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股市大事件: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

2020 年是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庭阳  谢玮  姚坤

2020 年是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回首过去一年,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A股如期开市,到新证券法落地实施,再到全面启动新三板改革、上证综指大修、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退市新规出台,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目标,一批重大改革相继推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仍肩扛重担,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资源配置的重大职责,在为经济转型升级引入金融活水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2月3日|股市正常开市

2月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股市是否如期开市格外引人关注,市场一度讨论较多。

中国证监会充分听取了各方面意见,经过综合评估、权衡利弊,决定2月3日正常开市。这是对市场规律和交易规则的尊重,也体现了监管者的使命和担当。

中国证监会表示,关于股市开市的时间,不论是2月3日开市还是继续延迟,均有利有弊,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时,鉴于疫情的发生及近期境外市场的反应,对于开市后A股市场可能出现的异动,有关部门将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底线思维,出台和研究对冲工具,缓解市场恐慌情绪。

开市之后,A股市场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的严峻考验,市场回归常态化运行,维护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和顺畅。

3月1日|新证券法落地

2020年3月1日,修订后的《证券法》开始施行。

新证券法对全面推行注册制、显著提高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等方面作了完善,还完善了上市公司收购制度、证券公司业务管理等内容。

新证券法实施后,有关部门开始做好政策衔接,清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例如,3月20日,中国证监会集中“打包”修改证券期货规章、规范性文件,对13部规章、29部规范性文件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4月27日|新三板精选层申报开启

2020年4月27日,新三板精选层开始接收申请文件。当时,已有130家企业拟申请在精选层挂牌。

新三板是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平台,但也存在融资额下降、交易不活跃、申请挂牌公司减少、主动摘牌公司增加等问题。随着优质挂牌公司不断成长壮大,新三板原有市场分层、融资等制度安排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完善市场分层,设立精选层,是新三板5项改革措施之一。

3个月后(7月27日),首批32家精选层公司股票挂牌交易。

7月22日|上证综指大修

诞生于1991年7月15日的上证综指,不仅是A股市场首条指数,也因为汇聚了众多大盘蓝筹股,被视为表征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2020年7月22日,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上证综指迎来了“大修”。

本次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的修订主要包含三大方面:

第一,指数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

第二,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

第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科创板上市证券将依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计入上证综合指数。

上交所发言人指出,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多有呼声,类似“上证综合指数失真”“未能充分反映市场结构变化”等意见频频出现。而指数编制修订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与稳定性,使上证综合指数更加准确表征上海市场整体表现,更加充分反映上海市场结构变化,为投资者观测市场运行、进行财富管理提供更理想的标尺。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一周年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标志着注册制改革进入启动实施的阶段,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鸣锣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新时代拉开序幕。

2020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一周年。

一年间,IPO多达140家,占了当年A股总量的46%;所有IPO公司都来自六大高科技行业;10倍股频频出现,高价股占了A股总数的近30%;19天的最短过会纪录,近10年来A股规模最大的IPO;无一家跌破发行价;诞生多位身家过百亿的科技创业者……给资本市场、创业者和投资者不断带来突破和惊喜。

一年间,科创板发行交易、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退出机制、持续监管等制度创新平稳有序,与注册制配套的系列基本制度改革经受住了市场检验。科创板制度包容性得到体现,包括同股不同权的企业注册生效、未盈利企业过会等,科创板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多个先例。

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创业板接棒注册制改革。

6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与此同时,证监会、深交所、中国结算、证券业协会等发布了相关配套规则,宣告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开始。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资本市场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吸收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良好实践,为下一步中小板和主板注册制改革奠定基础。

8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首批18家企业顺利上市。

创业板涉及800多家存量上市公司、4600多万存量投资者,注册制改革充分考虑了存量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交易习惯以及存量上市公司的监管做法,在制度设计上做了差异化安排。

证监会数据显示,8月24日创业板改革落地以来,注册制理念得到较好贯彻,在审企业顺利平移,新股发行上市等稳步推进,交易机制总体平稳,投资者适当性安排平稳过渡,各方反响积极。截至10月21日,创业板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已有38家,市值合计超过7000亿元。

9月25日| QFII / RQFII新规发布

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简称“QFII/RQFII新规”),中国证监会同步发布配套规则。

QFII/RQFII新规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申请流程。二是稳步有序扩大投资范围。新增允许QFII/RQFII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券、私募投资基金、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允许参与债券回购、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三是加强持续监管,比如将外资持股初始披露比例从26%降至24%。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

