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谢雪:未来几年中国钢铁需求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 上海报道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0.7亿吨,进口金额1014.6亿美元。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铁矿石主要进口国之一。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世界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中国业务掌门人谢雪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尽管国内房地产开发有可能放缓,但是在基础设施、机械和汽车需求的支持下,谢雪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钢铁需求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谢雪。

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谢雪。

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

淡水河谷总部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金属和矿产品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和镍的生产商之一,公司同时还生产球团矿、锰矿石、铁合金、冶金煤和动力煤、铜、铂族金属、金等。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举办以来,淡水河谷已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是迄今为止国际矿山企业中唯一的参展企业。

而对于此次疫情下的进博会如期举行,谢雪颇为感叹。

“第三届进博会如期举行,向全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中国已从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恢复过来,这是一项令人钦佩的成就,这项成就来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采取的一系列谨慎的防控措施。”谢雪说。

位于本届进博会8

位于本届进博会8.2号展馆服务贸易区A1-27展位的淡水河谷展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

谢雪认为,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给予了淡水河谷更多的发展机会。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通过进博会这个交流平台,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展示了我们的绿色矿产品、绿色物流解决方案以及部分创新技术。进博会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积极聆听的平台,我们在进博会期间有机会与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见面,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对于我们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要求。”谢雪说。

自1973年向中国出口第一船铁矿石以来,淡水河谷已与中国建立了近半个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

谢雪表示,淡水河谷的成长与中国的发展,尤其是 1978 年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密不可分。

“正是由于和高速发展的中国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我们才缔造了淡水河谷这家出色的公司。”谢雪说。

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在目前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之时,谢雪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仍然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前景。

“尽管房地产开发有可能放缓,但是在基础设施、机械和汽车需求的支持下,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钢铁需求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中国的经济内循环政策还将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二线城市周边城市群)提振国内钢铁需求。”谢雪说,中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以及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也将为淡水河谷带来发展机遇,“我们将通过供应球团精粉帮助中国客户增加球团矿的使用率,并向中国客户供应更多‘绿色矿产品’,如卡拉加斯粉(IOCJ)和巴西混合粉(BRBF)。”

自2006年起,中国便成为淡水河谷最大的市场。2019年,中国占到全球海运铁矿石进口总量的73%以及淡水河谷铁矿石出口总量的 61%。

谢雪说,2020年,中国市场的需求依然强劲,日产钢铁超过300万吨。

今年10月,淡水河谷宣布将与宁波舟山港建立合资公司,以建设、拥有并运营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市鼠浪湖码头的西三区项目。

“我们将拥有合资公司50%的股权,我们的出资额将在大约1.09亿美元和1.56亿美元之间。项目建设将于双方在中国通过集中申报审查及其他相关监管审批后开始。西三区项目将战略性地确保淡水河谷在中国的港口处理能力,该项目也再次显示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谢雪说。

重申淡水河谷对碳中和的承诺

谢雪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淡水河谷不仅将继续展示公司优质的铁矿石和基本金属产品,还将重申公司对于碳中和的承诺,并分享公司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我国刚刚宣布了力争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2020年,淡水河谷也宣布,将在未来十年间投资至少20亿美元,到2030年将公司“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绝对排放量在2017年的基础上减少33%,并到2050 年实现碳中和。

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一”指在运营中因消耗柴油、天然气、煤炭和汽油而产生的直接排放,人类可对这些排放加以控制和管理。“范围二”指因消耗电力或蒸汽而产生的间接排放,我们对许多间接排放无法加以管理,但可以通过提高能效来减少间接排放。

据了解,这是采矿行业迄今为止为应对气候变化所承诺的最大投资。

“我们还希望通过我们的优质矿产品和创新炼钢技术帮助中国钢厂提高能效、减少排放,从而为中国的气候议程做出贡献。”谢雪说。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