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我是“农民夜校”的陈校长

云隘村无论是基础设施、产业,还是村容村貌、村民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全体村民的共同拼搏下,书写了一幅新时代乡村的美丽画卷。建档立卡贫困户汪自友拿到专业合作社的分红时由衷地说道:“这是我生平的第一次分红,我们云隘村有盼头了。”

讲述人:重庆秀山县税务局扶贫干部  陈夕才

我是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灵镇云隘村第一书记陈夕才,2015年9月,由当时的县地税局(现税务局)派往该村做扶贫攻坚工作。记得第一次去云隘的时候,越野车刚到云隘村的村界处就进不去了。驾驶员老李下车察看了一圈后摇了摇头,他也没有办法。就这样,我们磕磕绊绊走了4个小时才到村委会。驻村后,一碰上下雨天,我便真的懂了村民们常念的打油诗:“上坡倒坎去赶场,村里儿女留下难。如果遇到下雨天,水和泥巴揉面团!”

看着送我的同事离去,说实话,我也想走。云隘云隘,顾名思义,这个村子给我的印象就像云雾中的关隘,海拔高、道路曲折,关山迢迢,与贵州交界。如果放在十几年前当兵时,也许我还会和战友热烈讨论一番,左边的坡上视线好,适合架设两个火力点,那边的树林设置哨岗……

28 重庆秀山县税务局扶贫干部陈夕才(右一)和贫困户一起念好“产业经”

重庆秀山县税务局扶贫干部陈夕才(右一)和贫困户一起念好“产业经”

29-1

大山深处通上了公路

初到云隘的那段时间,偏远、贫困、空心,这些对云隘的真切描述如同村里抬头就能时常看见的雾气一样,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如何拨开这些“云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缺乏农村经验的我,看到村民为了进城办事,天未亮就赶去镇里搭车。如果耽搁了一天一趟的班车,还要在县城里待上一宿,甚至有的一辈子都没进过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修路,而这一修就是两年。

记不得这两年跑了多少个部门,衔接了多少个单位,我只要笃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干好。

从组到寨子的路通了,从村到组的公路通了,从镇上到村的路硬化了!我记得梅云公路正式通路的那一天,村民那个高兴啊,公路边的人家买上了鞭炮在新路上“噼噼啪啪”放,像过大年一样。

那些山坡上的村民也一大早赶下来凑热闹,有的村民含着泪花,不断感叹:“没想到,在我们这大山深处还能通上这么好的公路。”

进城的公路正式通了,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县城。看着村民们写给我的一封饱含真情的感谢信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再也不想离开这里了,我要留下来和村民们一起奋斗。云隘村贫穷的帽子还盖在这山头上,那一片片贫穷的“云雾”还笼罩在贫瘠的村庄,让我久久难以开怀。

29-2 村民写的感谢信

村民写的感谢信

30-1 云隘村农民夜校,“陈校长”在“讲课”。

云隘村农民夜校,“陈校长”在“讲课”。

多元化种植产业

云隘村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种植金银花,大多种植在山坡上,那些蜿蜒而上的“羊肠小道”便是云隘的一道道产业路,也是云隘的致富路。之前由于交通不便,加之村民不懂种植技术,疏于管理且不成规模,鲜花销售难、价格低,花贱伤农的现象让刚刚有起色的金银花种植业岌岌可危。

不懂技术,就请专家教,有时候专家讲得非常专业,文化层次偏低甚至是文盲的农民听得一知半解,我就自己学,学懂了就自己设计课程、制作PPT课件,然后就背着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趁晚上村民休息时,把村民们聚集到院坝给他们“放电影”。大伙爱看,也爱听,既可以一边唠嗑交流,还能够相互沟通种植经验。这样一来二去,我就成了“农民夜校”的“陈校长”。

产业要发展,还得要有规模,成立合作社是关键。光拉上村里的60户贫困户还不行,还得把种植大户、加工企业和全体村民发动起来抱团发展,这样就开启了“贫困户+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

