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退市必须遵循怎样的原则?——股市改革需要大胆冲破既有利益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召开会议,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动员做出部署。会议提出重点把好入口和出口的原则:就“入口”而言,要深刻理解注册制改革的初心和使命,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就“出口”而言,要严格退市监管,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抓好退市制度改革落地实施。另外,就退出通道而言,中国证监会希望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充分调动相关方面和地方积极性,重点推动重整一批、重组一批、主动退一批,促进存量上市公司风险有序出清。

从表述看,中国股市出现上市公司批量退出情形可期,但说实话,“重整一批、重组一批、主动退一批”的实际操作还是显得比较“柔和”。可以理解,退出之痛必定牵涉大量既有利益。所以,“柔和”推进或许也代表了管理层对稳定的考量。但我们认为,股市改革无论如何都必须触及既有利益,而不能打破既有利益的羁绊也就无法推进改革。所以,中国证监会需要勇气和魄力,在退市问题更应遵循“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原则,让制度成为实现“不干预、零容忍”的手段。

历史地看,中国股市“牛市”往往与改革密切相关。比如,1994年到2001年的一轮“牛市”,上证指数从300点到2100点的上涨,其关键无非是“股票市场结束试点+国企股份制改革”——两大改革动力的推动;2005年到2007年的一轮“牛市”,上证指数从1000点到6100点的上涨,其关键无非是“股权分置改革+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两大改革动力的推动。现在,“股市基础性制度大变革+中国经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双重更加波澜壮阔的改革能否激发中国股市“第三轮牛市”?这恐怕亟需中国改革者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我们不认为2015年在“杠杆”催动之下的股市波澜是“牛市”)。

我们说,注册制改革绝不仅仅是股市“入口变革”的问题,更是股市基础性全面变革的问题,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彻底解决股市长期“只吃不拉”——这个老大难问题。按证监会是次会议的说法:促进存量公司风险出清。

研究股市20年,过程中的一个发现:任何一个股市中上市公司的数量(容纳量)都是有限的。比如,全世界发达国家股市上市公司数量通常不会超过4000家,而且在不断的“进入和退出”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黄奇帆先生曾深入研究美国股市的结论是:每年公司上市和退市数量大体相等。而我们认为,这样的动态平衡机制,不只是投资和融资之间的资金供求平衡的机制,同时也是一个美国股市吐故纳新、200年保持青春活力的关键性机制。

能否彻底医治退市“雷大雨小”的历史痼疾?能否真正以机制实现“不干预”、体现“零容忍”?现在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切不可轻易放过。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