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褚健现身媒体活动谈中控技术国际化:这条路很漫长,但我们要坚持走下去

谈及中控技术业务国际化的历程,褚健坦言,过去10年,中控技术在国际化方面遇到了很多挑战,但目前已取得很大成效。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陈一良)1月25日下午,中控技术(688777)创始人褚健现身公司媒体交流活动。褚健表示,公司未来会继续立足于自身建设,练好内功,做好企业经营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谈及中控技术业务国际化的历程,褚健坦言,过去10年,中控技术在国际化方面遇到了很多挑战,但目前已取得很大成效。

“中控的业务国际化其实已经探索了10年,刚开始时,国际业务推进确实比较难,因为当时我们基础不够好,业绩不够好,但随着技术能力和项目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在2000万吨炼油项目、大型煤化工项目上的突破,我们逐渐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褚健说。

1

2

褚健在活动现场与媒体记者亲切交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

2020年12月,中控技术宣布与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公司、第六大石油炼制商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简称“沙特阿美”)签署谅解备忘录,中控技术将与沙特阿美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价值链积极在沙特境内展开业务合作探索。

对于这次合作,中控技术执行总裁崔山曾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公司的国际化战略转型,将中控技术打造成一个更加专业和卓越的大型跨国企业,服务于全球客户。此前,我们已经在国际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此次与沙特阿美签署谅解备忘录无疑会是中控技术国际化战略以及打造高端路线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3

4

褚健在活动中多次回答媒体提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

褚健介绍,国外客户接受和认可中控技术经历了一个过程。

“我们提供的DSC(集散控制系统)产品被成为‘工业大脑’,这是化工领域的核心技术,客户对产品的选择非常谨慎,过去10年,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经历了从提供低端业务到服务高端项目的发展过程,目前我们已经服务了全球多家石化领域行业巨头,对于我们来说,国际化这条路很漫长,但我们要坚持走下去,而且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褚健说。

褚健表示,公司将有步骤拓展海外市场,通过行业解决方案打开国际市场,实现控制系统和工业软件的国际化市场突破。目前公司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进一步增加海外分公司和运营团队,增加海外市场份额。

目前,中控技术已与哈萨克斯坦石化工业KPI公司、泰国Indorama公司、巴基斯坦Chiniot公司等国际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5

6

7

参加活动的媒体记者参观了位于杭州市滨江区中控科技园内的中控科技体验中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

中控技术成立于1999年,并于2020年11月24日登陆科创板,公司是我国起步较早、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已成长为国内流程工业控制系统领域龙头企业。

睿工业信息数据显示,中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已成功投入产业化应用,且DCS产品已连续9年蝉联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褚健持有中控技术20.81%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