2019年,金银花加工合作社实现收入70万元、净利润15万元,为贫困户分红3万元、奖励种植农户2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突破,净收5.6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光有金银花还不行,要以长、中、短期产业相互支撑,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才能保障村民收入稳定,我想到了种植核桃。但在院坝会上,不少村民提出了反对意见:“隔壁贵州那个村种的核桃,十几年都没有结果,核桃苗有问题,我们不敢种。”

于是,我就和卖苗的老板谈条件:“你卖的苗必须保证10株成活8株以上,3年内必须结果,结出的果必须是薄皮核桃,否则,我就起诉你赔偿村民3年的损失。你敢答应,我就能说服村民。”

接下来一切顺利。2017年种下的核桃树,第二年就结果了,今年村民已经吃上了自己种的核桃。到盛产期,这500亩核桃能为每人每年增加2000多元收入。

核桃种植成功后,我又想到了发展雪莲果。当时村民都不知道雪莲果是什么东西。于是,我就带领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种有雪莲果的邻县去参观。刚下车,当地村民就告诉我们:“种不得,卖不掉,我们都把雪莲果挑到公路上摆起,要政府来解决。”看到这一幕,我带去的村民代表全都失去了信心。

经过分析,他们失败的原因是缺少销路,我有了底气,拍着胸口对大家说:“只要你们能种出雪莲果,销售的事情包在我身上!”

为啥有这个底气?我早就做过市场调查,雪莲果种植成本低、产量高、见效快、行情好,1斤就能卖3元多。不好卖,主要原因是销售路子没有找对,秀山农村电商在全市是一流的,在全国名气都是顶呱呱的,线上渠道是现成的。

除了网上销售,我还联系了秀山县融媒体中心,对雪莲果播种、生长和收割3个时期分别做跟踪报道。我自己上电视当代言人,告诉大家,云隘村的雪莲果是用梅江河源头的水浇灌出来的,完全是绿色无污染的有机食品。

当年冬天,雪莲果上市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一空,供不应求。云隘村凡是参与种植雪莲果的村民,每户都增加收入几千元。

在云隘村的这几年,我和村民“混熟了”,全村老百姓大小事情都愿意和我分享,当路过群众的家门,一个个亲切又充满热情地招呼:“陈书记吃饭了吗?陈书记进来喝水吧。”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30-2 贫困户彭妹仙送给我的“一双鞋垫”

贫困户彭妹仙送给我的“一双鞋垫”

“云隘就是我的家”

我曾收到一双鞋垫,是村里一位妇女彭妹仙一针一线缝制给我的,她一家人在我的帮扶下发展产业,光荣地脱了贫。其实她是一名智力存在缺陷的妇女,平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都需要家人的陪同和监督。她却执拗地坚持为我缝制了这么一双鞋垫,没有人知道她是怎么去设计图案、去搭配颜色的,没有人知道她是在怎样的清晨和怎样的夜晚靠着怎样的信念和意志把她的感激一点一滴地缝制在了这双鞋垫上。这件礼物尽管普通,但弥足珍贵,我会将它永远珍藏。

如今,我从5年前的进村难,变成了出村难。一到周末,城里的同事、朋友便都往云隘赶。他们都说这里不仅路畅通,而且空气比城里好,村里的乡村旅游项目吃住便宜还味道好,刚修好的入户便道,适合傍晚在乡村的小路上散散步,吹吹风,别提多惬意了。

这几年来,我已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云隘人,这里就是我的家。

如今,云隘村无论是基础设施、产业,还是村容村貌、村民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全体村民的共同拼搏下,书写了一幅新时代乡村的美丽画卷。建档立卡贫困户汪自友拿到专业合作社的分红时由衷地说道:“这是我生平的第一次分红,我们云隘村有盼头了。”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22期)


2020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0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