讲、业务培训“手把手”教、宣讲推广“实打实”传,内容包括现行公共资源交易最新目录和限额标准,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法律法规和小微型项目发包业务培训,其课件统一制作,集中和分场次宣讲相结合。“四进”形式。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法规宣传小分队深入赴各片区宣讲,全区14个乡镇79个村居近600名基层干部、企业相关从业人员业务受训,进而增强各方交易主体对营商环境优化的满意度、获得感。“四进”派生活动新业态。精制的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法规纸质“口袋书”发放300本、二维码“点餐式”扫码360次,进而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法规的知晓面、普及率。

智慧交易“效力叠加”。率先直播开标。2020年4月,自主开发并率先建成“不见面开标大厅”,将开标现场搬到“视频直播间”,取消现场开标程序,打破时空限制,投标人动动手指、点点鼠标,可通过登录交易平台远程看,也可手机扫码进入随地看;每个项目至少可给各投标人节约半天时间,有效降低企业路途往来成本,尤其对外地投标企业降成本效果更为明显。据统计,每个项目可节约交通车旅成本近1.5万元,每年工程项目交易约400个,全年为投标人节约运营成本近600万元,体现了黄山区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中“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的成效。率先建成远程异地评标2.0版。2020年8月,投资近10万元,在全省区县率先建成远程异地评标“筑龙版”,通过新信息技术手段,远程异地评标主场、副场评标的专家,如同亲临现场效果,实现独立评审,全程操作系统内留痕存档,监管人员登录监管系统可实时随时监督。率先开启智慧交易新业态。2020年9月,通过“不见面开标+不见面投标+远程异地评标2.0”信息技术再融合,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从地域上实行了隔离,实时、同步监督功能更完善,与跨区域交易平台协调更便捷,全过程通过数字文件即时传送、画面同步直播、语音实时交互、全过程网上操作留痕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同一项目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评标专家远程同步评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遏制围标串标、共享专家资源,实现“1+1+1>3”的协同叠加效应。

线上线下“魅力转身”。实现全程电子化招投标。依靠信息技术,已实现全程电子化率100%,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运作,通过线上“不见面”,完成项目招、投、开、评标全流程工作。实现CA“全程网办”。依托省市平台,推进CA互认,平台交易主体只需成功绑定一张CA证书参与交易,一把锁走全市,入库企业一把CA锁即可参与市县两级各类交易项目,推进系统同其他地市对接,努力实现与市县(区)间CA互认。实现交易全程音视频刻录。交易过程音视频资料全程刻录存档,从项目登记、公告发布、招标文件上传、项目信息变更、项目交易结果公示等环节全程线上操作留痕,可追溯各方交易行为,交易项目视频图像清晰、声音清楚、资料的完整。建成电子档案系统。推进纸质档案向数字化转换的过程,数字化档案向电子化档案管理的探索,电子文件原始记录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移交工作,保证电子文件的各性能完好。让“数据跑”替代“企业跑”。以“零跑腿”为引领,加快打破信息孤岛,完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省市区平台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与省、市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交易流程、功能设施标准化与电子化平台、平台服务标准化“全覆盖”,实现“线下面对面”到“线上不见面”的华丽转身。

限额工程“强力革制”。2020年底,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政策,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的前提下,先行先试,针对非公开招标400万元限额以下小型工程项目,黄山区正着力推动现行交易模式与机制系统性、重构式改革,即一冻结,冻结现行的100-400万元现行黄山区小型项目招标用户登记库招标;一停止,停止60-100万小型项目业主的分散采购,同步废止现行的由区公管局、财政局、审计局出台《黄山区小型工程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一重组,在现行登记库的基础上,重组“小型项目直选企业库”;两新建,建立60—400万元小型项目二次报价的电子竞价平台新系统,建立按下浮率准入的小型项目直选库交易新规则新机制;一完善,完善现行60万元以下微小工程自主发包办法。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