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江苏 > 正文

江苏高邮:税务蓝的“石榴情”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近年来,江苏高邮市税务部门怀揣着深深的民族团结“石榴情”,助力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清真村围绕人居环境提升、精准扶贫脱困和产业结构优化,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路。

结对共建谋发展 乡村旧貌换新颜

“以前这里都是土路,现在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去哪都方便。”79岁的宋德中老人指着村里的道路高兴地说。除了门前户户通的马路,清真村还为村民们配齐了生活“装备”,实现了道路通、灌排水系通、自来水管道通、电力线路通、通讯网络通等“五通”。提起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清真村党总支书记吴庆才不禁感慨,这要得益于税务部门与我们村开展了结对共建。

四年来,高邮市税务部门支持清真村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积极与住建、交通等部门协调争取专项配套资金120余万元,加大示范庄台整治建设,推动零散村庄撤并和集中居住,增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配套功能。现在,村卫生室、居家养老服务站、残疾人康复中心集合成了便民“综合体”,几大功能整合产生了1+1>2的效果,更加方便了村民生活。

为了让乡村环境更加宜居,税务部门还与清真村联合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规范垃圾清扫收运,定期对河道、水塘清淤,新建生态休闲公园。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更加便民、村容村貌越发整洁,清真村的“颜值”越来越高,2020年成功入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倾力帮扶解忧困 真情赢得好口碑

“最近家里怎么样?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这是送桥税务分局分局长冯宝奎联村扶贫时的“口头禅”。帮扶工作启动后,他身着一身“税务蓝”,活跃在清真村的各个角落。低收入农户薛芬兰每次见到冯宝奎总要拉着他的手唠几句家常。薛芬兰早年丧夫,身体不好,儿子常年卧床不起,家里房屋年久失修,遇上雨天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冯宝奎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帮她申请政府补贴,并带领分局税务干部为她修缮加固房屋,如今薛芬兰一家终于可以睡得温暖又安心。

同样感受到蓝色温暖的还有杨仲兰。杨仲兰的儿子和媳妇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孙子尚小正在读书,全家收入来源仅靠她在服装厂打工维持。为了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属地税务分局的同志一边与当地民政部门沟通,帮助杨仲兰的儿子和媳妇进行残疾认定,一边与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取得联系,为他们开展个性化培训,夫妻两人在税务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如愿实现了就业梦。“现在不仅有了每年近10万元的稳定收入,而且还能相互照顾,真是太感谢税务部门了!”回想起这两年生活的变迁,杨仲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随着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和扶贫工作逐步深入,来到清真村帮扶的税务干部从几人发展到几十人,结对的“亲戚”也达到了20余户,一个个生动的税影持续在扶贫的道路上发着光和热。2020年底,清真村63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

厚植产业新优势 激发内生新动力

产业兴,万业兴,厚植产业优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几年前,清真村成立了高邮市湖畔水产专业合作社,为了让合作社更好发挥致富带动效应,高邮市税务部门定期走进合作社开展涉农税收政策宣传,助力擦亮“王鲜记”大闸蟹品牌。“在一系列税费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逐步实现了转型升级,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合作社财务负责人郭慧娟介绍道:“连续三年,公司的年免税销售额都在1000万元以上。”如今的合作社不仅成员获利,还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增收,仅去年就为周边300多户农民实现增收450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高邮市税务部门还为清真村绘制了“农旅融合”的发展蓝图,对土地适度经营进行了中长期产业规划,新建了50多亩的石榴园、100多亩的枇杷园,落实了1200亩的稻虾共作项目基地,培育出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20年清真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40万元,同比增长8%,其中经营性收入95万元,同比增长15%。“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牢牢牵住产业富民的‘牛鼻子’。相信在税务部门的一路呵护下,清真村会越来越美,老百姓也会越来越幸福。”吴庆才信心满满地说。(俞云)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