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生态保护区如何发展经济,以堵住返贫的路?

文|文显堂

最近,笔者回老家湖北省竹山县柳林乡,所见所闻令笔者感慨万千。

贫穷,是柳林乡最为悠久的历史印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就没有享受过富裕的生活。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山深处的乡亲们开始向贫困宣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时至今日,终于告别了贫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

在与柳林乡党委书记沈警钟的交谈中获悉,经过5年的奋力拼搏,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744户5088人)全部脱贫,实现了全乡整体脱贫摘帽的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100%;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乡通路率达100%。尤其是2019年实现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5.099亿元,年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40元。

然而,脱贫后如何堵住返贫的路?这是所有已经摆脱贫困的地方政府和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重大问题。沈书记作为柳林乡的领头人,他认为,开辟惠及所有乡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堵住返贫之路的根本之策。如果发展不可持续,返贫就会成为必然。

作为柳林乡而言,面临着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的突出矛盾。

柳林乡位于竹山县最南部的堵河源区域,过去是大山深处,与世隔绝,无人问津,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完成,这里成为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此加大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压力,尤其是随着国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压力全面增大,环境容量不足已成为重大工业项目落地的主要制约因素。

那么,如何把生态环境约束的压力,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柳林乡背依神龙架大九湖,坐拥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云集,碧水荡漾,风光旖旎。当然,这里不仅是景色宜人,还具有生态优势。乡内有天然林7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植物1722种,动物286种。其中,国家珍稀保护植物有珙桐、红豆杉等30多种;国家珍稀动物有金雕、黑熊、大鲵等41种。

沈书记介绍说,优越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形成了“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等稀有名贵中药材。目前,乡内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近万亩,未来将建成鄂西北中草药库。

沈书记誓言要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保护和充分利用优良的自然资源,把整个乡打造成惠及区域内所有百姓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区域经济。

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包括有机农作物和中草药的种植与加工,向社会提供健康的有机食用农作物和纯自然的中草药资源。另一方面,创建自然生态体验教育基地,形成融生态体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观光旅游新模式。二者相加相融,形成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在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前提之下,确保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是柳林乡堵住返贫之路的必然选择。为此,柳林乡已经制定营商环境、金融、财税、行政效能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措施,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堵住返贫之路,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严峻挑战,柳林乡的经验值得借鉴。脱贫之后,不能停步不前,更不能陶醉其中,而是要继续开辟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不可否认,有些地区虽然脱贫了,但不可持续,存在着返贫的风险,迫切需要科学分析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清晰认识社会发展方向,客观理性把握当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生态化、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坚决堵住返贫的路。

责编:杨百会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