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山东 > 正文

城美、业兴、民安!滨州滨城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滨州市滨城区将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奋斗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进滨城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

1

蓬勃发展的滨城区城市景象 时志军 摄

筑牢红色家园,打造“红色堡垒”品牌

2020年,滨州市滨城区纵深推进“基层组织力全面提升年”活动,以“基层党建品牌培树计划”任务清单为根本抓手,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实现基层党建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以“红色家园”建设工程为总抓手,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扩面。深入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取消8个街道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任务,将街道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上来,推动街道由行政管理的“末端”向社会治理的“中枢”转变。调整理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将63个社区规划调整为84个。实施“党建点亮网格”工程全区建成网格党支部576个,划分楼宇党小组1028个,构建起“城市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区域党组织架构体系,推动基层治理实现由“一根针”向“一张网”的转变;全区建成“嵌入式”网格党群服务站178个,完成党员“亮牌践诺”的网格党支部有576个。建立问题联动协调解决工作机制和大数据信息化全科处理机制,实现“群众吹哨、党员报到,党员吹哨、支部报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230个市、区“双报到”单位与网格党支部结对联建,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894支,开展主题活动6500余场次。依托区房管服务中心成立区物业行业党委,将183家物业公司纳入管理,成立全省首家物业行业党校落户滨城,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2

滨城区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

以打造“红色堡垒”品牌为抓手,围绕带头人队伍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等重点任务,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再上新台阶。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注册365家。45个村集中建设5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每村每年可稳定增收4万元以上。自2017年先后开展三轮薄弱村整顿攻坚行动,对确定的70个薄弱村进行攻坚。持续推进“两规范一运用”工作机制,逐村发放统一编号的纪实手册。

以打造“红色引擎”品牌为总抓手,精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推进“两新”组织管理体制理顺,鼓励“两新”组织党员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培树一批“示范‘两新’组织”,至2020年11月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覆盖率均实现100%,72家“两新”组织党组织作为区级培育对象,建成各类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8处。

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社区治理有了“滨城答案”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

滨城区自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突出重点,将创建工作与棚户区改造有机结合,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滨城特色的社区治理之路。通过自上而下工作推动,自下而上协调诉求达成,多元参与“互通融合”,服务居民“精准有效”,倾力打造一核(党建为核心)四融(融合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级(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居民)共治的社区治理品牌,深化完善“五级双向工作法”,实现棚改社区治理从问题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努力让居民满意、为城市添彩。

滨城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棚改社区治理的全过程。聚焦棚改社区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推动权责、服务、资源下沉,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有效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资源,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系统思维,构建“区-乡镇(街道)-社区-网格-楼宇”五级党组织体系,优化社区治理的平台和格局,全面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与实效。

推动管理下移,理顺条块关系、明晰权责边界,推进乡镇街道内设机构职能整合和优化,规范社会管理事务的分类和分流,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厘清公共管理事项64项,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推动了办事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推动服务下移,针对棚改区居民多元化、差别化、个性化服务诉求,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建立“全科大网格”机制,实现棚改社区网格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矛盾纠纷全调处、为民服务全方位。实施党员干部“一带一跟一联”进社区进网格活动,排查化解各类隐患矛盾5625件,以“微治理”畅通基层社会的“微循环”。推动资源下移,加强棚改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加大棚改社区的资金、资源、精力投入,提高了管理、服务下移的效率和效益。

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社区治理资金3000多万元;开展“结对共建”活动560次,开展济困帮扶、特殊关爱服务3000余次,帮助解决社区居民身边事、枕边忧1.2万余件;整合孵化社会组织20余家,培育发展服务组织300余家,为群众提供20大类60余项专业化服务整合孵化社会组织20余家,培育发展服务组织300余家,为群众提供20大类60余项专业化服务;探索建立“商业小区、单位小区、棚改小区、三无小区”4类自治模式,培育“家长里短”服务队、“左邻右舍”帮办团等自治组织86个,建设居民睦邻网点115个、小区睦邻驿站73个、社区睦邻家园38个、街道邻里中心13个,发展楼道长、居民骨干带头人500余名。

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在调研社区治理创新时专门指出:“枫桥经验”,基层减负,有了滨城答案。社区治理体系真正实现了工作机制创新,把“治理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为民服务全方位、矛盾纠纷全调处”落到实处,为全市社区治理创新和流程再造提供了新的借鉴、蹚出了新的路子,提供“滨城答案”。

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经济态势总体向好

滨城区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步回升,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向好。

滨城区坚持用改革赋能,加速动能转换,引导传统产业聚力价值链提升,重塑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创新链、人才链,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焕发新的活力。中裕“新六产”项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成为全国食品加工行业的标杆。深化“3511”工程,打造产融综合服务中心,76家金融机构形成了以银证保为主体、多种新兴金融业态并举的金融组织体系,实现了金融为产业赋能。积极推行“拿地即开工”和“标准地”改革,建成标准厂房22万平方米,让企业“拎包即可入住”,优化产业发展空间。推进“十百千”引才行动,去年以来累计引进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3人、本科及以上大学生3518人。加快“双型”城市建设,成立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

至2020年11月份,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企业总体形势好转,共有51家企业产值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过亿元企业27家。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初步统计,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全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3.3亿元,增速实现年内首次转正。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财政税收降幅收窄,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9亿元。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全区预计金融机构本外币合计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273亿元、1099.5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8.03%、9.66%。服务业营业收入至10月份,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42.91亿元,同比增长14.6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26个百分点。

回望“十三五”,既是一段发展征程,也是一个时代刻度。

滨城区“学标杆、争一流、上水平”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累计形成学用成果450多项;争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79项,150多项创新经验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95万家,总量居全市首位;滨州工业园转型升级强力开启,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全省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试点通过验收;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有效理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打通“断头路”17条,新增污水、雨水管网124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61.1万平方米。完成城改项目103个,老旧小区改造305个;全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6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8%、8.01%;新建、改扩建学校23所、幼儿园30所;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全面启动;金融机构增至75家,新增挂牌企业12家,信贷总量、增量均保持全市首位。滨城区在2017、2018年全市考核中夺得“两连冠”,区委区政府班子连续两年“双优秀”,区委被省委表彰为干事创业好班子。2019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3

田军十里荷塘再添新景

城美、业兴、民安,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攀升,滨城区用实绩实效交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答卷”。(李荣新 霍希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