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合肥都市圈的科创逆袭

文| 陈昌成

合肥都市圈的能量级和首位度正在不断攀升。在合肥都市圈第七次常务副市长协调会上,一串数字见证了合肥都市圈的含金量:今年前三季度,合肥都市圈生产总值达17636.8亿元,占安徽省63.7%;实现财政收入2699.3亿元,占安徽省61.6%。

合肥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王宏耀在此次协调会上表示,接下来,将加快推进合肥都市圈“十四五”规划编制,年底前完成初稿。另外,探索市际毗邻区域合作共建模式,加强与沪苏浙都市圈对标对接、合作共进。

1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合肥都市圈近几年如黑马般的陡然升温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合肥由此也成为一座年度网红城市,让这个曾经缺乏存在感的区域迅速“逆袭上位”。

合肥都市圈现在是脚踩大平台,适逢大机遇。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胡艳看来,党中央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使命,为安徽省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全新方位和全新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发展的外部环境,开辟了发展的广阔空间。

长三角新势力

长三角肩负的不仅仅是区域使命。胡艳表示,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是我国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关键枢纽,肩负着对内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对外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双重任务,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显然,合肥都市圈的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紧密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袁昕表示,“探讨合肥都市圈一定脱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

合肥都市圈需要探讨自身在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定位、特点以及它能够为长三角做些什么?又能够通过长三角实现什么?这些都是需要考虑清楚的关键点。袁昕表示,合肥都市圈绝不仅要看到与长三角城市群里其他都市圈的竞争关系,更多的是要强调自身的价值和发展特色。

201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合肥都市圈被列为“五圈”之一,标志着合肥都市圈成为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胡艳表示,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合肥都市圈也是长三角向中西部延伸的重要枢纽和西大门,有利于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上游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

2

对于合肥都市圈而言,跻身长三角,成为第一方阵,为带动安徽省直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整合全球要素资源,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空间。胡艳表示,长三角在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合作、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绿色环保等方面的一体化,为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红利。

科创的新极点

为什么是合肥?这是《湖北日报》报道组辗转数千公里,奔赴深圳、东莞、合肥三地,在对话政府、高校后,发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湖北之问。

在《湖北日报》报道组看来,“论经济实力,合肥不及沿海;论科教资源,不如武汉、南京;论创新氛围和活跃度,深圳、杭州等大批城市都在合肥之前。“

而现实是,早在2017年,合肥就紧随上海之后,成为我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比北京,深圳还领先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表示,“十四五”期间,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范”建设,高起点建设合肥滨湖国家级科学城,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发展。

这背后,是合肥对科创资源的“倾城之恋”。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说,在经济进入到创新引领阶段后,科教力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各地对高教、科技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城市与大学之间,进入到相互成就、共生共融的阶段。

作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目前,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其中,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全面开工建设;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即将完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和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启动预研。

3

大科学装置是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关键指标。截至目前,合肥获国家发改委批建的大科学装置共有4个,加上其他在建或申报中的大装置,共有11个。“在历经长达30多年的科技‘马拉松’后,合肥创新的硬核重器,终于厚积薄发”。《湖北日报》报道组如此描述。

战新产业集聚

方塘智库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新的时代变革和城市转型的背景之下,一个地区的创新资源优势是实现区域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尤其是在全球的产业发展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可能频发阶段,吸引更多创新资源集聚对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具有根本性。

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加持下,合肥都市圈把聚焦点放在了战略新兴产业。王宏耀表示,合肥都市圈将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圈内优势战新产业,发挥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合作、优势互补,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产业集群。

4

新型显示产业的表现尤为抢眼。在2019年,百亿元偏光片项目落户合肥长丰产业新城;在合肥正南30公里的舒城产业新城,总投资135亿元的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与5G智能终端项目落地;距合肥60公里的六安金安产业新城,总投资20亿元的柔性集成电路封装基板项目开工……

上述三个项目均落户于华夏幸福在合肥都市圈运营的产业新城里。它们在华夏幸福内部被称为“亮点大项目”,即让人眼睛一亮,又极具能量级的龙头项目。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上游的材料、中游的模组到终端产品,尽管各自赛道不同,但这些大项目有着共同的选择,均聚集于合肥周边,与这里的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发展,融为一体,共同推动合肥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打造。

合肥市经信局副局长潘若愚表示,“基于合肥优势产业,围绕合肥主导产业体系中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瞄准芯片、集成电路产业,紧跟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步伐和导向,继续发挥合肥核心城市统筹牵头作。”2019年,合肥市的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选数位居全国城市第4、省会城市第2,新型显示器件整体规模国内第一,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升至第6。

科学,重新定义了合肥这座城市的气质;创新,开辟了合肥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正如合肥市长凌云表示,从最初的省会之争,到省内的遥遥领先,再到引领安徽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犹如一粒粒造血因子,融入合肥的血脉,助推她兴盛崛起,驱动她踏上充满希望的未来。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