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54秒一车四门两盖,8车型共线生产,长安马自达国内首条柔性智能车门装调线启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李慧敏)11月6日,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工厂焊装厂区国内首条柔性智能车门装调线启用。据了解,白车身门盖装配生产线是汽车领域自动化综合难度最高的生产线,本次由瑞松科技(688090)设计、提供,与长安马自达合作推出的全自动化、智能柔性的汽车门盖生产线属国内首条,并率先实现量产,整线达到54秒完成一车四门两盖智能装配,堪称智能制造的业界典范。

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付远洪在致辞中表示,全新的柔性化自动装配线的投产,为长安马自达持续导入革新性的技术和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深化“驾乘愉悦”的造车理念,为每一位用户带来丰盈而充满创造力的生活方式,推动企业向“中国一流的拥有独特价值的车企”昂首迈进。

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表示,瑞松科技致力于为国内外用户解决生产制造先进工艺和技术问题,瑞松科技与长安马自达有限公司通过长期的项目共建建立了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尤其在这次的生产线中充分展示了双方互助互利、合作机制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共谋发展,共享机遇,共赢未来的合作格局。

资料显示,瑞松科技是中国领先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商,长期服务于长安集团、广汽集团、上汽集团、丰田、本田等众多汽车工业百强企业,是国内最早提供汽车装备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

超高速传送技术与8车型柔性混线满足定制化需求

走进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焊接车间,仿佛走进了机器人的世界,5.7万平米的车间,数百台机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据介绍,截至目前,长安马自达焊装车间拥有总计588台六轴机器人,430台三轴数控定位机器人。

在该车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柔性智能车门装调线的一个环节上,每当传送带将尚未安装车门等器件的车身“送”过来,数人高的机器人立刻用机器手“抓”起车门快速“粘”在车身上,速度快又精准。

1_副本

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焊接车间柔性智能车门装调线一角(《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慧敏|摄)

据了解,瑞松科技把自主研发的超高速传送技术运用到车身门盖装调线中,采用往复式循环输送装置,通过开发的车身中部托举及两侧门槛托举两种形式,通过辅助运动控制单元协同多伺服驱动,使得装调线达到高速精准输送,创造4s内完成18个白车身车体工程间输送纪录。既保证了输送稳定,更具有适应多车型生产、占地空间小等优势,极大提供生产效率,整线达到54秒完成一车四门两盖智能装配。

此外,为满足人们对车型日新月异的追求,汽车制造的高灵活性、柔性化、定制化需求成为必然。该智能产线中的亮点之一NC柔性定位系统让线体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任意车型、随机混合、无缝切换的共线生产。该装调线使用超过230套柔性NC定位系统,无缝对接每种车型的车身底盘和门盖的定位及抓取,实现全自动任意切换,满足8车型随机混合共线生产,实现在最小空间下的最大生产效率。

8个车型柔性混线生产是该装调线一大挑战,门盖区域的批量式生产需要和装配线的混线生产进行一对一的准确匹配,项目中通过每个库位的近百个逻辑程序,配合车种识别及MES系统的车种信息传递,智能自动配对后将每个车门运送至装配线,真正实现智能系统。柔性技术的自主可控,让汽车制造商可以轻松调整生产节奏、生产车型等,实现高度柔性、高度定制,减少汽车制造设备更新、人员技能提升等生产成本。

3D视觉技术实现高效机器智能

在无人化的智能制造中,机器视觉是确保生产质量达到标准的最大武器。该装调线共包含4套视觉系统,3D激光视觉精度高达0.1毫米。视觉引导技术通过测量图像准确比对计算,将偏差值发送给机器人控制器,自动矫正、补偿机器人动作轨迹,引导机器人到达准确的实际工作位置,从而实现对车身、车门、车门铰链安装孔的准确抓取、精确定位,对车身门框的精准测量及装配。瑞松科技研发的机器视觉智能装配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大、柔性好、精度高的特点,能实现高自动化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品质、高柔性的自动装配。

在质量把控上,该装调线导入的“质量门系统”将整个生产线的质量信息全部采集到云平台上,形成完整的数据反馈及监控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波动情况,实现对每一台车身的装配质量随时进行追溯,监控每个生产循环的信息,形成了生产线全自动生产到质量监控、反馈的完整闭环系统。继而完成问题的修复和工艺的优化,最终提升汽车制造生产品质,提高制造效率,也有效避免了因设备故障可能出现的损失。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