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外资持股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达4.72%,创历史新高。另据媒体11月初报道,外资机构持仓的70%来自沪港通和深港通渠道,另30%是通过QFII渠道。

10月|中概股回归潮延续

香港交易所在2018年4月修订上市规则,允许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在香港上市。

2020年6月以来,网易、京东、百胜中国、中通快递、华住集团等多家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延续了2019年阿里巴巴回归港股的示范效应,预计未来两三年中概公司回归港股还将持续。

有分析认为,中概股的回归原因主要集中在:瑞幸咖啡的造假引发的估值危机、中美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再融资需求。

有业内人士在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过去一年左右时间里,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总融资额已近300亿美元,占同期香港市场的51.8%,对香港蝉联国际市场IPO融资额第一的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11月3日|蚂蚁集团暂缓IPO

11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暂缓蚂蚁集团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同日,蚂蚁集团宣布暂缓在港交所上市。

该突发缘起于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此次监管约谈后,11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有重大事项可能导致蚂蚁集团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将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申请于2020年11月5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决定。

顶着史上最强、本年度全球最大IPO之名,蚂蚁集团启动上市以来,可谓受到全民关注:8月25日公布招股文件、9月18日闪电过会,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约516万户,创下科创板新高;申购金额约19.05万亿元,刷新A股最高纪录。

蚂蚁集团上市按下“暂停键”,引发一些人士的猜测和议论。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蚂蚁集团暂缓科创板上市是上交所依法依规作出的决定。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约谈和近期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变化,可能对蚂蚁集团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属于上市前发生的重大事项。本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充分透明准确披露信息,切实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上交所依据科创板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作出了暂缓蚂蚁集团上市的决定。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避免蚂蚁集团在监管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仓促上市,是对投资者和市场负责任的做法,体现了敬畏市场、敬畏法治的精神。相信这一决定将有利于资本市场长远发展,有利于增强境内外投资者的信任和信心。

11月27日|新三板转板规则征求意见稿出炉

11月27日,沪深交易所宣布,《转板上市办法》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转板上市办法》规定了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向科创板或创业板转板的上市条件、股份限售要求、上市审核安排及上市保荐履职等方面内容,明确了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实施路径、规范要求和制度衔接。

建立转板上市机制,是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办法开始征求意见,标志着转板上市工作即将步入实际操作阶段。

上交所表示,《转板上市办法》将为更好发挥新三板市场承上启下功能,拓宽企业上市渠道,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联系,提供进一步制度路径和规则支持。

12月| A股再现股民开户潮

据中登公司数据,2020年前11个月,A股市场新增开户1641万户,创近3年新高。

7月份的开户数是前10个月的峰值,有243万新股民开户,创出近5年来的新高。这一数量等于2019年第四季度3个月的合计数,还创下了2015年股市“疯牛”之后单月开户最高值。

2015年时股市的大幅波动,与场外非法配资密不可分。今年7月8日晚,证监会官网集中曝光了258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的平台及其运营机构。证监会称,对场外配资活动,将持续加大监测力度,积极调查处理,及时予以曝光,严格依法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月14日|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

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发布被市场称为“退市新规”的一系列规则办法修订的公开征求意见稿,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就此启动。 

两交易所公布的规则办法,对于四类(财务、交易、规范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都作了完善。对新规前股票已暂停上市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也设置了过渡期安排。

上交所称,坚决落实退市制度中的各项要求,坚持应退尽退,将符合退市条件的公司,特别是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公司,坚决出清,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更好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12月18日,2020年沪深两市有19只股票退市,比前一年多90%。

12月19日|资本市场30年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此为起点,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

数字不会骗人,规模增长是中国资本市场最直观的变化:开户数从1990年的零起步,到2020年的1.74亿;上市公司数量从1990年的“老八股”,到2020年超过4120家,已覆盖国民经济90个行业大类;股市整体市值从1990年不足100亿元,到2020年逼近80万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国际化。向内看,外资在A股市场的持股规模持续提升,2018年A股首次被纳入MSCI指数;向外看,据纽交所方面在11月底透露的信息,今年的募集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金额上,中概股占到了整个美股市场10%~12%的份额。

这些成绩,离不开制度建设。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各种法律规章不断完善:1999年7月《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不再“无法可依”;2002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打开外资直接参与A股市场的大门;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A股市场同股不同权的关键结构性问题……

近年来,资本市场遵循“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从新修订的《证券法》发布实施,到《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落地,再到退市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新股发行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24期)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