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迈过中等收入陷阱

总书记提出的“要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正是对这组统分结合的重大时代课题所给出的精辟求解方案。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的重要文章,其中强调指出:要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总书记的指示高屋建瓴,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使更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既是化解我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让人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更是面向未来按规律办事、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抓手。

当前阶段,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按照预测,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可达1万美元以上。比照国际经验,处在这一中等收入水平的经济体,有可能通过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也有可能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增长进入长期徘徊。世界银行针对后一种现象提出了著名的“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并据实指出,“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

中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些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特殊的。譬如,巨大的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但是尽管如此,中国仍必须正视其他很多中等收入经济体发展陷入停滞的教训,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现象,并不仅仅由于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掉入这一陷阱的经济体,往往同时存在经济增长停滞与收入分配状况恶化两种趋势,而且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相互拖累的关系。

所以概言之,这还是一个既要继续做大蛋糕,同时还要进一步切好蛋糕的课题。总书记提出的“要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正是对这组统分结合的重大时代课题所给出的精辟求解方案。

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必然需要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保持较稳定的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将立足于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而实现,这个要求明确指向了我国要素分配格局中,长期存在的不利于劳动的失衡状况。两者相比,后一项切蛋糕的任务比之做蛋糕,可能更复杂,同时也更迫切。

优化要素分配格局是一种存量改革,必然触及对既有利益的重新调整,而这种调整之所以在当前阶段尤为迫切,除了劳动要素的相对稀缺性本身在快速提升,扭曲的要素价格对高质量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显著,同时更重要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要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不久前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在论述2035年远景目标时,最终的落脚点也明确放在“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因此,这种本质要求从根本上规定了,只有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发展才能持续,发展也才有意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21期)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