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驻村第一书记与和田合热万村乡亲们的缘分

“我们是国家扶贫政策‘精准滴灌’的‘最后一公里’。”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布亚乡合热万村脱贫攻坚总负责人夏盛亮,这样理解自己的工作。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庭阳 | 新疆报道

“我们是国家扶贫政策‘精准滴灌’的‘最后一公里’。”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布亚乡合热万村脱贫攻坚总负责人夏盛亮,这样理解自己的工作。

新疆2018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指标69.6亿元,其中27.9亿元用于新疆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和田地区就是四地州之一。夏盛亮是合热万村第一书记,如何把国家的扶贫政策普惠到每个老百姓,是他的重要任务。

从2017年到南疆扶贫,夏盛亮已经干了3年多。 “我和南疆有缘。”回顾自己的驻村扶贫历程,夏盛亮语气平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预计实现64.5万贫困人口脱贫、976个贫困村退出。其中92户417人来自合热万村。这个村2019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尽管合热万村全村脱贫,夏盛亮和驻村工作队仍未撤离,他们还要带着乡亲们奔小康,这个缘分越结越深。

夏盛亮曾是南疆一名公务员,到中国石化新疆公司哈密分公司工作后,又在2017年参加了全脱产的“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队,由一名石化企业员工,成了一名扶贫干部。

夏盛亮领导的合热万村工作队,连续两年被评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工作队。

83-1 合热万村村民采摘辣椒

合热万村村民采摘辣椒

83-2 米热吉罕·依敏一家收获辣椒

米热吉罕·依敏一家收获辣椒

摸清家底,建好村两委班子

南疆四地州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和田是其中之一。这里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是新疆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一部分。

一到合热万村,夏盛亮就带领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们逐户摸排,搞清了村里的“家底”。

合热万村共有183户814人,多数是维吾尔族居民,耕地810亩,人均耕地不到1亩。村民主要种植小麦,亩产能在200公斤至450公斤。党员14人,多数年龄在50岁以上。多数村民普通话并不好,到外面打工难题颇多。

合热万村有94户420人处在贫困线以下,贫困率达到了50%。

“月工资四五千元,咱们会觉得不够花,这可相当于老乡们一年的收入。可想而知,他们的日子过得多紧张。”摸排之后,夏盛亮和工作队员心情沉重。

合热万村村两委成员文化程度基本是初中毕业,只会说维吾尔语,对普通话不熟悉,不会使用计算机,对上级文件领会也有障碍。

村里开会时,驻村队员用普通话说一遍,由翻译译成维吾尔语告诉村两委成员。他们发表意见时,用维吾尔语说完,再由翻译译成普通话。

这一轮下来,开会时间延长了一倍。一个会议经常要开到子夜两三点(新疆日落时间比东部省份晚两个小时,对应东部省份应在夜里零时左右)。

驻村工作队对这些人“一对一”“传帮带”,7名工作队员,正好帮带7名村干部。同时,洛浦县委组织部每4个月对村干部轮训一次,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和普通话。

工作队吸收村里的年轻积极分子入党,到2018年中期时,已将村两委班子配齐。截至今年7月1日,已经有32名党员,多数在40岁以下年纪。

组织部和工作队两头一起带动,现在,这些村干部基本能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好了。

强化村两委建设与制定脱贫计划齐头并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贫困户的教育补助、农村合作医疗、低息贷款,都需要村两委和工作队将政策落到实处。

既然村里人多地少,工作队制定的扶贫计划中,就包括鼓励各家有劳动力的人,到外面去就业。

此外,人多地少,就要种植产值更高的作物。工作队2019年开始引导村民种植辣椒,当年54户村民种植辣椒,亩产纯收入达3000元左右,相比种植小麦的收入,几乎翻倍。

米热吉罕·依敏是村里的老党员,2019年种植辣椒赚了1.6万元。秋后拿到钱他就买了一头牛,冬天将牛育肥,2020年春天卖掉,继续投入到种植中,他要让资金滚动起来。

走出去

新疆治安现在越来越好,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大力推进,也促进了村民就业。洛浦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019年建成投入运营的洛浦县发制品产业园,以假发制品生产加工为主。截至今年7月份,有32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稳定就业人数约7000人。

村民古兰拜尔·热合曼,原来只会说维吾尔语,在外打工月工资只有千元左右。夏盛亮鼓励他,你好好学普通话,等你学好后,我能给你介绍很多工作,比这工资会高很多。

2019年4月前后,古兰拜尔·热合曼让夏盛亮大吃一惊,他把原来的老板炒了。古兰拜尔·热合曼说:“我从原单位辞职了,有个老板来找我,看中我普通话和维吾尔语都能说写的优势,让我给他翻译,每月4000元。”

夏盛亮算了一笔账,“别小瞧这月薪4000元,在贫困村,即使他家里有10个人,也脱贫了,更别提这里多数是5口之家了。”可谓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84合热万村养殖合作社

合热万村养殖合作社

养殖“铁畜”

要脱贫还要独辟蹊径,要培养致富带头人。

驻村队员每月要到每户村民中走访一趟,“一年进村民家里12趟,比我回丈母娘家里都勤,各家各户的情况肯定都了然于胸”。走访中,给村民讲解国家扶贫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对家里有在外打工的村民,提醒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给家里有大学生的村民,介绍助学贷款政策。另有合作医疗等各类事务,都需要工作队带着村两委去落实。

在走访中,夏盛亮认识了一个对养骆驼“痴迷”的村民,把他发展成了致富带头人之一。

阿卜杜克热木·伊敏托合提从小接触骆驼、痴迷骆驼,耳濡目染之间,对骆驼的生活习性及疾病预防都很熟悉。他想要发展骆驼养殖,因为骆驼奶的价格比牛奶价格高出5倍多,但资金及场地都是个问题。

这些问题,夏盛亮暗暗记在心里。

2019年,中石化共计投入精准扶贫资金近 1.9 亿元,准备对围绕深度贫困村发展的产业给予一些资金支持。

抓住这一时机,夏盛亮向中石化新疆公司递交了书面可行性报告,申请到50万元养殖场地建设资金。这些资金以村委会形式入股,与阿卜杜克热木·伊敏托合提合作建立养殖合作社。

夏盛亮大学专业是法律,他自然要设计好合作模式。

村委会与阿卜杜克热木·伊敏托合提约定,养殖合作社每年给村委会3万元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这样一来,既补足了养殖场的资金缺口,又保障了村集体每年有固定几万元经济来源。

其他村民的牛和骆驼也可以托养在合作社。

夏盛亮介绍,在2016年之前,政府发放给老百姓的“扶贫羊”“扶贫牛”,有的被老百姓吃了、卖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后来,改变了策略,鼓励村民用国家提供给贫困户的无息贷款,购买牛或骆驼,自己养几只,剩余的放在合作社“托养”,每年取得固定分红。

“这是‘铁畜’,合作社必须精心照顾好这些宝贝疙瘩。” 夏盛亮开起了玩笑。养殖合作社给这些托养的牲畜购买了保险,如果托养牲畜死亡,保险公司和养殖合作社要各赔一半。

从驻村开始,夏盛亮和工作队队员们吃住都在村里,去村民家里的频率比回自己家都勤。他的家在哈密,新疆地域辽阔,两个城市之间距离遥远,从和田到乌鲁木齐距离1400公里,乌鲁木齐再到哈密也有600公里。他回家休假,需要在乌鲁木齐转机,几次在转机途中,接到电话休假取消,即刻返回岗位。

正是无数像夏盛亮这样坚守在一线的脱贫干部,打胜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23期)


2020年第2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0年第2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